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文学(三)·文学多元时代的开启
文学样式 | 发展概况 | 基本特征 |
| ||
19世纪后期文学 | 1、30年代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并依然成为主潮; 2、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遗传作用认识的深化,自然主义文学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形成; 3、巴黎公社革命直接产生了巴黎公社文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学继宪章派文学之后的继续和发展; 4、各种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也纷纷出现在欧洲文坛上。 | 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1)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影响了巴黎公社文学;2)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深刻、更普遍地继续影响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3)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否定现存的秩序,否定世界的整体性和人类的理性,无所适从,强调“意志”——影响了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文学思潮。 2、【开始“退回内心”】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趋势。现实主义作家注意从司汤达创作中吸收灵感——“心电图”式的作品;象征主义作家——“象征的森林”。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文学主题由清晰走向朦胧;含义由单一走向多元。 |
| ||
自然主义文学 | 1、自然主义文学滥斛于福楼拜,至19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高潮; 2、1880年法国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梅塘之夜》是这一运动的宣言书; 3、80年代中叶随“梅塘集团”解体而衰落,但随即又在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流行起来,20世纪还扩展到挪威和美国; 4、成就最大的作家是法国的左拉。 | 左拉的作品,力求真实反映现实,注重环境的作用,注重从遗传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行为、性格和动机,企图找出人物行为的社会原因,并试图用实验的方法写作。对左拉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因素有: 1、巴尔扎克的“环境决定论”和反映整个时代的构思;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泰纳的“种族、环境和时代”的三要素论 |
| ||
巴黎公社文学 | 1、以1871年3月成立的巴黎公社为标志,前后延续了约20年; 2、成就最大的作家是法国的欧仁·鲍狄埃及其《国际歌》。 | 1、真实记录了巴黎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2、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力而斗争的主题; 3、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4、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并且洋溢着人民必胜的信心。 |
| ||
唯美主义文学 | 1、起源于19世纪中期、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渐渐扩散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康德的“美无利害关系说”为该派提供了思想武器; 2、法国诗人戈蒂耶是始作俑者。1832年他在《<莫班小姐>序言》中明确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3、1873年理论家佩特的《文艺复兴研究》是这一流派的宣言书; 4、唯美主义的中心在英国,但19世纪后期扩散到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文学思潮; 5、成就最大的作家是王尔德。代表作品有悲剧《莎乐美》、童话《快乐王子》等。 | 1、从浪漫主义营垒中分化出来; 2、既不满浪漫主义者的多愁善感和情绪外露的诗风,又反对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 3、幻灭、苦闷、艺术自卫情节,而走向艺术的象牙塔,企求在“美的无忧殿堂”里得到超脱。 |
| ||
象征主义文学 | 1、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德莱尔是该派的先驱; 2、1886年法国诗人让·莫里亚斯发表了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的正式诞生; 3、成就最大的作家是法国前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马拉美·《牧神的午后》。诗歌根据希腊传说牧神潘追求水中仙女故事写成。采用传统亚历山大诗体,将想象、情绪、节奏、旋律交织构成一个和谐“综合象征”体。 | 1、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2、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该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和“交感”手法、。 |
|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潮。批判现实主义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下: | 1、受各种哲学思想影响,作家的世界观更复杂;2、创作内容得到拓展,艺术手法多样化,悲观色彩浓重。 |
| ||
代表国家 | 发展概况 | ||||
法国 |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走上了自然主义的道路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
左拉 | 19世纪后期法国最有影响的作家,同时又是自然主义的热情倡导者。 (本栏为自然主义文学流派) | 《泰莱丝·拉甘》 | 左拉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探索人类的原始愿望——性欲 | ||
《卢贡——马卡尔家族》 | 左拉的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受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发而创作。副标题是“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作者把卢贡、马卡尔两家的血缘与环境关联当作全书中心主题,把这个大家族的人物分别安排在各个社会阶层,通过他们的个性及行动上的类型去描写他们的生活。 | ||||
《小酒店》 | 作者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有酗酒遗传的少妇的故事。对人物进行了生理学的把握,认为其不幸命运是先天的遗传所致。 | ||||
《娜娜》 | 《小酒店》的“续篇”。小说展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淫乱,但也有明显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特色。 | ||||
《萌芽》 | 一部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以青工艾蒂安·郎吉耶在煤矿的经历为线索。但其不屈的反抗被图解为好斗的天性。 | ||||
法朗士 | 以典雅精炼的文笔,谑而不虐的讽刺,揭露法兰西共和国时期政治、宗教与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并注意反映劳资矛盾 |
|
| ||
都德 | 梅塘集团中一位别具一格的小说家 | 《月耀日故事集》 | 反映普法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题材最成功,如《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 | ||
莫泊桑 | 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 《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 1、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逐浮华与爱慕虚荣 | ||
《两个朋友》《菲菲小姐》 《羊脂球》 | 2、写普法战争,反映了高贵者未必高贵,卑贱者未必卑贱,强调了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者。 | ||||
成名作,第一篇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艺术特色】1)艺术构思精巧:小说把10名旅客安排在一辆马车上,这实际上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以小见大,颇有“袖里乾坤”的魅力;2)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说法。细节描写如羊脂球准备的丰富食品,说明羊脂球不甘心当亡国奴,决心逃出敌占区的爱国精神;鲜明的对比说明高贵者卑贱,卑贱者高贵的真理 | |||||
英国 | 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象法国,而是继续捍卫并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甚至比维多利亚前期的文学更具真实性;作家们的思想矛盾和精神危机日益严重,有较多的改良主义和悲观主义因素。表现在创作上就是狄更斯时代的从容与理性精神被哈代时代的悲观主义所取代。此外,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更深刻、更精炼、更多样化。 | ||||
托马斯·哈代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重要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 人物和环境小说 |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人物和环境小说、罗曼司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他重要的作品都属于前者。这一类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多赛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但是哈代用唯心论解释社会变化的原因,有着古罗马悲剧的宿命论。但又相信人格美和个性美的伟大力量,相信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其小说有两点非常突出:1)悲剧性的结局;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观照。狄更斯时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和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被打破了,而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现状与未来的惶惑和焦虑。所以,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 ||
《还乡》 | 小说用爱敦荒原象征大自然的伟大和冷酷无情。人类与它抗争,总是以失败告终。小说对社会前途抱着悲观的认识。男主人公克林说:“我们不打算在人生里光荣前进,而只能打算怎样不丢脸地退出人生。” | ||||
《卡斯特桥市长》 | 80年代最优秀作品之一。小说试图通过主人公亨察尔的生活悲剧来作出有关整个人类命运悲剧的结论,其结尾的“亨察尔遗嘱”是对于冷酷的利己主义和假仁假义的世界的诅咒。 | ||||
《无名的裘德》 | 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对社会的批评最强有力。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理想破灭、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形象表明裘德“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实际上是英国整个一代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 | ||||
《德伯家的苔丝》 | 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专制和暴力的无辜牺牲品。 【思想内容】苔丝与社会的四次冲突:被亚雷奸污;新婚之夜被克莱遗弃;苔丝不得已成为亚雷的情妇;杀死亚雷、自己也随着毁灭。结尾这一行动突出表现了苔丝的反抗精神。 【人物形象】1、苔丝:同作者一样,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其毁灭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作者在小说中更强调环境所产生的悲剧因素,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统治阶级提出了愤怒的抗议。2、亚雷:哈代着力批判和鞭挞的一个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典型代表,造成苔丝悲剧的罪魁祸首。3、克莱:一个具有新思想、但尚未摆脱旧的道德偏见的知识分子。对苔丝的悲惨命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艺术特色】1、情节集中,结构清晰,苔丝的形象是全书的中心;2、情景交融,烘托、反衬、象征;3、出色运用对比手法。 | ||||
肖伯纳 |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主要创作喜剧。反对把戏剧当作消遣,指出戏剧的使命在于振奋人心,迫使人们去进行思考,引起痛苦。艺术特点是幽默的台词,双关妙语和机警的俏皮话。 | 《鳏夫的房产》 | 肖伯纳第一个剧本。说明资本家的财富来自对穷人敲骨吸髓的剥削。 | ||
《华伦夫人的职业》 | 剧本撕下“体面的”资产者的面具,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奢侈生活是靠肮脏的金钱来维持的事实。 | ||||
《伤心之家》 | 一部极具象征性的著名剧作,模仿契诃夫风格写出,副标题为“俄国风格英国主题的狂想曲”。描写战时一伙消极颓废、空虚无聊的人聚集在老船长家里无从出路、悲观绝望,真实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方社会引起的危机感以及作者预感到大英帝国必然没落又看不到前途和出路的悲观情绪。 | ||||
《巴巴拉少校》 | 肖伯纳代表作。剧本通过巴巴拉少校与其父的矛盾冲突,多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宗教等重大问题,也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鲜明。 | ||||
俄国 | 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以40年代果戈里为代表的“自然派”基础上获得重大发展。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异常尖锐而全面;对贵族和社会出路的探索越来越迫切;对灵魂苦难的关注越来越执著;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人物形象方面,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代表的“新人”形象系列和由贵族地主立场向平民立场转化的“忏悔的贵族”形象系列。 | ||||
契诃夫 | 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朴素无华,结构精巧,结尾常是开放性的,给读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风格含蓄、简练,具有深沉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 1、早期创作 | 1)嘲讽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揭露造成这种畸形现象的畸形社会。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等,揭示造成小人物对大人物的恐惧和奴性心理的原因是“大人物”长期奴役的结果,反映了俄国沙皇警察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黑暗。 2)描写下层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生活,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如《哀伤》《苦恼》《万卡》等。 | ||
2、中期创作 | 80年代末-90年代初,契诃夫从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考察回来后,开始了中篇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作品主要表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幽默讽刺的因素减少了,悲剧的成分增加了,并注重挖掘人物复杂的社会心理,加强了对社会的批判。 | ||||
小说集《在黄昏》 | 1888年获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奖 | ||||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 契诃夫库页岛之行的艺术体现,猛烈抨击了野蛮、残暴、黑暗的沙皇专制俄国。第六病室就是库页岛牢房和沙皇俄国的缩影。 | ||||
3、后期创作 | 90年代后期-契诃夫逝世。创作进入高峰期,小说和戏剧大都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并对俄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和祖国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 ||||
《套中人》 | 契诃夫代表作。作品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师别里科夫。作品结尾,作者通过伊凡大声疾呼:“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啦!”,表现了他彻底埋葬旧生活的愿望和对新生活的呼唤。 | ||||
《樱桃园》 | 最后一部剧作。表现了俄国贵族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社会的动荡和作家对新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开辟一个新的花园,比这个还要美丽。”“永别了,旧生活!”“欢迎您,新生活!” | ||||
托尔斯泰 | 1828-1910。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一面“反映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道德自我完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构成了他一生精神探索的结果,使他从一个贵族阶级→贵族平民化→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充分表现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中。艺术上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其次,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这就是他出名的所谓“心灵辩证法”。 | 1、早期:50年代 | 主要是对贵族青年的精神探索和对农民问题的探索,表现了对贵族生活的批判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表现出民主思想,如《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 | ||
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 | 首次表现了他对农民问题的探索。短篇《琉森》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虚伪。 | ||||
2、中期:60-70年代 | 开始探讨俄国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探讨政治制度、家庭婚姻、宗教道德、农村经济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 | ||||
《战争与和平》 | 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它以1812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1820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展示了战争的全民性。 | ||||
《安娜·卡列尼娜》 | 【结构】由两条平行而又互相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是写贵族妇女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恋爱、最终卧轨自杀;一是写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的恋爱,以及列文的经济改革和精神探索。 【形象】1、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2、列文形象带有作家自传性质。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经济改革、精神探索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新旧两种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追求。 | ||||
3、后期:80年代以后 | 一方面对沙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另一方面更热切地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托尔斯泰主义。 | ||||
《忏悔录》 | 1879-1882.这是他世界观转变的标志。此后,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致力于“平民化”。 | ||||
《复活》 | 【思想内容】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小说对整个官僚机构、宗教法制进行了无情批判,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 【人物形象】1、涅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他放弃贵族生活和土地财产随女主人公去西伯利亚,作者认为他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2、马丝洛娃: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典型。她后来被涅赫留朵夫的真诚感动,放弃了旧的恶习,而高尚的政治犯西蒙松促使她走向新生,促成了她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 ||||
美国 | 美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废奴文学”为发端,到19世纪末走向成熟。以80年代为界,此前作家们对美国社会抱着幻想,改良色彩比较明显;80年代后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批判。 | ||||
威廉·豪威尔斯 | 被称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
| ||
弗兰克·诺里斯 | 师宗左拉,创作具有自然主义特色 | 《麦克提格》·《章鱼》 | 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代表作是三部曲的第一部《章鱼》。这是文学史上最早控诉垄断资本残酷掠夺农民的作品,也是一部真正的美国西部的社会斗争史。 | ||
马克·吐温 | 1835-1910。被誉为“美国的文坛巨子”,丰富的生活经历逐步形成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1890-1900年在进行环球讲演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一名“反帝国主义”者。哈克帮助黑人小孩吉姆逃跑的那场剧烈的内心冲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中最动人的一段情节”。 | 1、早期 | 早期创作与美国西部乡土文学的关系,如《跳蛙》《竞选州长》等,以独特的幽默和深刻的内容、对美国社会绝妙的讽刺和揭露而著称。 |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以生动风趣的情节描绘和幽默朴实的语言风格奠定了马克·吐温创作的最基本特色。小说借助作者童年这一原型,通过顽童汤姆的眼睛和经历表现了50-60年代美国西方社会沉闷、刻板、庸俗的社会现实,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表现出一种颇具反抗精神的反弹。 | ||||
2、后期19ct末20ct初 | 对美国“繁荣民主”的希望逐步变为失望,早期作品中那种幽默诙谐的乐观气氛荡然无存,深恶痛绝的悲愤情绪闪动作字里行间。《败坏~》《百万英镑》等小说透露出作者民主主义理想的破灭和对人类本性、人类未来的看法,具有悲观主义情绪。创作风格从幽默→嘲讽。 | ||||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 以一位异乡人用一袋假金币引诱号称“最诚实、最清高”的赫德莱堡19位“廉洁”的头面人物上钩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人性的“败坏”。 |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思想内容】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顺流而下、追求自由的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逃跑”是另一主题。 【象征意义】借水来象征没有黑暗、没有丑恶、没有对人性扼杀的理想的生存环境、没有拘束没有迫害的自由与再生。岸上的一切是沉闷的、令哈克紧张不安的,水上的世界则是自由宽阔。 【人物形象】1、哈克是一个不受任何拘束、追求自由独立、富于正义感的美国少年的典型。2、吉姆是一个不屈从命运、有着人格尊严的黑奴形象。 【艺术特征】1、成功运用地道的美国英语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对以后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 | ||||
东北欧 | 东欧、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别的国家不同。作为弱小民族,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用文学反对外族侵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腐朽与伪善,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抗争,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变革意识。 | ||||
安徒生 | 丹麦童话作家 | 《安徒生童话集》 | 创作了160多篇童话,既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育。 | ||
勃兰克斯 | 丹麦文学史家 |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 | 构建了新的文学史体系,对欧洲19世纪文学做了整体的、比较的研究,对后来的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 ||
易卜生 | 1828-1906。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创始人。与比昂逊、约纳斯·李、谢朗合称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坛四杰”。他的剧作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戏剧高峰,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在衰落时期,他却发挥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其社会问题剧以丰富的内容和高度的技巧引起了一场戏剧上的革命。 | 1、早期1850-1868 | 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历史剧,如《英格》《偷觑王位的人》 | ||
《布朗德》《培尔·金特》 | 两部反映现实问题的哲理诗剧,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历史剧向社会问题剧的过渡,体现了“精神反叛”的主题。 | ||||
2、中期1868-1883 | 创作了一系列内容深刻的“社会问题剧”。这些作品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 ||||
《青年同盟》 | 用散文写成的剧本,开创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先河。剧本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资产阶级政客丑陋的面目。 | ||||
《社会支柱》 | 主人公是造船厂老板,慈善家和家庭生活动模范,一个看似具有一切资产阶级“美德”的“社会支柱”,实际上却是谋财盗物的骗子、恶棍和刑事犯,有力讽刺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民主。 | ||||
《玩偶之家》 | 【主题思想】揭露资产阶级道德伦理观念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易卜生在剧中着力表现了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艺术成就】1、使用“追溯法”,戏剧在危机上开幕,整出戏才3幕,剧情在圣诞节前后3天之内完成,集中、紧凑、精炼;2)把“讨论”带进戏剧;3、娜拉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这种描写不是靠人物独白旁白取得,而是巧妙利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所起的巨大作用。 | ||||
《群鬼》 | 是易卜生为回答资产阶级对《玩偶之家》的攻击而写成的。为了丈夫和儿子,阿尔文太太屈从于虚伪的社会道德和传统的婚姻,结果儿子还是染上了花柳病,令其悲痛欲绝。 | ||||
《人民公敌》 | 是易卜生揭露性最强的作品。主人公是个正直、勇敢、热爱真理的医生,结果却被以市长为首的市政当局和小业主们宣布为“人民公敌”,结果落得一败涂地。 | ||||
3、晚期1891-1906 | 作品由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人物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剖析,并更多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表现出神秘主义的成分。 | ||||
二十世纪文学(一)·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征 | 1、发展——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 2、特征——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反映复杂的阶级和经济关系,呼吁和平、支持弱小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注意挖掘物质对精神的重压,注重写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3)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也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荒诞、意识流、多层次立体交叉结构等,并从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一些有益的方法。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苏联 | 1、【1917—30年代初】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国内阶级斗争和文艺领域内斗争及其尖锐复杂,苏共采取行政命令手段来解决文艺论争; 2、【30年代—50年代初】苏联文学出现了“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局面。小说的繁荣标志着苏联文学的成熟,但其后斯大林时代的极左路线和文艺评论的严重错误给文坛带来危害; 3、【50年代—90年代】50年代的“解冻文学”、60年代的“一寸土文学”(又叫“战壕真实派”)和“全景文学”(又叫“全景小说”)、70年代的道德题材小说、80-90年代的“回归文学”热。 | ||
|
| 《铁流》《恰巴耶夫》《毁灭》 | 反映苏联内战的三部史诗性作品。作者分别是绥拉菲莫莫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 |
马雅可夫斯基 |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奠基人 | 长诗《列宁》 长诗《好!》《放开喉咙歌唱》 |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新阶段。诗歌歌颂了列宁的光辉形象; 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放开喉咙歌唱》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
爱伦堡 |
| 《解冻》 | 写的是1953年冬-1954年春这段转折时期某工厂发生的变化,小说塑造了一个自私、保守、僵化的官僚主义典型,厂长。他不顾工人死活,只追求高指标,结果造成工人死亡的严重事件而被撤职。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时代性,被西方评论界称为“解冻文学”。 |
帕斯捷尔纳克 | 195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日瓦戈医生》 | 小说以十月革命前20年到革命后1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知识分子日瓦戈医生从投身革命到对革命的现实不满的过程。他既反对反革命白匪军的惨无人道,又不赞成革命暴力,思想惶恐,命运坎坷。 |
高尔基 | 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其笔名意即“最大的痛苦” | 1、早期1892-1899 | 早期作品具有两种色彩和风格,一种是浪漫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
浪漫主义作品 | 主要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沙皇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作品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 ||
现实主义作品 | 主要通过一系列感人的流浪汉形象,揭露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作品有《切尔卡什》《海燕之歌》 | ||
2、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 | 高尔基积极参加革命,把文学创作同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主要转向中长篇小说以及诗歌剧本方面。 | ||
散文诗《海燕》 | 采用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日益觉醒的革命群众(汹涌澎湃的大海)与黑暗的反动势力(风、云、雷、电)之间的激烈斗争,揭露机会主义者和小市民(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恶嘴脸,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海燕)的战斗精神,热情欢呼革命高潮(暴风雨)的到来。 | ||
剧本《小市民》《底层》 | 《底层》是高尔基影响最大的剧作。剧本描写了一群被抛弃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强烈控诉了黑暗的沙皇社会,把思想问题、哲学问题提到了首位,创立了新型的社会政治哲学剧。 | ||
长篇小说《母亲》 | 1、【意义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品,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2、【思想内容】1905年革命失败后,全国弥漫着颓废和失败主义情绪。为了“支持低落下去的反抗精神,来反对生活中的黑暗、敌对的势力。”作品中虽然也写了反对派的活动,但篇幅极少,从而也显示了革命必胜这一思想。作品通过母亲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结构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又结合了浪漫主义的作品。 3、【人物形象】1)母亲尼洛芙娜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2)巴威尔是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 ||
3、十月革命期间1908-1917 | 1905年革命失败后曾出现过错误思想,但在列宁的批评和帮助下很快恢复正确认识,以革命乐观主义情绪,投入新的创作。 | ||
中篇小说《夏天》 | 被称为《母亲》的姊妹篇,描写1905革命失败后俄国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觉醒 | ||
《童年》《在人间》 | 《我的大学》 | ||
4、10月革命后1917-1936 |
| ||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 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生动再现了革命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和一系列重大事件,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主人公萨姆金具有可以认识俄罗斯、了解俄罗斯民族心态的意义。通过这一形象,作家力求在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探索俄罗斯历史、文化与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命运之间的复杂的有机联系,促进民族精神文化的革命性转换。 | ||
肖洛霍夫 |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 | 以“对顿河流域的史诗般的描写”而获奖。以顿河流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为基础,大胆揭示了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 |
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 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了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对苏联军事题材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苏联当代文学中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描写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他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他的坚强性格和可贵品质,正是苏联人民精神力量的象征。小说坚持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并大大加强抒情色彩 | ||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 1、【思想内容】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期顿河歌萨克各阶层的生活,向人们表明在这块封建旧制度世袭“领土”上一个新世界诞生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全书共分4部,描写葛利高里及其一家的悲剧命运。作者将其作为一个悲剧来构思和处理。 2、【人物形象】葛利高里是顿河歌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和矛盾心理,具有歌萨克中农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 | ||
西蒙诺夫 | 反映战争题材的全景小说 | 三部曲《生者与死者》 | 《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
恰科夫斯基 |
| 《围困》 |
|
华西里耶夫 |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
艾特马托夫 |
| 《白轮船》 | 用童话形式写现代人的生活,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
特里丰诺夫 |
| 《滨河街公寓》 | 通过小说主人公批判了苏联社会上层的某些权贵人物,提出了净化当代人心灵生活的重要问题。 |
瓦连金·切尔内赫 |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 在道德探索题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
法国 |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体裁。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马丁·杜伽尔的《蒂博一家》是代表;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受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影响,内倾化程度明显提高。 | ||
安德烈·纪德 |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 《伪币制造者》 | 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一部“连环小说”,采用了雕刻艺术上的“纹心”方法。小说主人公爱德华是个小说家,也在写一部题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该作品是风靡50年代“新小说”的先声。 |
马丁·杜伽尔 | 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 | 《蒂博一家》 |
|
莫里亚克 | 获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 | 《蝮蛇结》 | 十分真实而触目惊心地揭示了现代人内心不可告人的隐秘及其黑暗,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深洞察力和艺术激情。 |
罗曼·罗兰 | 有“欧洲的良心之称”。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1、传记创作 | 罗兰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英雄传记,如《贝多芬传》《米开朗其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
2、小说创作 | 在罗兰的全部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两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向过去告别》。 | ||
《约翰克里斯朵夫》 | 1、【地位影响】体现了作者前半生的思想探索和艺术追求。被法国评论家誉为“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 2、【思想内容】罗兰写这本书的意图很明确:“我要反抗一种不健全的文明”。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反抗欧洲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作品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层:①通过平民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②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际遇,抨击当时欧美国家的黑暗现实,提倡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③罗兰企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 ||
《母与子》(《欣悦的灵魂》) | 是作者思想完全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后的艺术结晶。以20世纪头30年战争风云突变的欧洲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安乃德和玛克母子两代人精神探索的历程。 | ||
英国 | 20世纪英国传统作家有曼斯菲尔德、高尔斯华绥、劳伦斯、戈尔丁、威尔斯、奥威尔、毛姆、多丽丝·莱辛、克罗宁、格林、康拉德等。 | ||
高尔斯华绥 | 英国20世纪杰出现实主义作家,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 |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 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有产业的人》讲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福尔赛世家的故事。主人公索米斯整个灵魂都浸透着铜臭,不仅具有强烈的金钱意识,还有强烈的占有欲。但他的一切非但不能讨得伊琳的欢心,反而引起了她的鄙视。 |
劳伦斯 | 20世纪最具有国际声誉和最具争议性的作家 |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 性爱是小说的中心。借对性爱的艺术表现探索人性的价值。比喻和象征是该小说的另一大特色。守林人梅勒斯过着“自然人”的生活,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男性象征,其生机勃勃的小屋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根;矿主克利福是只有意志没有激情的资产阶级代表。他下肢瘫痪象征着英国资产阶级的重理性不重情感,重精神不重肉体。他死气沉沉的拉格比庄园是颓败、伪善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缩影。 |
威尔斯 | 英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鼻祖 | 《时间机器》 | 被英国文坛称为“天下奇书”。科学家将威尔斯称为“准确的预言家”。他预见了激光的运用,人造飞船登月,甚至用了“原子弹”这个词。 |
毛姆 | 英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 《人性的枷锁》 | 通过主人公的探索、追求与失败,表现了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
威廉·戈尔丁 | 英国作家 | 《蝇王》 | 典型的“荒岛小说”。根据罗伯特《珊瑚岛》杜撰而成,但立意完全不同。小说通过描写孩子们童心的丧失寓指人类生来就有罪恶的本性。 |
德语国家 | 20世纪德语国家文学的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 | ||
亨利希·曼 |
| 《臣仆》《穷人》《首脑》 | 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代表作《垃圾教授》抨击了德国教育制度,揭露了19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堕落。 |
托马斯·曼 | 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布登勃洛克一家》 | 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副标题,直接点出“崩溃”的主题。小说通过家庭琐事概括了家庭由兴到衰的历史 |
《魔山》 | 写大学毕业生卡斯托普在疗养院住了7年,最后领悟到“人为了善和爱就不应该让死亡统治自己”,终于离开疗养院企图有所作为,不料却被送上帝国主义战争的屠场。 | ||
斯蒂芬·茨威格 | 20世纪驰名世界文坛的奥地利作家,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作家 | 《象棋的故事》 | 以反法西斯为主题。沉痛述说了纳粹对人的心灵与才智的残酷折磨。小说描写了维也纳B博士为了抵御纳粹制造的空无一物的虚无环境的折磨,不得不用偶然偷来的一本棋谱来填补精神上的饥荒。 |
海尔曼·黑塞 |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 《荒原狼》 |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作家,被社会视为不正常人,所以被取名“荒原狼”。作品通过哈勒尔身上“狼性”和“人性”的对立,曲折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知识分子的孤独、彷徨和苦闷。其思想幻游是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
雷马克 |
| 《西线无战事》 | 通过一个班8个普通士兵在战壕中所经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以及先后的死亡,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冷静地、不动声色地描写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诞和残酷。 |
布莱希特 | 以独特的戏剧理论和创作著称 | “布莱希特体系” | 受中国戏剧影响,革新了亚里斯多德以来的戏剧模式,认为要发挥戏剧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就必须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的意识。 |
伯尔 | 联邦德国1972年诺贝尔文学家 |
|
|
美国 |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多元局面:1)、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专门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运动,称为“揭发黑幕运动”,迫使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2)20世纪美国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其8部长篇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作家;4)20世纪一批出色的犹太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作品的美国犹太小说;5)20世纪的美国战争小说:一是以海勒为代表,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一是以赫克曼·沃克为代表,持谨慎的有所保留的反战态度,并不认为战争就是对所有人性的摧残。 | ||
欧·亨利 | 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 《最后一片藤叶》 《警察与赞美诗》 | 以人道主义战士的姿态,抱着对都市下层社会中千百万小人物的极大同情来描写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赞颂他们相濡以沫的道德光辉。他的小说取材琐小,体制短小,但特别讲究构思、巧合和突变。 |
杰克·伦敦 | 有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 《马丁·伊登》《铁蹄》 | 作者自传性质小说。通过水手马丁成功后的幻灭,开创了美国文学中写美国梦幻灭的题材作品的先河。《铁蹄》是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
西奥多·德塞莱 | 20世纪美国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 | 《美国的悲剧》 | 处理人物形象时非常注重生物学原因,表现了自然主义作家普遍接受的“生物学决定论”思想。但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和制约。其作品的批判意义有力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特别是美国文坛的“斯文传统”,对战后美国许多作家的创作影响很大。H·L·门肯所说:“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天才”。 |
辛克莱·刘易斯 |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 | 《大街》《巴比特》 | 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菲茨杰拉德 |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小说揭示的主题:奢侈的社会生活掩盖下道德的沦丧 |
海明威 |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 1、短篇小说 | 1938年作者将其全部短篇小说连同他的唯一剧本《第五纵队》合集出版,书名《第五纵队和四十九篇短篇小说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主要创作于20年代,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以及海明威蔑视死亡的“硬汉子”精神。作者在其短篇中既歌颂了战胜死亡的英雄,如《印第安营地》《打不败的人》《五万元》;又描写了迎接死亡的“强者”,如《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 |
2、长篇小说 |
| ||
《太阳照样升起》 | 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部分年轻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一位在战争中丧失性能力的美国记者。 | ||
《永别了,武器》 | 是“迷惘的一代”创作的高峰和终结。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通过一个美国中尉亨利自述的形式,描述了战争中人与人的相互残杀,战争对人的精神的毁灭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扼杀。 | ||
《警钟为谁而鸣》 | 1940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作者摆脱了悲观与迷惘,塑造了一个为异国正义事业而捐躯的英雄形象罗伯特·乔丹。 | ||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 着力塑造了老人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子”的形象。作品一方面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力量,一方面又对人生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但海明威同时希望人们不要在失败中丢掉尊严这就是桑提亚哥的性格。小说中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 | ||
斯坦贝克 |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 《人鼠之间》 | 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暗示了下层人民不公正的待遇会使他们象发酵的葡萄那样愤怒起来。 |
赛珍珠 | 与现代中国有过很多联系的特殊的美国女作家,1938年以中国题材小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东风·西风》 《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 《战斗的天使》《流放》 | 第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1938年赛珍珠由于“对中国农民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儿子们》《分家》,获普利策奖 关于其父母的两部传记。 |
二十世纪文学(二)·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 | 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后期象征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规模,越出法国,形成世界性文学潮流,本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流派,它虽然不复存在,但影响极大,与传统文学比较,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有庞德、叶芝、艾略特等。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叶芝 | 爱尔兰杰出诗人、剧作家、19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驶向拜占庭》 | 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奖 |
庞德 | 英国意象派诗歌代表 | 《地铁车站》 | 1、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其诗歌特点是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2、意象派与象征主义的区别: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前者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来暗示某种心理状态,后者则用鲜明、质感、凝练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意象派诗歌还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其出现令欧美诗坛耳目一新。 |
T·S·艾略特 | 美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现代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先驱,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1、早期1909-1922 | 艾略特的创作可以分为三期。从第一首诗歌发表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的整个创作可以看作是第一期。 |
《普鲁弗洛克情歌》 | 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写上流社会的一个男子于暮色黄昏之中去和情人约会的怯懦、充满不可名状的压抑的矛盾心理。 | ||
2中期:1922-1927 | 第二阶段的创作、即荒原阶段。在这个阶段,情欲泛滥和人欲横流是时代的写照,幻灭、空虚、沉沦则是时代的主导精神。《荒原》正是一个没有了上帝没有了神性的荒芜世界时代精神的体现。 | ||
《荒原》 | 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恐怖世纪的恐怖之诗”。其创作得力于两部人类学著作:弗雷泽的《金枝》就和魏士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渔王和圣杯传说是诗歌的结构框架。 【思想内容】荒原意识就是危机意识、超越意识、拯救意识,荒原之死就是再生之死,涅磐之死。危机意识与拯救思索的重要代码是“水”与“火”的意象。“水”在前四章象征着情欲泛滥、人欲横流及其整个文化危机与死亡,第五章里的水则是生命之水,是拯救再生的圣灵。“火”的意象是对“水”的意象的补充和强调。 【艺术特色】1、内心独白的运用;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3、神话色彩的框架结构,戏剧化的场景;4、追求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即“客观对应物”效果;5、大量运用典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透视 | ||
《空心人》 | 艾略特写现代人精神空虚的代表作,把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思索上升到批判的高度。有悲观和虚无色彩。诗歌最后一部分围绕多刺的梨树象征现代文明世界的可耻结局: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 ||
3、后期:1927-1945 | 、从1927-1945年发表《四个四重奏》为止,是艾略特创作的荒原后阶段。期间,作者还写了两部诗剧《大家庭谋杀案》《合家团聚》。1945年以后为创作晚期。诗人已经停止诗歌创作。 | ||
《四个四重奏》 | 这是一首组诗,共有四个乐章。每一乐章又由5部分组成,格式大致平行。通过一个音乐四重奏的结构去展开对“无时间性瞬间”的探索,叙述一个人皈依宗教之后的精神历程。 | ||
夸西莫多 蒙塔莱 | 195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7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水与土》《消逝的笛音》 《乌贼骨》《境遇》 | 意大利的隐逸派是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
表现主义 | 流行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始于绘画,后波及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等各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的中心。表现主义有以下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 ||
斯特林堡 | 瑞典作家 | 《鬼魂奏鸣曲》 | 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的私欲和“疯人院”式的“罪孽深重,痛苦无穷”。被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和楷模。 |
卡夫卡 | 1883-1924,奥地利作家,犹太人。表现主义小说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鼻祖 | 1、长篇小说创作 | 生前未发表的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的主题。 |
《美国》 | 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写主人公生于富裕家庭,16岁时被35岁的女奴引诱,和她生了孩子,后被逐出家门流落美洲大陆。故事没有结尾。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影响,用狄更斯式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西方社会人的生存状态。 | ||
《诉讼》 | 写银行K在30岁生日时被突然宣布逮捕,无论他如何四处奔走要弄清自己犯罪的原因都无济于事。一年后被架到一个荒凉的采石场杀死的悲惨故事。。这部小说标志着卡夫卡式的形式。 | ||
《城堡》 | 【思想】从人与城堡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老百姓特别是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命运的象征,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现代人的困惑”。 【寓意】城堡有多层寓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 ||
2、短篇小说创作 |
| ||
《变形记》《地洞》 | 《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以及变形后的遭遇及其悲惨结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地洞》写一只人化了的鼠类动物,为了保存自己,抵御大小动物的进攻而营造了一个既能储存食物又有不同出口的地洞。表现了小人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 ||
3、【“卡夫卡式”】 |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它涵盖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且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1、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权威的不可抗拒;障碍的不可克服;孤独的不可忍受;真理的不可寻求。2、在形式上:卡夫卡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浓烈的自传色彩。 | ||
奥尼尔 | 美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的奠基者 | 《琼斯皇》 《毛猿》 | 《琼斯皇》写的是黑人题材,通过琼斯暴君的仓皇逃窜的经过,着意表现他在当地人民的追捕下,只身逃到原始森林后的恐惧、惊慌、悔恨、绝望的复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的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其主题是人类归属问题。主要表现“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以及人在这场斗争中“心理发展的过程”。作者希望通过这部戏剧“指明这条失去的线索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至于扬克的困惑、迷惘,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共有的人与人的冲突。 |
意识流小说 | 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到本世纪20-30年代形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它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此后崛起的现代主义诸多流派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 | ||
詹姆斯·乔伊斯 | 1882-1941,爱尔兰作家,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创作“宣告了19世纪的末日”,“标志着人类意识的新阶段”。 |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 第一部作品,含15个短篇,并根据“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活动”四个阶段来安排故事,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冷静地描写了城市下层市民的生活:悲剧性的堕落和在梦中挣扎的人民。透过那些平凡琐事,借用象征手法,展现人们对理想追求的破灭。贯穿15个短篇的共同主题是弥漫于精神、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各个领域中的麻木、沉闷和无为的瘫痪状态。整部小说集就是由一连串的“精神感悟”组成。其中的代表作是《死者》。 |
中《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 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中篇小说,是它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通过青年艺术家斯蒂芬的意识流程展示了现代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走向艺术就是走向死亡的命运。 | ||
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 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析”。它的出版“标志着一种社会制度的最终解体”。 【思想内容】书名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主人公奥德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表明了这部小说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同荷马史诗的对应关系。全书由3部分组成,共18章,采用了意识流手法,描述了3个主要人物在都柏林1904·6·16·am8至次日凌晨2点40分的生活经历和他们的意识活动。作品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布鲁姆影射奥德修斯,以莫莉影射奥德修斯的妻子,以斯蒂芬影射奥德修斯的儿子。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清楚看到:古代驰骋疆场的英雄已变成今天含羞忍辱的凡夫俗子,过去以忠贞著称的女子已成为肉欲横流的荡妇,昔日雄姿英发的少年已变成当今精神空虚的骚客。在古代英雄人物的反衬下,现代西方文化哺育出来的人物显得那么卑微、苍白和渺小。布鲁姆是本世纪西方社会中非英雄化形象的代表。他的出现反映出西方现代文学史中关于“人”的观念在“质”上的嬗变。 | ||
长篇《芬尼根的守灵夜》 | 乔伊斯最后一部小说,围绕人类历史上死亡与复活的循环往复这个中心主题,描写都柏林一家小酒馆老板伊尔威克梦中的经历,以表现当代世界已经进入死亡期的最后混乱。 | ||
普鲁斯特 | 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先驱 | 《追忆逝水年华》 | 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但艺术手法上是用理性的心理分析方法去探索无意识领域,与乔伊斯等人不同。 |
威廉·福克纳 | 美国“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喧哗与骚动》 | 采用“时空交错”及多角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物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
未来主义 | 20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活跃在意大利和俄国文坛,也影响了欧洲各国。其宗旨是同旧的文化传统决裂,追求文学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彻底革新。在主题上,未来主义者把文学变成现代生活的“动力学”,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在形式上,未来主义者彻底摒弃传统手法,运用自由不羁的字句,取消或破坏语言规范,打破传统句法与正常韵律,搞文字游戏和图案的剪贴、组合等。代表作家有马里内蒂、马雅可夫斯基等。 | ||
马雅可夫斯基 | 俄国未来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 《穿袜子的云》 | 充分表现了诗人无所顾忌的反抗精神。 |
超现实主义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1924年布勒东发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系统阐述了运动的宗旨和理论观点,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式诞生。超现实主义有组织、有纲领、有刊物。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超现实主义美学的重要标志。代表作家有布勒东、艾吕雅等。 | ||
达达主义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达达”的名字纯属偶然,没有任何意义。该派《宣言》宣称达达就是自由,就是破坏,就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达达主义从思想和组织上直接孕育了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查拉、布勒东等。 |
二十世纪文学(三)·后现代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 滥斛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文学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同时不拘一格地运用传统的、现代的各种表现手法。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萨特 | 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哲学的领袖人物,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196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领奖。 | 存在主义哲学中心思想 |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无神论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文艺观上,萨特批判纯艺术论,主张文学介入时代,介入生活。 |
存在主义小说创作 | “自由”是萨特存在主义核心之核心,他的所有小说创作和戏剧创作,都围绕着“自由选择”这一命题展开。 | ||
《恶心》 | 采用的是日记体、自叙体。写青年历史学家“我”对周围的恶心感,表现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 ||
短篇小说集《墙》 | 代表作是同名的短篇小说《墙》,一篇重要的哲学小说。小说通过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从生到死、由死而生的曲折经历,控诉法西斯匪徒草菅人命,嘲笑了荒谬的现实世界,反映了存在主义的生死观:生存与死亡只是一墙之隔,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 | ||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 | 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三部曲,是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表现自由选择的命题:在荒谬绝伦的世界里,要想获得自由与幸福,就必须“介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为寻求正义的事业而斗争。有明显的无政府意味。 | ||
存在形式戏剧创作 |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又称“境遇剧”、“自由剧”,它们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 | ||
《苍蝇》《禁闭》 | 表现人在特定处境中的自由选择。“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 ||
《毕恭毕敬的妓女》 | 一部反种族主义作品,同时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 | ||
《死无葬身之地》 | 以法国沦陷时人民的反抗斗争为背景,写5个最后的游击队员为了保护游击队长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作品的基调是向上的。 | ||
哲学论著 | 《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
加缪 | 法国当代作家和评论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萨特齐名。 | 《局外人》《鼠疫》 | 因他的作品“揭示了当今人们的良心提出的问题”而获奖。《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似真却假的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鼠疫》用象征手法写成。鼠疫象征德国法西斯侵略,奥兰城市民受鼠疫之害象征法西斯铁蹄践踏下的人民之苦,市民奋起抗疫象征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里厄医生不仅是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者,而且是拯救人类于水火的英雄。 |
荒诞派戏剧 | 50年代兴起于法国,后迅速风靡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因1962年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琳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1950年尤金·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荒诞派戏剧有以下几个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 ||
尤金·尤奈斯库 | 荒诞派戏剧奠基人,荒诞派经典作家,罗马尼亚人。 | 《秃头歌女》 | 一部离奇古怪的独幕话剧,被称为“对一切传统戏剧的严重挑战”,是“天才的作品”写两对英国中产阶级夫妇莫名其妙、令人倒胃的交谈。通过这些不知所云的谈话,旨在说明人的个性、本质已消失在群体之中。剧中不但没有秃头歌女,甚至连长头发的歌女也没有,只有那口疯狂的大挂钟。 |
塞缪尔·贝克特 | 1906-1989。爱尔兰人,荒诞戏剧代表作家。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荒诞派戏剧 | 贝克特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残志缺的糊涂虫,几乎与世隔绝,思维混乱,语言贫乏,活动幅度很小。剧作人物少,动作单调。所有的人物只是某种习俗、思想感情的代表,他表现的只是类型,而不是个性,是“人类的缩影”。贝克特为了体现其创作意图而采用的恰当的艺术形式——荒诞,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
《剧终》《啊,美好的日子》 | 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麻木。 | ||
《等待戈多》 | 2幕,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作者力图通过自己的剧作来反映“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剧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如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 | ||
新小说派 | 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进入鼎盛,并蜚声世界各国。新小说派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新小说派作家反对传统小说的思想性和倾向性,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在创作上,新小说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等。 | ||
克洛德·西蒙 | “新小说派之父”之称,198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佛兰德公路》 | 因“在描写人类生活状况中把诗人与画家的创造性与他对时间作用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而获奖。 |
罗布·格里耶 | 新小说派旗手,当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 《窥视者》《橡皮》 |
|
黑色幽默 | 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作家没有结社,没有宣言,也没有明确的纲领,称谓是评论者所加。“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被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一个流派,“黑色幽默”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2、“反英雄”式的人物;3、“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4、小说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弗里德曼、约瑟夫·海勒等。 | ||
约瑟夫·海勒 | 1923-1999。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小说创作形成了一种“绝望的喜剧”风格。 | 独白型小说《出了毛病》 | 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日常生活和相互联系,反映了60年代弥漫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和信仰危机。主人公工作出色,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却得了神经过敏症,认为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
《象戈尔德一样好》 | 作品围绕一个犹太后裔的知识分子戈尔德在美国的遭遇展开,表现了犹太人的“异化”主题,题材超出个人命运的范围,反映城市的衰败史,家族的瓦解史。 | ||
《第二十二条军规》 (《最后一幕》是续集) | 【内容】被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与军队官僚们的斗争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小说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构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表现出西方人对人类处境的困惑。 【思想】小说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当代寓言,表现超现实的哲理: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穷,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这种圈套和困境就是现代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人物】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特色】1、结构散乱。小说采用一种类似于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2、叙述方式上,全书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贴。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但喜剧效果中又浸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 ||
魔幻现实主义 | 指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自本世纪中期,拉美小说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拉美作家们不再刻意模仿欧洲某种流派,拘泥于过去某种固定的文学模式,而是注重采用具有民族意识和内容和形式。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小说创作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代表作家有马尔克斯等。 | ||
胡安·鲁尔福 |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真正成熟的代表作家 | 中篇《佩德罗·帕拉莫》 | 写一个破落的庄园主之子由一个负债人变成一方巨富,是一个墨西哥恶霸地主的典型形象。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随意颠倒。 |
加西亚·马尔克斯 | 1928-。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擅长表现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独状态。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短篇《周末后的一天》 | 小说写马孔多的奇特现象:炎热七月,群鸟自杀。点明人间缺少同情的主题。 |
中篇《枯枝败叶》 | 《百年孤独》的前身。写马孔多这个神话王国中上校和他的子孙们孤独的生活。 | ||
长篇《百年孤独》 |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写西班牙遗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马孔多百年间经历了氏族统治、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等变化,布恩蒂亚家族的七代人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马孔多实际上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布恩蒂亚家族的神奇经历与不幸,是印第安人历史文化的再现阿和拉美民族命运的浓缩。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乌苏拉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在她身上,集中了拉美妇女的优秀品德。奥雷连诺是布恩蒂亚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2、象征、暗示手法大量运用。 | ||
长篇《家长的没落》 | 用“多人称独白”的手法讲述了独裁者尼卡诺尔的一生,以此抨击拉美的独裁统治。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1976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 | ||
中篇《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讲述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们心灵的毒害。 | ||
长篇《霍乱时期的爱情》 | 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恋爱为主线,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沿海城市生活、社会变迁和时代风气,反思了人们的偏见与感情。男女主人公恋爱50多年而终未果,被评论界认为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历史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突变。 | ||
垮掉的一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派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人的生物学的满足,认为堕落就是解脱,沉沦就是解放,躲进超现实的环境寻求神秘主义的灵感,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因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的《嚎叫》等。 |
东方文学史发展概况
史段 | 断限 | 代表国家 | 文学特征 |
古代 | 东方文学是指亚洲和非洲的文学。较之古希腊罗马的海洋文化,东方各国是典型的内陆大河文化。东方上古文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诗歌总集,人类最早和最长的史诗等,相继在东方出现。 | 古代文学 | 1、民间文学色彩。2、宗教色彩。3、体裁丰富,多种源头。古代东方文学并非只有一个中心,而是在各自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中心。 |
古埃及文学 |
| ||
巴比伦文学 |
| ||
古印度文学 |
| ||
希伯莱文学 |
| ||
中古 | 东方中古文学是指亚非地区中古时期的文学。亦即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 | 中古文学 | 1、多民族文学共同兴旺。2、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3、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4、民间文学成为中古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宗教意识影响深重。 |
阿拉伯文学 | 阿拉伯文学除了著名的《一千零一夜》和《古兰经》,诗歌创作夜取得了突出成就。“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广甚至超出了《一千零一夜》。 | ||
日本文学 | 与东方其它国家相比,中古日本文学的发展相当完备,各类文学体裁都有优秀的作品问世,成就是多方面的。 | ||
印度文学 | 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在10世纪以后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接近人民生活的用各种地方语言书写的文字。印地语文学在这些语言文学中最有代表性。 | ||
波斯文学 | 中古波斯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诗人。 | ||
朝鲜文学 |
| ||
越南文学 |
| ||
东南亚文学 |
| ||
近代 | 东方近代文学是指亚非地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文学。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近百年历史,发展不够成熟,但在日本和印度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成就。 | 近代文学 |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文学创作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日本,这种现象十分突出。3、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成果大。4、东方近代文学在亚非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
日本文学 |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启蒙时期,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2、奠基时期: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3、发展时期: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4、分化阶段: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 | ||
印度文学 | 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 | ||
现代 | 东方现代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特别是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东方人民用自己的抗争结束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历史的文学。 | 现代文学 | 1、反帝反封建成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2、无产阶级文学是现代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一些主要国家产生了有组织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运动。5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 |
日本文学 | 日本是现代东方文学成就显著的国家之一。日本现代文坛最终形成两极分化、双峰并峙的格局:以反映现实为主旨的左翼文学和以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独具魅力的大众文学也在30年代形成。无产阶级文学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组成部分。 | ||
印度文学 |
| ||
朝鲜文学 |
| ||
阿拉伯文学 |
| ||
当代 | 东方当代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文学。 | 当代文学 | 1、鲜明的政治倾向。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赞颂人民反帝反殖的英勇斗争2、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积极交流。3、民族特征。 |
日本文学 | 当代日本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 1、1945-1950,为战后恢复期——【战后派】是指日本适应新时代而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所谓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束缚; 2、1951-1960,为战后过渡期——【第三新人】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文学发生新的转变,“第三新人”登场。他们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了战后派雄心勃勃的风格,他们的创作常以朝鲜战争和日本军需经济为背景,嫌恶政治性的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的感觉构成自己的世界。因此也被称为“相对安定期的作家”、“军需文学”; 3、1961-现在,为新文学展开期——新人作家,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表现当代所关注的事件与问题。 | ||
印度文学 |
| ||
埃及文学 | 当代埃及是北非地区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誉为埃及小说界“金字塔”的著名作家。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
黑非洲文学 | 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 |
东方文学·古代文学
特征 | 分期 | 主要成就 | 代表作家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 | ||
古埃及文学 | 尼罗河和尼日尔河流域 | 人类有史时期(前33ct):文字出现 中王国时期:史称古典文学时期 新王国时期 | 1、神话:埃及文学中最古老的是神话。 | 奥西里斯 |
| 是水和植物之神,是尼罗河、土地和丰收之神,也是耕作和文化的传播者。 | |
2、诗歌:古埃及文学中最早的一种体裁。 | 世俗诗 | 《庄稼人的歌谣》 | 产生最早的是劳动歌谣 | ||||
宗教哲理诗 | 《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 被视为古代埃及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篇之一 | |||||
颂诗 | 《尼罗河颂》 | 礼赞尼罗河的颂诗,是古埃及诗歌中的名篇 | |||||
宗教性诗篇 | 《亡灵书》 | 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 |||||
3、故事:古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 |
| 《魔术师的故事》 | 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 | ||||
古巴比伦文学 |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苏美尔-巴比伦文学 | 第一时期(前3ct以前) 第二时期(前3ct-1ct) 第三时期(1ct-5ct以后)
| 史诗 |
| 《吉尔伽美什》 | 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 | |
古印度文学 |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 吠陀时期(前15ct-前5ct) 史诗时期(前4ct-前1ct) 古典时期(1ct-12ct) | 1、诗歌总集 |
| 《吠陀》 | 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后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作宗教“圣典”。 | |
2、史诗 | 广博仙人 蚁蛭仙人 |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 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 | ||||
3、寓言故事 |
| 《本生经》《百喻经》《故事海》《五卷书》 | 《本生经》收入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故事;《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 | ||||
4、戏剧 |
|
|
| ||||
5、文论 | 诗体、散文体 | 《舞论》 | 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其“情味论”为印度的美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 ||||
【迦梨陀娑】其名字意为“伽梨女神的”。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宫廷诗人和剧作家,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10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作品为大多数人确认的有7部:4部诗集和3部戏剧。
| 诗歌创作:《云使》 | 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长诗。印度“六大名诗”之一。分《前云》《后云》两部分。 | |||||
《时令之环》(《六季杂咏》) | 主要采用4行诗体,描写印度的6个季节,又称《六季杂咏》。 | ||||||
《罗沽世系》 | 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看作是印度古典叙事诗的典范。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 ||||||
《鸠摩罗出世》 | 长篇叙事诗,但抒情成分增加。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 ||||||
戏剧创作:《优哩婆湿》《摩罗维迦和火友王》 | 前两部作品是反映当时社会最高统治者爱情生活的五幕剧。 | ||||||
《沙恭达罗》(代表作) | 一部7幕诗剧,以现实生活和神话世界为背景,描写了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沙恭达罗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妇女。席勒甚至认为在古代希腊没有一部诗能够在美妙的女性温柔方面与其相媲美。 | ||||||
希伯来文学 |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后迁至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居住。与古代中国、印度、希腊文学被誉为世界四大古代文学宝库; | 前6ct-2ct陆续汇编成希伯莱的犹太教《圣经》《次经》《伪经》《死海古卷》4部经典。 | 【旧约】即希伯莱的犹太教《圣经》。基督教兴起之后被其接受,称之为《旧约》。《旧约》既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的总集。全书共39卷,按内容一般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律法书又称为“摩西五经”。诗文杂著又称诗文集。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代表希伯莱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古代世界文学的珍品。 【旧约文学的鲜明特征】 1、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结合; 2、民族心声和灾难的倾诉。《圣经》的主要体裁是诗歌和故事。雨果说过:“正像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部《圣经》都是诗。” 3、民间文学的奇葩。大多数作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流传久远的民间口头文学的书面总结。 4、简洁、生动的文体和风格。 5、是一部融宗教、历史、文学等于一体的集大成著作。耶和华成了一个几乎贯穿全书的奇特形象,他其实是希伯莱人理想和信念的化身,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 律法书 | 《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5卷 | 前440年律法书被确定为犹太教经书。主要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创造世界、伊甸乐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以及希伯莱始祖亚伯拉罕等的传说。 | |
历史书 | 10卷 | 主要内容是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从立国到毁灭的兴衰成败史。 | |||||
先知书 | 15卷 | 中心内容是阐述犹太教教义,评议各种社会问题,劝人敬神守法。 | |||||
诗文杂著:
诗歌/剧 | 《诗篇》 《雅歌》 《咸言》 《传道书》《约伯记》 《耶利米哀歌》 | 共收诗作130篇,基本主题是对耶和华神的崇拜和赞颂。 又称“所罗门之歌”,以对话体形式,写一对男女之间的婚恋故事,是古代情诗珍品。 教训格言诗集,收录了不同年代的格言和谚语。 阐述人生价值和因果善恶的哲理诗和散文诗集。并称古代希伯莱“智慧文学”的双璧。 相传为先知耶利米所作,共5章,是一部悼念耶路撒冷被毁的诗篇。 | |||||
小说 | 《路得记》
| 以士师时代为背景,写了一个异族通婚和寡妇再嫁的故事。小说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意,表现了和平主题。 | |||||
《以斯帖记》
| 历史小说,以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为背景。小说颂扬以斯帖的机智沉稳,传达了爱国主题。 | ||||||
东方文学·中古文学
中古文学 | 1、东方中古文学是指亚非地区中古时期的文学。亦即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 2、文学特征:①多民族文学共同兴旺。②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③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④民间文学成为中古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⑤宗教意识影响深重。 | ||
代表国家 | 发展概况 | ||
阿拉伯文学 | 阿拉伯文学除了著名的《一千零一夜》和《古兰经》,诗歌创作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广甚至超出了《一千零一夜》。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一千零一夜》 | 一部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流传甚广的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 商人冒险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 【框架式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 积极进取、冒险开拓的时代精神 |
日本文学 | 与东方其它国家相比,中古日本文学的发展相当完备,各类文学体裁都有优秀的作品问世,成就是多方面的。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古事记》 | 奈良时代编辑的一些古文献代表作品 |
| 一部综合性古典文献,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
《万叶集》 | 日本最早的一部抒情诗总集 |
| 共20卷,收入诗歌4500首。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记录下来。诗集作者比较广泛,《万叶集》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 |
松尾芭蕉 | 诗歌方面的出色代表,著名俳句作家。 | 俳句 | 俳句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由“5、7、5”的3句式共17个音组成。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瞬间印象的感受,因此含蓄、凝练,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
井原西鹤 | 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一生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统称为“浮世草子” | “好色物” | 反映商人阶层爱欲生活的市井小说 |
“町人物” | 描写商人经济生活的市井小说 | ||
紫式部 | 生活于日本平安时代,本姓藤原,“紫”源于《源氏物语》中的理想妇女形象紫姬;式部源于其父兄担任过的“式部丞”的官职名。 | 《源氏物语》 | 【物语文学】物语是日本文学的一种体裁,望文生义,有话说事物的意思,可解释为故事或杂谈。《源氏物语》是日本及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全书共54贴(回),约近100万字,前44回以光源氏为主人公,写其情场角逐及宦海沉浮,后10回以其子熏君为主人公,主要写熏君的情场生活。是一部形象的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兴衰史和妇女命运的悲惨史。 【艺术特色】1、结构:以主人公光源氏为中心展开。故事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2、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完成对妇女群像的塑造,堪称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3、语言优美典雅。 |
印度文学 | 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在10世纪以后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接近人民生活的用各种地方语言书写的文字。印地语文学在这些语言文学中最有代表性。 | ||
波斯文学 | 中古波斯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诗人。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鲁达基 | 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
|
|
菲尔多西 | 与萨迪、哈菲兹并称中古波斯三大诗人 | 长诗《王书》 | 从波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国王写起,讲述了25代王朝、50多个帝王的故事。是中古波斯文学的光辉巨著。 |
哈菲兹 | 被誉为加宰里(一种抒情诗体)大师。 |
| 诗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抨击时政和虚伪宗教,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被认为是波斯抒情诗的高峰。 |
萨迪 | 13世纪波斯著名诗人。 | 故事集《果园》 | 又名《萨迪书》,作于1257年,是萨迪根据自己周游列国的见闻与平生回忆用诗体写成的一本10卷故事集。每卷都由一些小故事和寓言组成,并插入作者的见解,有着比较浓厚的道德说教意味和宗教色彩。 |
诗文集《蔷薇园》 | 【主要内容】正文分为8卷,每卷皆可独立成篇,前有引言,后有短跋,体裁采用波斯传统的散文夹诗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深刻反映了13世纪波斯与东方穆斯林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1、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2、描写了三类君王:暴君、明君、改邪归正的君主,指出必须毫不怜悯地惩恶扬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3、宗教观里渗透着人道主义思想:“为民造福就是敬主之道”;4、对僧侣的贪婪、伪善进行了猛烈抨击和辛辣讽刺;5、接受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影响,提倡和赞扬经商:“你不肯吃苦就得不到财富;你不肯冒险就打不倒敌人;你不去撒种就没有收获”。6、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并且认为智慧的获得在于教育《论教育的功效》,强调实践运用的作用。 【思想倾向】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出对人民的无比深沉、炽热的爱,赞美劳动、歌颂自食其力的平民劳动者的高贵品德。 【艺术特色】吸收丰富的民间故事和诗歌;诗文并茂、语言朴素、优美。被当时人们称为“设拉子的黄莺”。 | ||
海亚姆 | 著名哲理诗人,曾传世400余首“柔巴依” |
| 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的传统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与中国近体诗中的四言绝句相似。 |
内扎米 | 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大师,尤擅长写爱情叙事诗 | 《雷丽与马季侬》 | 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
东方文学·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 | 1、东方近代文学是指亚非地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文学。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近百年历史,发展不够成熟,但在日本和印度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成就。 2、文学特征:①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②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文学创作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日本,这种现象十分突出。③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成果大。④东方近代文学在亚非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 ||
代表国家 | 发展概况 | ||
日本文学 |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启蒙时期,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2、奠基时期: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3、发展时期: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4、分化阶段: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坪内逍遥 | 日本近代文学奠基人之一 | 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 | 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
二叶亭四迷 | 日本近代文学奠基人之一 | 长篇小说《浮云》 |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 |
夏目漱石 | 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声誉。被日本文学界视为“余裕派”代表,但综观其创作,总体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集中描写知识分子形象、剖析人性自私性等方面表现了较强的力度。 | 前三部曲 | 《三四郎》《其后》《门》。以冷峻的笔触,灰暗的色调指斥日本近代社会的不义,是本世纪初日本知识分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痛苦命运的共同写照。 |
《三四郎》 | 写青年平民知识分子三四郎到京城大学求学时所立下的三个理想一一破灭 | ||
《其后》 | 写富家子弟代助在富裕生活中难以领略人生乐趣,又逢爱情坎坷,前途未卜,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灰暗色调。 | ||
《门》 | 写主人公宗助虽然有工作、有温柔可爱的妻子,没有任何怪僻,并在努力适应这个社会,但依然不能解除不堪忍受的精神苦闷,只能成为“伫立门外等待落日的不幸的人”。 | ||
后三部曲 | 《春分过后》《行人》《心》。着意从知识分子个人道德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去展示人生,刻画了一群自私自利者形象。 | ||
《心》 | 追述了“先生”——一位孤寂、痛苦、悲哀的知识分子由对人性自私、残酷的认识而自感负罪、到难以排解的自我责咎,最后用自杀超脱的人生旅程,塑造了一位步履维艰的灵魂探索者形象。 | ||
《我是猫》 | 以中学教员苦沙弥家的一只猫的眼光为视点,细致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尖刻的语言,生动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直、善良、迂腐、清高,揭示了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懦弱无能,既时时与现实社会相抵触,又缺乏积极抗争行动的可怜可悲的处境和精神面貌,尖锐嘲讽、批判了明治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 ||
森鸥外 |
| 中篇小说《舞姬》 |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 |
岛崎腾村 |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 | 《破戒》《新生》 | 【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1918年以后衰退,被近代文学中的“暴露自我”的“私小说”取代。 |
田山花袋 |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者之一 | 《棉被》 |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典范之作,一部活生生、赤裸裸的大胆的人性的忏悔录。 |
|
|
| 【白桦派】由一些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
|
|
| 【新思潮派】以菊池宽和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
印度文学 | 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泰戈尔 |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称其为“诗祖”,其它国家的人们尊为诗圣、识哲 | 诗歌创作 | 分早期、中期、后期。代表作品有《心灵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生辰集》等。 |
叙事诗集《故事诗集》 | 泰戈尔早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类。在叙事诗中,《故事诗集》被称为“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主要包括揭露封建压迫、反映印度人民抗殖斗争两方面,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 ||
英文诗集《吉檀迦利》 | 散文诗集。诗集题目是孟加拉语译音,愿意为“奉献”,是诗人写给神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渴望与神结合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这种境界后的快乐,曲折表达出作家对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很浓。 | ||
政治抒情诗 | 20年代以后,诗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作品现实性增强,政治性、战斗性突出。在《生辰集》中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总结,热切希望能够走进领导者的行列。 | ||
小说创作 | 泰戈尔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两类。短篇小说创作主题主要有反对殖民主义统治、抨击不合理封建婚姻制度、表现妇女的自我觉醒和叛逆精神、抨击黑暗社会、同情小人物等,表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 | ||
《沉船》 | 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青年大学生罗梅西曲折复杂的婚恋经历,以“错认”模式为依托展开情节,揭示出封建婚姻制度和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们的矛盾。 | ||
《戈拉》 | 写19世纪70-80年代的孟加拉社会生活。作者意在借助历史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中产生的新问题。小说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爱国精神,批判了宗教偏见,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
东方文学·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 | 1、东方现代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特别是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东方人民用自己的抗争结束西方殖民主义者压迫历史的文学。 2、文学特征:①反帝反封建成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②无产阶级文学是现代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一些主要国家产生了有组织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运动。5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 | ||
代表国家 | 发展概况 | ||
日本文学 | 日本是现代东方文学成就显著的国家之一。日本现代文坛最终形成两极分化、双峰并峙的格局:以反映现实为主旨的左翼文学和以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独具魅力的大众文学也在30年代形成。无产阶级文学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组成部分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德永直 |
| 《没有太阳的街》 |
|
小林多喜二 |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 | 《蟹工船》 | 和《没有太阳的街》被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璧。 |
印度文学 |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普列姆昌德 | 印度现代文学著名作家。 | 短篇小说创作 | 普列姆昌德熟悉农村生活,很多短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深刻揭露社会上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农民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命运。批判了印度种姓制度,关心妇女命运,同情她们的处境和悲惨遭遇。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
长篇小说创作 | 出版15部长篇,有“长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服务院》是成名作。写女主人公因没有嫁妆被迫嫁给一个不要嫁妆的中年人,最终被迫沦为妓女的悲惨遭遇。其它作品还有《仁爱道院》《战场》等。 | ||
《戈丹》 | 【思想内容】戈丹为印地语的中文译音,意为“献牛”或“牺牲”。小说主要写何利的遭遇,可以看作是何利一家的苦难史。通过何利的命运,作者深刻指出殖民主义者与农村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 【人物形象】何利是印度贫苦农民的典型。他一生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头奶牛。他身上既有许多农民的优秀品质,善良、勤劳、宽容,又有农民的贪心何自私,同时还有懦弱、愚昧、不觉醒等特点,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是印度长期封建思想禁锢下对统治阶级俯首帖耳、惟命是从的特定时代的农民典型。 | ||
朝鲜文学 |
| ||
阿拉伯文学 |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纪伯伦 | 旅美派重要作家 | 散文诗集《先知》 | 【叙/旅美派】旅美派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该派重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散文诗集《先知》。 |
塔哈·侯赛因 | 埃及现代派代表作家 | 自传体小说《日子》 | 【埃及现代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哈塔·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其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
当代文学 | 1、东方当代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文学。 2、文学特征:①鲜明的政治倾向。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赞颂人民反帝反殖的英勇斗争②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积极交流。③民族特征。 | ||
代表国家 | 发展概况 | ||
日本文学 | 当代日本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 1、1945-1950,为战后恢复期——【战后派】是指日本适应新时代而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所谓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束缚; 2、1951-1960,为战后过渡期——【第三新人】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文学发生新的转变,“第三新人”登场。他们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了战后派雄心勃勃的风格,他们的创作常以朝鲜战争和日本军需经济为背景,嫌恶政治性的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的感觉构成自己的世界。因此也被称为“相对安定期的作家”、“军需文学”; 3、1961-现在,为新文学展开期——新人作家,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表现当代所关注的事件与问题。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三岛由纪夫 | 一个极端民族主义作家,将艺术的卓越与政治的反动极端而严密地凝聚于身上。 | 《金阁寺》《丰饶之海》 | 《金阁寺》以一位口吃的青年和尚放火烧毁美丽的金阁寺为素材,生动描绘了丑对美进行报复的复杂心理历程。 |
大江健三郎 | 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
|
川端康成 | 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 | 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表现他们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反映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对侵略战争的不满情绪。代表作中篇小说《雪国》写的是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交往的故事。 |
埃及文学 | 当代埃及是北非地区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誉为埃及小说界“金字塔”的著名作家。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纳吉布·马哈福兹 | 当代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家,被誉为埃及小说界的“金字塔”。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文学家。 | 小说创作 | 可分三个阶段:历史小说阶段、社会现实主义小说阶段、现代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小说阶段。代表作品有《新开罗》-2、《我们街区的孩子们》-3(小说强烈暗示了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指出前者最终可能消灭后者。) |
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 | 【思想内容】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埃及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遭遇和变迁。反映了埃及从1917-1944 年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变化,反映了埃及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以及受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的斗争过程。 【人物形象】1、艾米娜:温和、善良、宽厚、慈爱,具有埃及妇女的传统美德,是家中的支柱。“顺从”和“忍让”是她生活的信条。2、艾哈迈德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商人形象。3、凯马勒在小说中从几岁到五十几岁,经历了人生全部阶段。是一个从旧时代转到新时代的变革型人物。他敢于冲破旧的秩序,革除传统旧观念,追求身心自由发展,同时对下一代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表率和引导作用。 【艺术特色】1、三部作品浑然一体,讲求严整的结构安排,具有较强的哲理思辨色彩;2、艺术手法灵活多样,笔法凝练、传神。 | ||
黑非洲文学 | 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 | ||
代表作家 | 地位影响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
沃尔·索因卡 | 尼日利亚著名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用英语写作。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非洲作家。 | 长篇小说《解释者》 |
|
纳丁·戈迪莫 | 南非著名白人女作家,用英语写作。199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陌生人的世界》《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大自然的运动》 | 以种族隔离下的南非社会为背景,全面真实地描绘了南非的政治格局和动荡的社会以及南非人民觉醒后的抗议运动。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表达了南非人民要求自由。幸福、和平的愿望。被许多南非黑人亲切称为“我们的妈妈”。 |
- 文学样式
- 发展概况
- 基本特征
- 发展特征
- 史段
- 断限
- 代表国家
- 文学特征
- 特征
- 分期
- 主要成就
- 代表作家
- 代表作品
- 思想内容
- 古埃及文学
- 古巴比伦文学
- 古印度文学
- 希伯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