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一)概念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企业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企业中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
1.性质:是一门综合交叉科学
2.对象:研究企业中的人以及人与人
3.目的:在掌握企业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对
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工作的和生产的最佳效益.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
(1) 企业中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2) 企业中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3) 企业中组织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激励
2。管理心理学对人研究的视角的变化
l (1)要素研究阶段
l 限于将劳动者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泰勒的科学管理 机器的附属 人的尊严、人的独特价值、人的潜能、人的创造力均无从谈起,人在管理者眼中不过是为钱所困的人。
l (2)行为研究阶段
l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认识到是劳动者的行为在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取决于需要,但人的需要是极为复杂的,经济需要仅仅只是人的需要之一。没有将人的意识、情感等心理活动纳人研究视野。
l (3)主体研究阶段
l 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将人的创造力作为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始至终以人为本,通过挖掘人的创造力来求得经济的蓬勃发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人的认识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是由于美国经济在20世纪后十年令人吃惊地高速增长而得以全面确立的。
l 3. 理解
(1) 从管理的内涵上看 群体性\目的性\共同性
(2)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②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中人的因素越重要
③人永远是而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 企业成败的评价指标应该是职工的心理评价
①方向感 ②信任感 ③成就感 ④温暖感 ⑤舒适感 ⑥实惠感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企业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1。人性假设与管理
2。个体心理与管理
3。群体心理与管理
4。领导心理与管理
5。组织心理与管理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原则
(1)客观性 (2)公开性
(3)系统性 (4)发展性
2. 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定量分析法
三、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
(一)人的特性方面
1.个体差异
2.行为有因
3.完整的人
4.人的尊严
(二)组织的特性
1.社会系统
2.共同的利益
3.协作的意愿
四、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起源
1800年 威尼斯 欧文 人事管理之父
拒绝童工,提醒工人注意卫生、节制酗酒,改善工作条件,提供热
茶、医疗保健、病假补贴等。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本世纪初 闵斯特伯格 工业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
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按此安置最合适的岗位。
(三)梅奥的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
1924年—1934年 照明实验 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 谈话实验
1。社会系统和社会人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新型领导能力
(四)扩散和普及
勒 温 群体动力理论
莫雷诺 社会测量学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 X理论和Y理论
1958年 美国 斯坦福大学 莱维特 管理心理学
(五)发展和提高
组织行为
康师傅深耕100 菜头开花
1991年8月 顶新国际集团 顶益国际食品公司
1992年8月 康师傅方便面上市 一炮走红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流 水 线 1条 24条
年营业额 0.27亿元 24亿元
利 润 0 1.5亿元 5.3亿元
一、致力于构建企业健全的人格
顶新集团的标志是“一滴油”的形状
“人” 以人为本
魏应洲说:精神理念是企业的心;
行为活动是企业的手;
视觉行貌是企业的脸。
组建企业也要像塑造人一样,极力构建企业健全的人格。
1。诚实:为人之本,做事、交朋友不失诚信之心;
原料真实,价格公道,做事认真,
坦诚相见,守信守约。
2。务实:为人之道,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
符合大陆人的中国情怀。
3。创新:超越别人的前提,是成长的重要条件。
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格。
二、教育和培训 菜头标识,叫深耕100
通过教育和训练,分享和传承集体智慧,进而融合生成一种强烈的“企图心”和“积极度”,凝结成顶益公司永续经营的企业之魂。
(一)职工培训 饭碗
(二)中层培训 发展 “共识营”
统一思想到“诚信、务实、创新、培育一流人才,生产一流产品、,成就一流企业”的意识上。 参与意识,管理技巧。
(三)高层培训 决策 “400专案”
以期在管理技巧上、认知眼光上,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提高预估和决策能力。
*三、热心公益事业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l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
l 早期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在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l 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l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管理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l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
l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l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第一阶段
l 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l 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
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
法国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
德国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阶段
(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l 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l 行为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成果有:
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阶段
(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主要的代表学派有:
l 管理过程学派:区分管理职能,协调为管理的本质
l 管理科学学派: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
l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
l 决策理论学派:管理是决策过程,管理核心是决策
l 系统理论学派:建立系统模型,组织结构和模式分析
l 经验主义学派:提供管理当代企业经验和科学方法
l 经理角色学派:以角色分析为中心考虑经理职务工作
l 权变理论学派:依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管理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三阶段
l 7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的剧变,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重点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
(迈克尔•波特(M•E•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l 80年代——企业再造时代,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理论创始人是美国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
l 80年代末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一时代,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而展开。
(彼得•圣吉(P•M•Senge)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更是明确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文化特征
管理思想的产生既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不顾本国传统的文化,生搬硬套别国的理论和思想,其效果必然很差。
实践证明,文化传统不同,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也不同。譬如: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日本:长期雇用、缓慢提升、集体决策;
美国:短期雇用、快速提升、个人决策。
一、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文化的概念
1。 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一种除政治、经济、军事外的一种观念形态,是精神活动的产物,表现为一定时期人们的知识、艺术、宗教、信仰、道德、习俗、心理的传统。
2。从管理心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来看,文化是影响某一人群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和准则。是在一种环境中人们的集体精神的程序编制。
(二)文化的特征
1. 群体性 3. 独立性和稳定性
2.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 4. 发展性
二、民族文化的维度
美国 吉特·霍夫斯泰特 1980年 四维度理论
(一)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是指社会承认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均分配的范围。简单理解为职工与管理者的社会距离
1. 大的权力距离的特征
(1)等级严格,等级是实际的不平等。
(2)上级不可接近。
(3)掌权者有特权。
(4)有权与无权存在潜在冲突。
2. 小的权力距离的特征
(1)等级减至最低限度,等级为便利而建。
(2)上级和我一样,容易接近。
(3)权力等同。
(4)有权与无权存在潜在和谐。
(二)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是指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规则,加以避免。
1.强不确定性避免的特征
(1)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感受看作是必须与之不断战斗的威胁。
(2)体验到高度的焦虑和应急。
(3)尽可能避免冲突和竞争。
(4)怀疑青年人,民族主义占优势。
(5)非常关心生活的安全
(6)与当局者比较,普通公民是无能的。
2.弱不确定性避免的特征
(1)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
(2)体验到平静和较低的应急。
(3)接受公平的冲突和竞争。
(4)对青年人有较多的肯定,,民族主义气氛少。
(5)乐于冒险。
(6)当局必须为公民服务。
(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组织松垮的社会结构,其中的人仅仅关心他们自己和最紧密的家庭;集体主义是指一种严密的组织结构,他们期望内部群体来关心他们,作为交换,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绝对忠诚。
1.个人主义的特征
(1)仅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自我的意识占统治地位.
(2)个人感情独立于组织和制度之上.
(3)强调个人的积极性和成就,取得领导地位是理想.
(4)有私生活和意见的权力.
(5)相信个人决定.
2.集体主义的特征
(1)人生来就为保护大家庭和组织,对集体忠诚.
(2)感情依赖.
(3)强调归属,取得成员身份是美德.
(4)私生活受组织干预,意见是预先决定的.
(5)相信组织决定.
(四)男性度-----女性度 这一维度的内容代表社会中男性优势的价值程度.
1.男性度(Masculinity Dimension)的特征
(1)男性是自信的,女人应该哺育人.
(2)男性占统治地位.
(3)追求钱、物质、独立和成绩。
(4)羡慕成功者,珍视男子风度.
(5)大和快是美好的. 2.女性度(Feminine Dimension)的特征
(1)男人不必自信,也可哺育孩子.
(2)男女平等.
(3)追求生活质量,重视人和环境,
相互依赖是理想.
(4)同情不幸者.
(5)小和慢是美好的.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四维度分析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周易象传》:“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
2. 中庸思想-----和与中
孔子:“中庸之为德也。”
朱熹:“不偏之为中,不易之
为庸。”
3. 崇德利用 三事:正德、利用、厚生
4. 天人合一 人不违天,天不违人
(二)四维度分析
1.历史比较
2.横向比较
(1)与美国的比较
文化维度 | 美国 | 中国 |
权力距离 | 中(权力与民主) | 大 |
不确定性避免 | 小(冒险) | 较强 |
个人-----集体 | 强个人主义 | 强集体主义 |
男性-----女性度 | 中偏男 | 男女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