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简括
1、 陶器
① 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 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 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 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 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 彩陶
① 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 青铜器
① 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 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 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 瓦当
① 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 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 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 秦兵马俑
① 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 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 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 马踏匈奴
① 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 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 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 画像石
① 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 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 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 帛画
① 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 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 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 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① 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
② 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
③ 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
④ 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⑤ 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10、 洛神赋图
① 此画取材于曹植名篇《洛神赋》,画面表现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② 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艳丽,整个画面环境富有装饰性。
③ 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画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11、 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像的形象。
12、 张僧繇,“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样”
13、 曹衣出水
①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
② 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犹如刚从水里出来。
14、 谢赫《画品》
① 谢赫选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提出著名的“六法论”;
② 他认为绘画的功能在于“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③ “六法论”是: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15、宗炳《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系。
16、王薇《叙画》强调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指出画山水与画地图的根本区别。
17、昭陵六骏
①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炫耀自己丰功伟绩而特制的;
②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8、唐三彩
① 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②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③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④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 阎立本《步辇图》
① 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② 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③ 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或抬辇或执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以反衬;与使臣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逐渐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④ 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 吴带当风
① “吴带当风”又称“吴家样”,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
② 在技法上,他创造出波折起伏
、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描绘,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3、 仕女画
①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② 盛唐之后,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的生活情趣;
③ 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眆
④ 作品:
a) 《捣练图》——张萱: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画面通过三个部分组成:1、捣练的场面;2、理线的场景;3、熨斗熨平的场面
b)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描绘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和其眷从们的郊游行列,整幅不画背景,着力于人物从容欢快情绪的刻画,装备华丽马鞍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队伍装饰的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更突出了杨家姐妹的娇纵,反映了那一时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c) 《挥扇仕女图》——周眆;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提示了她们的精神状态,衣着华美的贵妃懒散无力的怔怔出神。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在树下闲谈的也面带愁容,鲜明的反映了幽禁在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并给予了画家对此遭遇的同情。
d) 《簪花仕女图》——周眆;描绘服装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走、赏花、斗狗,她们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的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2、周眆,妙创“水月观音”样式,被称作“周家样”。
23、展子虔《游春图》
① 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图,画贵族游春情景;
② 先用墨线勾勒,然后重着青绿,山脚处饰以金粉,金碧辉煌。
③ 在构图上则予以“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
24、青绿山水画
① 青绿山水画的创始人是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代表作品是《江帆楼阁图》;此画画高岭长松,山路楼阁,数人乘马或步行游赏,山外江天寥廓,风帆飘渺。山石用细石勾勒,青绿重彩设色,富有装饰趣味。
② 其子李昭道,代表作《明皇幸蜀图》;画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奔四川,在迂回山路上攒幸的人马行列,用细笔勾出险峻山岭,随从行列隐现于山路上,而于近处小桥前突出的描绘心神恍惚的唐明皇,主题突出。
25、王维,南宗之祖,创“破墨山水”,启发此后皴法的出现。
26、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7、薛稷,画鹤一绝;
边鸾,善画花鸟。
28、韩干,画马著称
韩滉,画牛著称
29、《唐朝名画录》 朱景玄 ,中国第一部断代画史;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绘画通史。
30、五代北方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
南方的山水画家:董源,巨然
荆浩山水画特点: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董源山水画特点:画江南真山,用披麻皴,近视无功
31、《匡庐图》:荆浩,全景式构图,石法方硬,气势雄伟。
荆浩著有《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
32、《关山行旅图》:关仝,画寒山枯树,山店行旅,勾笔粗壮雄肆,画树无干无枝。
33、《潇湘图》:董源,画山树墨色清淡,草草点簇,皴染浑厚,江山平远。
34、《秋山问道图》:巨然,绢本水墨,用长披皴,山林高深,草木华滋,清淡秀润。
35、《重屏会棋图》:周文矩,画南唐中主弈棋之状,人物身后一屏风,屏风画中复一屏风,故称“重屏”。
36、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① 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② 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③ 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④ 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37、徐黄异体
① 五代西蜀的黄荃,绘画题材多取材于宫廷中的珍禽奇花,技法工整细致,富丽堂皇,赋色晕染,尽显华丽,故称“黄家富贵”。
② 南唐的徐熙,绘画多取材水鸟野卉,技法多用墨笔,极少设色,与黄荃一派较之,后人称“徐家野逸”。
③ 他们的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并列相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各有特色,基本确立了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模式。
38、徐、黄异体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师承关系不同:黄荃师承唐代的薛嵇、刁光胤等所谓“正统派”。
徐熙的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② 题材不同:黄荃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禽乌、花竹、草虫、疏果。
表现技法不同:黄荃画派画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熙画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徐熙花乌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先用墨勾出花或乌的内外轮廓,然后用不同墨色分阴阳凹凸,最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加一点颜色,整个画面以墨占主要地位,色彩占次要地位。画面“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
③ 格调不同:黄荃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传说他曾在后蜀宫中创造性地画了鹤的六种姿态,生动绝伦、竞使活鹤误为同类而相近。
徐熙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传为他的《雪竹图》,描绘出山野中的丛竹在雪寒中劲挺的精神,通幅画染以淡墨衬出白雪,作风工整精致。
④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而这两种美学风格之形成,是基于徐、黄二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环境和事物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识,以致人生态度不同上的。40、李成:画寒林平远,被成为近望有千里之势。作品有:《读碑窠kē石图》《寒林平野》
山水画特点:
A.以寒林平远著称
B.注重表现季节变化,善用淡墨
C.构图有“近望有千里之势”
D.画树多蟹爪枝
41、范宽:画雄伟大山,被称为远望不离坐外。作品有:《豀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景寒林图》《雪山消寺图》
山水画特点:
A.远望不离坐外
B.峰峦雄厚
C.用笔老健
D.琐碎的雨点皴
42、郭熙,山水画家,其山水画变化多端,他用草书笔法画树枝,有的枯枝向下弯曲,状如“蟹爪”,画山石形如“鬼画”,皴如“乱云”,笔调苍劲颖脱、用墨明洁滋润,细润妍巧又不失雄犷沉厚。其代表作《早春图》
43、《早春图》
① 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自然景象。
② 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潺潺,全画荡漾着春天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
44、《林泉高致》
① 郭熙的山水画理论。由他的儿子郭思整理编成《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画论中一部重要著作。
② 他强调要精确地表现山水在不同地理、气候、时间条件下真实的特殊面貌。他还要求画家要注意大自然给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联想:“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谈而如睡。”他认为要发现自然山川的审美形象,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创作出好的作品,画家必须首先要以“林泉之心”去“身即山川而取之”,即以审美的虚静的心胸去对自然山水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这身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命题的丰富和发展。
③ 他首先提出的“三远法”:深远、平远、高远。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
45、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作品《五马图》。
46、米氏山水
① 宋代的山水画,主流是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即用线与墨的破墨山水。施用色彩也仅限于色墨结合的谈色晕染。此外,尚有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由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墨戏”之风的影向,
② 到微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首创人米芾,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后由其子米友仁继承。
③ 用水墨淋漓表现出烟雨迷蒙的景色,世称“米氏云山”,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
④ 代表作有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潇湘白云图》
47、崔白是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北宋中后期画家。
48、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① 五代以后,水墨写实性山水兴盛,青绿山水画逐渐失去主流地位。《千里江山图》说明宋代的青绿山水画传统复兴。
② 构图严谨,把千里山川、人物、屋宇、车船等等,集中概括地、有条不紊地组成一幅长卷,既不重复拖沓,又能连贯一气,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优点,使观者超越了视点视角的限制,仿佛升到空中,尽情纵览俯视壮阔的大地,随其山川河流的起伏延伸,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锦绣河山,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精神得到升华陶冶。
③ 此画在表现形式方面,一般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严谨精微,一丝不苟。树干和远山的表现又沿用没骨法或带有写意笔趣,山坡有皴法和点染。设色厚重,山头设以石青,山腰设以绿色,山脚处露出绢本身的土黄色;水面施以青绿色;人物、树木又点缀以白、赭、红诸色,和谐统一中又见变化。天空上半部涂青色,越向下颜色越浅,下半部露出绢色,不但使山的轮廓分明,而且给人落日余晖感,运用色彩十分成功。
49、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① 宋初市民阶层形成,出现了以世俗生活生活为中心的风俗画。
② 此画通过街景、汴河、郊野等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门角里市区清明时节的丰茂。
③ 全景散点透视的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作者善于用白描手法表现生活的丰富与辽阔,内容异常丰富,高度的历史写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④ 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建筑,工商,民俗,服装,交通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
70、陈淳和徐渭把明代的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史称“白阳青藤”。
71、董其昌《南北宗论》
① 他大致把唐代以来山水画按北宗(院体画)、南宗(文人画)两大体系划分; ② 南宗以王维为始祖,董源、巨然为领袖;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始祖,马远、夏圭为旗下干将。
③ 将水墨渲淡画法的文人画家视为南宗,将以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
72、陈洪绶和崔子忠史称“南陈北崔”。
陈洪绶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创作《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73、明代版画:
① 福建——建安版画
② 南京——金陵版画
③ 杭州——武松版画
④ 苏州——苏松版画
⑤ 安徽——新安版画
74、清四王
① 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
② 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线路,摩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视为正统派。
75、清四僧
① 代表人物:八大山人、弘仁、石谿、石涛
② 他们反清意识很强,明代灭亡之后,明代灭亡后出家为僧,以示不服臣与清廷。
③ 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情感,为创新派。
76、“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成“清六家”。恽寿平专攻花卉没骨画法,被称为“常州派之首”。
77、“二石”:石谿与石涛
78、“二谿”:石谿与程正揆
79、石涛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借古开今。
80、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成就最大。
81、扬州八怪
① 代表人物: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李鳝、郑燮xiè、李方膺。
② 其中有的是政途失意、厌倦官场的文人,也有职业画家;
③ 其写意花鸟画受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影响,重视生活感受,重视抒发性灵,重视创造,在题画诗上常流露对社会人生的感怀。他们在艺术上与正统派颇有不同,被称为“八怪”
82、清代仕女画代表画家:改琪与费丹旭
83、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三任”中最杰出的是后起的任颐)
84、未定居上海的海派:虚谷与赵之谦
85、清末广东地区“二居”指的是:层巢、居廉;“二苏”指的是:苏六朋、苏长春。
86、《芥子园画传》是清代从摹习古代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
87、《点石斋画报》编绘的作者是吴有如
88、吴昌硕
其艺术道路从治印开始,诗、书、画、印造诣皆深。其用笔坚实挺拔,得力于书法之处极多。其绘画构图常作对角倾斜之势。在设色上,汲取民间用色特点,以鲜艳的重色,强烈的对比,在冲突中协调,取得丰富浑厚、精神饱满、生意盎然的效果。
89、清代年画:
① 天津杨柳青——雅丽
② 苏州桃花坞——写实
③ 山东杨家埠——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