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 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 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GIS定义:
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 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 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定义⑤:目前有人认为“GIS”从原来强调空间信息技术系统(SYESTEM),发展到地球信息科学体系形成(SCIENCE),现在已强调空间信息服务(SERVICE)。
GIS与地图数据库的异同:
地图数据库有比例尺概念,GIS是为某一特定比例尺建立的一个地图成品仓库,它可由GIS管理,其中的地图具有图形表现 属性,一般数据库不需具备这些属性;它是GIS的下游产品,它的更新依赖于GIS,它提供的信息是GIS向人们提供服务的中间产品;GIS是在地理信息的 基础上对真实世界进行数量化处理分析,但地图数据库存在的地理要素经人为修改,不完全是真实地理的反映;
GIS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GIS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表达内容是与时空有关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地理信息具有地域性、多维结构性、时序性等特征。
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看,GIS是由软件、硬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用户(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是系统的核心,按其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等)
硬件(各种设备-物质基础,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或空间数据,主要包括:GIS主机,GIS外部设备,GIS网络设备等)。
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它具体描述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也有人认为GIS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开发者和一般用户组成。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GIS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
GIS与一般MIS比较: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都是 GIS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但GIS是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而一般MIS(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 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也很有限。
GIS与CAD和CAM比较:管理图形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的系统不一定是GIS,如CAD或AutoCAD,CAM(Computer Aided Map计算机地图系统\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GIS和CAD的比较:
GIS与CAD共同点 | GIS与CAD不同点 | |
l 都有空间坐标系统; l 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 l 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 l 都能处理属性和空间数据 | CAD研究对象为人造对象―规则几何图形及组合; | GIS处理的数据大多来自于现实世界,较之人造对象更复杂,数据量更大;数据采集的方式多样化; |
图形功能特别是三维图形功能强,属性库功能相对较弱; | GIS的属性库结构复杂,功能强大; | |
CAD中的拓扑关系较为简单; | GIS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图形属性交互使用频繁; | |
一般采用几何坐标 | GIS采用地理坐标系 | |
GIS与CAM比较:
GIS与CAM共同点 | GIS与CAM不同点 | |
都有地图输出、空间查询、分析和检索功能 | CAM侧重于数据查询、分类及自动符号化,具有地图辅助设计和产生高质量矢量地图的输出机制; | CAM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 |
CAM强调数据显示而不是数据分析,地理数据往往缺乏拓扑关系; | GIS综合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 |
CAM与数据库的联系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查询。 |
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包含哪些?
GIS数据包括电子数据和非电子数据。或:GIS数据源自地图数据、遥感数据、GPS数据、文本数据、统计数据、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概述:数据采集、监测与编辑;数据处理与变换(矢栅转换、制图综合);数据存储与组织(矢量和栅格模型);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网络分析等);图形交互与显示(各种成果表现方式)。
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求,GIS是依托基本功能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和数据集成技术二次开发环境等,演绎出众多的GIS应用系统。
5.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GIS空间分析作为核心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6.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地球信息科学理论,包括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以及一切与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有关的科学技术的支撑。
地理信息的研究和方法应该是科学,因它已经具备成为科学的条件,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一定数量的研究队伍,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和广泛的服务对象,已由技术发展为科学。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向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7.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当前,GIS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规律方向迈进,呈现以下主要发展态势:
①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即GIS集成技术,3S技术等名词的出现。
②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
③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
④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目前GIS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如资源规划管理、全球变化、灾害预测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GIS起源于人口普查,土地调查和自动制图,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 提出了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1963年,又提出GIS这一术语,并建立了第一个GIS――加拿大GIS,随后GIS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l 60年代,探索时期(GIS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探索)。当时,人们关注的主题“什么是GIS?,GIS能干什么?”;
l 70年代,巩固时期,(这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处理的应用,促进GIS迅速发展)。这期间,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
l 80年代,实验阶段(也是GIS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阶段)。此时,人们把GIS与RS结合,解决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地评价,核扩散问题等;l 90年代,全面应用(产业化阶段)。对GIS进一步研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空间关系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引入等方面;
l 现代,普及发展阶段。随着信息网络化发展和深入,GIS与世界接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
我国GIS的发展
我国GIS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较快,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l 70年代,准备阶段:一些知名人士GIS先驱看到GIS的广阔前景和GIS的重要性,进行极积呼吁,为GIS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与论准备基础并做了一些可行性实验。
l 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在GIS理论探索,规范探讨,软件开发,系统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进行了一些典型,试验专题试验软件开发工作。
l 90年代,我国GIS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治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这也推动GIS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l 96年以来,是我国GIS产业化阶段:
l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信息工程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批国家级和地方级的GIS相继建立并投入运行,一批专业遥感基地已建立,并进入了产 业化运行,一批综合运用“3S”技术的重点项目已实施,并在自然灾害监测和图土资源调查中发挥效益,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与GIS相关的新专业,培养了一大 批从事GIS研究与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GIS基础软件的研制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轨道,等等这些都标志我国GIS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
1.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地理实体类别及实体内容的确定是从具体需要出发的,例如,在全国地图上由于比例尺很小,福州就是一个点,这个点不能再分 割,可以把福州定为一个空间实体,而在大比例尺的福州市地图上,福州的许多房屋,街道都要表达出来,所以福州必须再分割,不能作为一个空间实体,应将房 屋,街道等作为研究的地理实体,由此可见,GIS中的地理实体是一个概括,复杂,相对的概念。
地理实体以什么形式存储和处理反映了实体的三个特征。
l 属性特征:对空间实体的属性定义和说明信息。
l 空间特征:对空间实体的分布位置、几何特征和空间关系的定义。
l 时间特征:空间实体的时间尺度。
2.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地理实体以什么形式存储和处理反映了实体的不同的特征和和不同的数据类型。
同物理、化学等学科使用的数据类型相比,地理数据是一种较复杂的数据类型,涉及到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人们常把地理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
l 空间特征: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定位数据和拓扑数据;
l 属性特征:表示专题属性(名称、分类、数量等);
l 时间特征:指现象或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期的,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3.空间数据的结构与其它非空间数据的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常见的数据的结构有哪些?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在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空间数据是一种较复杂的数据类型,涉及到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空间数据的结构主要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非空间数据主要涉及属性数据。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和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矢量结构的显著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栅格结构的显著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的指针或数据本身,而所在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层状数据、网络数据、关系数据、语义数据、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
4.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优点 | 缺点 | |
矢量 | 1、便于面向现象(土壤类,土地利用单元等) 2、结构紧凑,冗余度低,便于描述线或边界。 3、利于网络、检索分析,提供有效的拓扑编码,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 4、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 1、数据结构复杂,各自定义,不便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交换困难。 2、多边形叠置分析困难,没有栅格有效,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 3、不能像数字图像那样做增强处理 4、软硬件技术要求高,显示与绘图成本较高。 |
栅 格 | 1、 结构简单,易于数据交换。 2、叠置分析和地理(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现象模拟较易。 3、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便于图像处理。 4、 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 1、现象识别效果不如矢量方法,难以表达拓扑。 2、图形数据量大,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用压缩技术解决该问题。 3、投影转换困难。 4、图形质量转低,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需用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文件。 |
5.空间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类型及比较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描述。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类型:基于对象(要素)的模型;网络模型;场模型。
要素模型:
点对象,由特定位置、维数为零的物体;线对象,维度为一的空间组成部分;多边形对象,即面状实体,通常用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矢量模型即是基于要素的,将现象看成原型实体的集合,矢量模型的表达源于空间实体的本身,通常以坐标来定义。
网络模型:
地物被抽象为链、节点等对象,同时要注意其连通关系。
场模型:
用于模拟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的现象,常用栅格数据模型描述。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以规则或不规则的铺盖覆盖整个空间。
基于对象的模型强调了离散对象,网络模型表示了特殊对象之间的交互,场模型表示了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连续变化的数据。
要素模型和场模型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先选择要素,再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场模型实现选择一个位置,在回答"哪里怎么 样"的问题,最后都得到数据。网络模型的基本特征是:节点数据之间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一个节点可以与其他多个节点建立联系,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它 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常见的多对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数据的重构。
6.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如何?
栅格数据的编码方法:
直接栅格编码,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
压缩编码,包括链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四叉树编码、八叉树编码、十六叉树编码等。
链码(弗里曼链码)比较适合存储图形数据;
游程长度编码通过记录行或列上相邻若干属性相同点的代码来实现;
块码是游程长度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采用方形区域为记录单元;
四叉树编码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还能提高图形操作效率,具有可变的分辨率。
7.矢量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如何?
矢量数据的编码方法:
对于点实体和线实体,直接记录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对于多边形地物,有坐标序列法、树状索引编码法和拓扑结构编码法。
坐标序列法是由多边形边界的x,y坐标对集合及说明信息组成,是最简单的一种多边形矢量编码法,文件结构简单,但多边形 边界被存储两次产生数据冗余,而且缺少邻域信息;树状索引编码法是将所有边界点进行数字化,顺序存储坐标对,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 形相联系,形成树状索引结构,消除了相邻多边形边界数据冗余问题;拓扑结构编码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拓扑关系结构,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的方 法,但增加了算法的复杂性和数据库的大小。
8.矢量与栅格数据如何互为转化?
矢量转栅格: 内部点扩散法,即由多边形内部种子点向周围邻点扩散,直至到达各边界为止; 复数积分算法,即由待判别点对多边形的封闭边界计算复数积分,来判断两者关系;射线算法和扫描算法,即由图外某点向待判点引射线,通过射线与多边形边界交 点数来判断内外关系;边界代数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转栅格算法,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方法是由多边形边界上某点开始,顺时 针搜索边界线,上行时边界左侧具有相同行坐标的栅格减去某值,下行时边界左侧所有栅格点加上该值,边界搜索完之后即完成多边形的转换。
栅格转矢量:即是提取具有相同编号的栅格集合表示的多边形区域的边界和边界的拓扑关系,并表示成矢量格式边界线的过程。 步骤包括:多边形边界提取,即使用高通滤波将栅格图像二值化;边界线追踪,即对每个弧段由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搜索;拓扑关系生成和去处多余点及曲线圆 滑。
第三章 GIS数据获取和质量控制
1.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 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⑤实测数据 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2.数据质量包括那些方面?请举例说明GIS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数据质量包括
准确性,即一个记录值与它的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度,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
空间分辨率,即两个可测量数值之间最小的可辨识的差异;
比例尺,即地图上一个记录的距离和它所表现的真实距离之间的一个比值;
误差,即一个所记录的测量和它的事实之间的差异;
不确定性,包括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和数据不完整性等。
GIS数据质量包含如下五个方面: ①位置精度:如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质量。② 属性精度:如要素分类的正确性、属性编码的正确性、注记的正确性等,用以反映属性数据的质量。③逻辑一致性:如多边形的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 的正确性等。④完备性:如数据分类的完备性、实体类型的完备性、属性数据的完备性、注记的完整性等。⑤现势性:如数据的采集时间、数据的更新时间等。
3.各种来源的空间数据是如何准确匹配在一起的?
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地球的形状、坐标系、高程系)的不同,引起空间数据来源不同时图幅往往不匹配,为此需要将一种投影的数字化数据转换为所需要 投影的坐标数据,即进行投影转换。投影转换的方法有:解析变换(正解变换、反解变换)、数值变换、解析和数值变换。目前,大多数GIS软件是采用正解变换 法来完成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并直接在GIS软件中提供常见投影之间的转换。
4.地图投影在GIS中有什么作用?
GIS以地图方式显示地理信息。地图是平面,而地理信息则是在地球椭球上,因此地图投影在GIS中不可缺少。GIS数据库中地理数据以地理坐标存储 时,则以地图为数据源的空间数据必须通过投影变换转换成地理坐标;而输出或显示时,则要将地理坐标表示的空间数据通过投影变换变换成指定投影的平面坐标。 GIS中,地理数据的显示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而指定投影方式,但当所显示的地图与国家基本地图系列的比例尺一致时,一般采用国家基本系列地图所用的投影。
5.空间数据中的几何数据是什么?请说明它与属性数据的关系。
空间数据中的几何数据是指实体或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坐标数据表示。属性数据即空间实体的特征数据,一般包括名称、等级、数 量、代码等多种形式。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相对于时间来说,常常呈相互独立的变化,即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不变,但是属性类型可能已经发生变化,或者相 反。因此可以不断更新属性数据来体现实体或现象的时时特征,同时也可反映实体或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而几何数据又说明了属性数据发生的地理位置及其 存在的意义。
6.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 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7.属性数据的编码是必须的吗?
属性数据即空间实体的特征数据,一般包括名称、等级、数量、代码等多种形式,属性数据的内容有时直接记录在栅格或矢量数据文件中,有时则单独输入数据库存储为属性文件,通过关键码与图形数据相联系。
对于要输入属性库的属性数据,通过键盘则可直接键入。
对于要直接记录到栅格或矢量数据文件中的属性数据,则必须先对其进行编码,将各种属性数据变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或字符形式,便于GIS存储管理。
8.纸张上的地图如何进入计算机系统?
图形数据的输入实际上就是图形的数字化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
(1) 扶跟踪数字化仪输入
手扶跟踪数字化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将已有地图数字化的手段,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可以输入点地物、线地物以及多边形边界的坐标,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即点方式和流方式,流方式又分为距离流方式和时间流方式。
数字化过程:
把待数字化的图件固定在图形输入板上,首先用鼠标器输入图幅范围和至少四个控制点的坐标,随后即可输入图幅内各点、曲线的坐标。
通过数字化仪采集数据量小,数据处理的软件也比较完备,但由于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数字化的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所以,目前很多单位在大批量数字化时,已不再采用它。
(2) 扫描仪输入
扫描仪直接把图形(如地形图)和图像(如遥感影像、照片)扫描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象素信息进行存储表示的设备。按其所支持的颜色分类,可分为单色扫 描仪和彩色扫描仪;按所采用的固态器件又分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仪、MOS电路扫描仪、紧贴型扫描仪等;按扫描宽度和操作方式分为大型扫描仪、台 式扫描仪和手动式扫描仪。
扫描过程
扫描时,必须先进行扫描参数的设置,包括:
扫描模式的设置,(分二值、灰度、百万种彩色),对地形图的扫描一般采用二值扫描,或灰度扫描。对彩色航片或卫片采用百万种彩色扫描,对黑白航片或卫片采用灰度扫描。
扫描分辨率的设置,根据扫描要求,对地形图的扫描一般采用300dpi或更高的分辨率。
针对一些特殊的需要,还可以调整亮度、对比度、色调、GAMMA曲线等。
设定扫描范围。
扫描参数设置完后,即可通过扫描获得某个地区的栅格数据。
通过扫描获得的是栅格数据,数据量比较大。如一张地形图采用300dpi灰度扫描其数据量就有20兆左右。除此之外,扫描获得的数据还存在着噪声和 中间色调像元的处理问题。噪声是指不属于地图内容的斑点污渍和其它模糊不清的东西形成的像元灰度值。噪音范围很广,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加以完全消除,有 的软件能去除一些小的脏点,但有些地图内容如小数点等和小的脏点很难区分。对于中间色调像元,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阈值选用一些软件如Photoshop 等来处理。
一般对获得的栅格数据还要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如图像纠正、矢量化等。
扫描输入因其输入速度快、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操作简单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再加之计算机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的提高和矢量化软件的踊跃出现,使得扫描输入已成为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
9. 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通过矢量数字化或扫描数字化所获取的原始空间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错误或误差,属性数据在建库输入时,也难免会存在错误,所以,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定的检查、编辑是很有必要的。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数据的不完整或重复:主要包括空间点、线、面数据的丢失或重复、区域中心点的遗漏、栅格数据矢量化时引起的断线等;
空间数据位置的不准确:主要包括空间点位的不准确、线段过长或过短、线段的断裂、相邻多边形结点的不重合等;
空间数据的比例尺不准确;
空间数据的变形;
空间属性和数据连接有误;
属性数据不完整;
为发现并有效消除误差,一般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检查:
叠合比较法,是空间数据数字化正确与否的最佳检核方法,按与原图相同的比例尺用把数字化的内容绘在透明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合在一起,在透光桌上 仔细的观察和比较。一般,对于空间数据的比例尺不准确和空间数据的变形马上就可以观察出来,对于空间数据的位置不完整和不准确则须用粗笔把遗漏、位置错误 的地方明显地标注出来。如果数字化的范围比较大,分块数字化时,除检核一幅(块)图内的差错外还应检核已存入计算机的其它图幅的接边情况;
目视检查法,指在屏幕上用目视检查的方法,检查一些明显的数字化误差与错误,如图所示,包括线段过长或过短、多边形的重叠和裂口、线段的断裂等;
逻辑检查法,如根据数据拓扑一致性进行检验,将弧段连成多边形,进行数字化误差的检查。有许多软件已能自动进行多边形结点的自动平差。另外,对属性 数据的检查一般也最先用这种方法,检查属性数据的值是否超过其取值范围。属性数据之间或属性数据与地理实体之间是否有荒谬的组合。
对于空间数据的不完整或位置的误差,主要是利用GIS的图形编辑功能,如删除(目标、属性、坐标),修改(平移、拷贝、连接、分裂、合并、整饰),插入等进行处理。
对空间数据比例尺的不准确和变形,可以通过比例变换和纠正来处理。
10.空间数据的质量问题分哪几类?
GIS空间数据的误差可分为源误差和处理误差。
源误差是指数据采集和录入中产生的误差,包括:
遥感数据:摄影平台、传感器的结构及稳定性、分辨率等。
测量数据:人差(对中误差、读数误差等)、仪差(仪器不完善、缺乏校验、未作改正等)、环境(气候、信号干扰等)。
属性数据:数据的录入、数据库的操作等。
GPS数据:信号的精度、接收机精度、定位方法、处理算法等。
地图:控制点精度,编绘、清绘、制图综合等的精度。
地图数字化精度:纸张变形、数字化仪精度、操作员的技能等。
处理误差是指GIS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时产生的误差,例如在下列处理中产生的误差就是处理误差。
几何纠正;
坐标变换;
几何数据的编辑;
属性数据的编辑;
空间分析(如多边形叠置等);
图形化简(如数据压缩);
数据格式转换;
计算机截断误差;
空间内插;
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
误差传播是指对有误差的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的GIS产品也存在着误差。误差传播在GIS中可归结为三种方式。
代数关系下的误差传播:这是指对有误差的数据进行代数运算后,所得结果的误差。
逻辑关系下的误差传播:即指在GIS中对数据进行逻辑交、并等运算所引起的误差传播,如叠置分析时的误差传播。
推理关系下的误差传播:这是指不精确推理所造成的误差。
11.何谓元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数据;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的各种有关信息供用户查询;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
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数据。
采用元数据可以便于数据共享。
12.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共享已越来越重要。由于空间数据模型的不同,空间数据的定义、表达和存储方式也不同,因而数据交换就不那么简单。空间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有:
(1)外部数据交换标准。
这类标准通常是ASCII码文件,用户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来直接读写这种外部数据格式。GIS的外部数据交换格式通常包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栅格数据交换格式和数字高程模型交换格式。
(2)空间数据互操作协议。
制定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空间数据操纵函数,通过调用这些函数以互相操作对方的数据。
(3)空间数据共享平台。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各种GIS通过一个公共的平台在服务器存取所有数据,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4)统一数据库接口。在对空间数据模型有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各系统开发专门的双向转换程序,将本系统的内部数据结构转换成统一数据库的接口。
随着软硬件的发展,人们逐渐感受到了外部数据交换格式的不足,如自动化程度不高,速度较慢等,但它毕竟解决了不同GIS之间的数据转换问题。
虽然空间数据互操作协议比外部数据交换标准方便,但由于各种软件存储和处理空间数据的方式不同,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函数又不可能很庞大,因此往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空间数据共享平台虽然是一个较好的思路,但现有的GIS软件各有自己的底层,因此目前难以实现。
统一数据库接口,首先要求对现实世界进行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理解,这也是不易实现的。
因此,目前外部数据交换标准仍然是实现数据共享的主流方式。
13. 数据共享有哪些主要途径?最基层的是什么,最理想的又是什么?困难在何处?
主要途径有:①、地理信息使用相同的定义;②、实行数据转换标准;③、通过 “互操作地理信息处理”。其中 “互操作地理信息处理(Interoperable geoprocessing)是指数字系统的这些能力:①自由地交换所有关于地球的信息,即所有关于地表上的、空中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对象和现象的信息;②通过网络协作运行能够操作这些信息的软件。概括为自由交换地理空间信息以及协作运行空间信息处理的软件。
最基层的是:内部数据结构的公开发表。
最理想的是:用户和不同的信息群在Internet和Intranet中能灵活地进行地理数据及处理的互操作。
困难存在于:互操作的建立,数据的公开发表。
四章 空间数据处理
1. 空间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广,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的特点和用户的具体需求。一般有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数据处理是针对数据本身完成的操作,不涉及内容的分析。空间数据的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形式的操作。
2.何谓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投影转换和辐射纠正等,以解决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式变换、类型替换等,以解决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实现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与融合。
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有条件的提取,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解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需求。
3.请说明如何建立道路的拓扑的关系?
道路属于线状矢量要素,其拓扑关系的建立也遵循矢量数据自动拓扑的步骤。其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1)链的组织。找出在链的中间相交(左图),而不 是在端点相交(右图)的情况,自动切成新链;把链按一定顺序存储,如按最大或最小的x或y坐标的顺序,这样查找和检索都比较方便,然后把链按顺序编号。
4.一般从扫描仪上直接得到的地图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
存在图形的变形、坐标系不一致等问题。可以通过几何纠正和投影变换来纠正。
几何纠正用以纠正图纸变形产生的误差。常用的有高次变换、二次变换和仿射变换。
当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种投影的几何数据转换成所需投影的几何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方法通常分为三类:解析变换法、数值变换法、数值解析变换法。
5.如果两个作业小组各自从数字化仪上得到两张相邻图幅的地图数据在GIS中不能准确对接该怎么办?
要将分幅的数据联系在一起,组成统一的数据文件,需要进行图幅数据边沿匹配处理。边沿匹配处理的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的数据。通过编号与分幅数字化的数据联系起来进行图幅的识别,再通过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使两图实现坐标系一致。
(2)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采用追踪拼接法。符合以下条件即可拼接――①相邻图幅边界两条线断或弧段的左右码各自相反或相同;②相邻图幅同名边界点坐标在某一许可定植的范围内。
(3)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界限的删除。对数据库的数据作定向处理,包括数据属性的重新分类、空间图形的化简和图形特征的内插。
6.如果你拿到东经120度东西两侧的地图,在数字化工作之后得到了两张地图的数据,这时能直接交给用户使用吗?
不能。要检查投影与配准工作以及方向的问题。
7.假设一条矢量等高线上的点太过于密集了,如何减少占用系统的存储空间?你能给出多少方法?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采用矢量数据压缩的方法,矢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减少数据的存贮量,节省存贮空间,加快后继处理的速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矢量数据的压缩算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道格拉斯――普克法
如果某种矢量数据的压缩算法既能精确地表示数据,又能最大限度地淘汰不必要的点,那就是一种好的算法。具体可以依据简化后曲线的总长度、总面积、坐 标平均值等与原始曲线的相应数据的对比来判别。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道格拉斯――普克法的压缩算法较好,但必须在对整条曲线数字化完成后才能进 行,且计算量较大;光栏法的压缩算法也很好,并且可在数字化时实时处理,每次判断下一个数字化的点,且计算量较小;垂距法算法简单,速度快,但有时会将曲 线的弯曲极值点p值去掉而失真。
8.栅格地图数据如何减少硬盘存贮空间?
利用数据压缩技术。如进行游程长度(行程)编码、弗利曼编码、四叉树编码等。
以游程长度(行程)编码为例说明:
地理数据往往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相邻像元的值往往是相同的。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想是:按行扫描,将相邻等值的像元合并,并记录代码的重复个数。如图1,其编码为A4 A1 B3 A2 B2 A2 B2。若在行与行之间不间断地连续编码,则为A5 B3 A2 B2 A2 B2。
对于游程长度编码,区域越大,数据的相关性越强,则压缩越大。其特点是,压缩效率较高,叠加、合并等运算简单,编码和解码运算快。
9.请简要说明通过扫描仪得到矢量地图数据的原理和过程。
在数字图像中,二值图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地图、文字的扫描数字化和识别时,通常都是当作二值图像来处理的。
由于扫描后的图像是以不同灰度级存储的,为了进行栅格数据矢量化的转换,需压缩为两级(0和1),这就称为二值化。二值化的关键是在灰度级的最大和最小值之间选取一个阈值,当灰度级小于阈值时,取值为0,当灰度级大于阈值时,取值为1。
(2)二值图像的预处理
对于扫描输入的图幅,由于原稿不干净等原因,总是会出现一些飞白、污点、线划边缘凹凸不平等。除了依靠图像编辑功能进行人机交互处理外,还可以通过 一些算法来进行处理。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用其它许多方法。例如,对于飞白和污点,给定其最小尺寸,不足的消除;对于断线,采取先加粗后减细的方法进行断 线相连;用低通型滤波进行破碎地物的合并,用高通滤波提取区域范围等等。
所谓细化就是将二值图像象元阵列逐步剥除轮廓边缘的点,使之成为线划宽度只有一个像元的骨架图形。细化后的图形骨架既保留了原图形的绝大部分特征,又便于下一步的跟踪处理。
细化的基本过程是:(1)确定需细化的像元集合;(2)移去不是骨架的像元;(3)重复,直到仅剩骨架象元。
如果是对扫描后的地图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保持原线划的连续性;
线宽只为一个像元;
细划后的骨架应是原线划的中心线;
保持图形的原有特征。
细化后的二值图像形成了骨架图,追踪就是把骨架转换为矢量图形的坐标序列。其基本步骤为:
从左向右,从上向下搜索线划起始点,并记下坐标。
朝该点的8个方向追踪点,若没有,则本条线的追踪结束,转(1)进行下条线的追踪;否则记下坐标。
把搜索点移到新取的点上,转2°。
(注意的是,已追踪点应作标记,防止重复追踪)。
为了进行拓扑化,需找出线的端点和结点,以及孤立点。
孤立点:8邻城中没有为1的像元。如下图2- (1)。
端点:8邻城中只有一个为1的像元。如图2- (2)。
结点:8邻城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为1的像元。如图2-(3)。
在追踪时加上这些信息后,就可形成结点和孤段,就可用矢量数据的自动拓扑方法进行拓扑化了
10.对于扫描仪输出的结果一般需要做哪些处理?
扫描仪输出的结果需要经过图像增强、数据编码和传输、平滑、边缘锐化、分割、特征抽取、图像识别与理解等内容。经过这些处理后,输出图像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既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又便于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
11.二值图像的处理对于GIS有什么意义?常用哪些方法?
在数字图像中,二值图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地图、文字的扫描数字化和识别时,通常都是当作二值图像来处理的。在二值图像中,通常1表示图形,0表示背景。经过二值图像的处理后的数据量明显减小,对于GIS克服海量数据的缺点,及提高处理速度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值化为了从图像中分离出对象物,把图形和背景作为二值图像对待。图像二值化可以用下列阈值处理方法进行。
确定出阈值t的方法:
(1)、状态法:求出给定图像的灰度值直方图,在具有两个峰值(对应于图形和背景)的情况下,可以在峰之间的谷底确定t值。(见图3)
(2)、微分直方图法:这是设想图像的对象图形和背景的边界处的灰度值急剧变化。这样就可不直接利用图像的灰度值,而是利用微分值(灰度的变化率)来确定阈值。
设图像中某一像素的为S,计算这个像素的微分值,如取邻域各像素与该像素灰度值之差的最大值,或取各个灰度值之差的绝对值之和;求出图像中具有灰度值S的所有像素的微分值之和。对所有的灰度值作同样的处理,即得到微分直方图。
如果选择微分直方图中最高值的灰度值,就可认为这一灰度值对应于灰度变化率最高的部分。
这一方法在图形的边界处于一定的灰度值范围时,是比较有效的。但往往边界附近灰度值的变化常常比较复杂,这时就并不很有效。
(3)、可变阈值法:当由于图像位置不同而平均灰度值不同时,用单一的阈值不能有效地对整个图像进行二值化。这时,可让阈值随着图像的不同部分而变化,从而对整个图像进行有效处理(图4)。
12.如何用GIS技术提取航空相片上的地理信息?
航空相片上的信息包括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两种;(1)对航空相片采用对比度增强处理或边缘增强处理;(2)通过直方图分析选择恰当的门限值;(3)二直化图像,提取边界和线性特征(4)输出图形。
分析手段:纹理分析,多维信息分析,匹配,分类,区域分割;
13.RS与GPS的原理各是什么?与GIS有什么关系?
遥感(RS)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性质的技术。是对目标进行信息采集主要是利用了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接收从目标中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的装置叫做遥感器(remote sensor),照相机及扫描仪等即属于此类。此外,搭载这些遥感器的移动体叫做遥感平台(platform),根据遥感平台的不同,遥感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三种类型。
航空遥感是以飞机或气球作为工作平台进行成像或扫描的一种遥感方式。航空遥感具有成像比例尺大、分辨率高、几何纠正准确等优点,在GIS中也有重要 的应用。现在的航空遥感,除以感光胶片作为传统记录外,还可进行磁带记录,把获取的紫外、红外、微波等信息,转换成图像和数字信息,以便于计算机对遥感信 息的进一步处理。
航天遥感是利用人造卫星给多种传感器提供了离地面更高的工作平台,使传感器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居高临下,俯视一切。卫星遥感还可不受国界和地形的限 制,可对全球作连续的观测。遥感卫星根据其轨道及搭载的遥感器不同而有不同的特征。遥感卫星的主要功能有,记录准确的遥感器的位置,可靠地获取数据以及将 获取的数据传送到地面站。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通过测定测距信号的传播时间来间接测定距离的,将无线电信号发射机从地面站搬到卫星上,组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较好地解决覆盖面与定位精度之间的矛盾。GPS由空间部分、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RS与GIS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GIS的生命力将最终取决于其空间数据库的现势性,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源和数据更新的手段。同时,RS与 GIS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遥感分析。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可以提高遥感数据的分类精度。由于分类可信度的提高,又推动了GIS中数据快速更新的实现。 GIS中的高程、坡度、坡向、土壤、植被、地质、土地利用等信息是遥感分类经常要用到的数据。另外,RS与GIS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 能。RS与GIS的结合方式通常有三种:
①分开但是平等的结合;
②表面无缝的结合;
③整体的结合。
此外,RS用于GIS地理数据库的快速更新。用卫星影像获取各种地面要素的矢量信息,将遥感图像与GIS空间数据对应的图形以透明方式迭加,并发现 和确定需要更新的内容。然后要将栅格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同时进行一些入库前的预处理。数据就可以按GIS指定的数据结构入库了。全球定位系统与GIS的 结合也具有重要意义。GPS定位准,耗时少,节约人力物力,推动了GIS中数据快速更新的实现。
第六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1. 什么是空间数据的查询?
空间数据的查询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属性约束条件一般用带比较运算符的逻辑表达式描述,这与传 统的结构查询语言SQL的where语句中条件表达式相似。空间约束条件用带空间谓词的逻辑表达式描述,空间谓词由地理对象间的空间关系演变而来,如包 含、相交、分离、重叠、距离同、方向等。因此空间查询是作用在库体上的函数,返回用户请求的内容,也属于咨询式分析。
2.查询种类有哪些?实现方式如何?
查询种类及实现方式:
几何参数查询,包括点的位置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一个或一段线目标的长度,一个面目标的周长或面积等。
实现方式:查询属性库或空间计算
(1)空间定位查询,给定一个点或一个几何图形,检索该图形范围内的空间对象及其属性。
按点查询:给定一个鼠标点,查询离它最近的对象及属性(点的捕捉)。
开窗查询:按矩形、圆、多边形查询。分为该窗口包含和穿过的区别。根据空间索引,检索哪些对象可能位于该窗口,然后根据点、线、面在查询开窗内的判别计算,检索到目标。
空间运算方法
(2)空间关系查询,包括相邻分析检索---通过检索拓扑关系;相关分析检索(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拓扑关系;包含关系查询;穿越查询等等。
A相邻分析检索---通过检索拓扑关系
面―面(如查询与面状地物相邻的多边形的实现方法):
① 从多边形与弧段关联表中,检索该多边形关联的所有弧段;
② 从弧段关联的左右多边形表中,检索出这些弧段关联的多边形。
线―线(如与某干流A相连的所有支流):
①从线状地物表中,查找组成A的所有弧段及关联的结点;
②从结点表中,查询与这些结点关联的弧段;
点―点(如:A与B是否相通等)。
B相关分析检索(不同要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拓扑关系
线―面(例如:我国边境线总长度)
点―线(例如:自来水GIS中,与某阀门相关的水管)
点―面(例如:中国大于10万人口的城市个数)
C包含关系查询
查询某个面状地物所包含的空间对象。
同层包含,如,某省的下属地区,若建立有空间拓扑关系,可直接查询拓扑关系表来实现。
不同层包含,如某省的湖泊分布,没有建立拓扑,实质是叠置分析检索,通过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只检索出在窗口界限范围内的地理实体,窗口外的实体作裁剪处理。
D穿越查询
某公路穿越了某些县,采用空间运算的方法执行,根据一个线目标的空间坐标,计算哪些面或线与之相交。
E落入查询:一个空间对象落入哪个空间对象之内。?D?D空间运算
F缓冲区查询
根据用户给定的一个点、线、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原理,检索该缓冲区内的空间实体。
G边沿匹配检索
空间查询在多幅地图的数据文件之间进行,这时需应用边沿匹配处理技术。
(3)属性查询
l 查找
仅选择一个属性表,给定一个属性值,找出对应的属性记录或图形。
在屏幕上已有一个属性表,用户任意点取记录,对应的图形以高亮显示。
实现:执行数据库查询语言,找到满足要求的记录,得到它的目标标识,再通过目标标识在图形数据文件中找到对应的空间对象,并显示出来。
l SQL查询
Select 属性项 From 属性表 Where 条件 or条件 and 条件
实现:交互式选择各项,输入后,系统再转换为标准的SQL,由数据库系统执行或ODBC C语言执行,得到结果,提取目标标识,在图形文件中找到空间对象,并显示。
l 扩展SQL
空间数据查询语言是通过对标准SQL的扩展来形成的,即在数据库查询语言上加入空间关系查询。为此需要增加空间数据类型(如点、线、面等)和空间操作算子(如求长度、面积、叠加等)。在给定查询条件时也需含有空间概念,如距离、邻近、叠加等。
例如,“查询闽江流域人口大于5万的县或市”,可表示为:
SELECT *
FROM县或市
WHERE 县或市.人口 > 5万 AND CROSS(河流.名称=“闽江”)
主要优点是:保留了SQL的风格,便于熟悉SQL的用户的掌握,通用性较好,易于与关系数据库连接。
执行扩展SQL,如果要将属性和空间关系整体统一起来,从底层进行查询优化,有一定困难。目前一般将两层分开进行查询。
(4)其它查询方法
l 可视化空间查询
可视化查询是指将查询语言的元素,特别是空间关系,用直观的图形或符号表示。查询主要使用图形、图像、图标、符号来表达概念。
优点:具有简单、直观、易于使用。
缺点:当空间约束条件复杂时,很难用图符描述;用二维图符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歧义;难以表示“非”关系;不易进行范围(圆、矩形、多边形等)约束;无法进行屏幕定位查询等。
l 超文本查询
图形、图像、字符等皆当作文本,并设置一些“热点”(HotSpot),“热点”可以是文本、键等。
用鼠标点击“热点”后,可以弹出说明信息、播放声音、完成某项工作等。但超文本查询只能预先设置好,用户不能实时构建自己要求的各种查询。
l 自然语言空间查询
在SQL查询中引入一些自然语言,如温度高的城市
SELECT name
FROM Cities
WHERE temperature is high
SELECT name
FROM Cities
WHERE temperature >= 33.75
这种查询方式只能适用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地理信息系统,而不能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通用数据库查询语言。
3. SQL对GIS有什么作用?
目前GIS的地物属性数据库大多是以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为基础的,因此基于属性的GIS查询可以通过关系数据库的SQL语言进行查询。一般来说,地物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分开存贮的,图形和属性之间通过目标的ID码进行关联,通过SQL语言操作可进行数据库查询。
4.如何表达查询得到的结果?
l 使要素、对应的记录同步进入选择集,同时改变显示颜色。
l 进入选择集的记录可以用统计图表达。如果选择集是空的,统计图就包括该表的全体记录。
l 进入选择集的记录可以分类汇总统计。
5.对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GIS中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是指对GIS地理数据库中的专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同领域的运用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去除一些冗余信息使其便于分析利用。
6.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类别划分?
分类和分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系统聚类法和最优分割分级法。
7.矢量数据的叠加有什么作用?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常用的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手段之一,它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8.栅格数据的叠加与矢量数据的叠加有什么不同?
栅格数据叠置的直观概念就是将两幅或多幅地图重迭在一起,产生新多边形和新多边形范围内的属性。其结果虽然数据存储量小,但是运算过程复杂。
矢量数据在叠置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产生新的属性的分析方法。其结果虽然数据存储量大,但是运算过程较简单。
9.什么是缓冲区分析?请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用途。
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是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
例如,某地区有危险品仓库,要分析一旦仓库爆炸所涉及的范围,这就需要进行点缓冲区分析;而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评价中,动物的活动区域往往是在距它们生存所需的水源或栖息地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此可用面缓冲区进行分析,等等。
10.泰森多边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
泰森多边形可用于定性分析、统计分析、邻近分析等,其特性有:
l 每个泰森多边形内仅含有一个离散点数据;
l 泰森多边形内的点到相应离散点的距离最近;
l 位于泰森多边形边上的点到其两边的离散点的距离相等。
泰森多边形的建立步骤
建立泰森多边形算法的关键是对离散数据点合理地连成三角网,即构建Delaunay三角网。建立泰森多边形的
l 离散点自动构建三角网,即构建Delaunay三角网。对离散点和形成的三角形编号,记录每个三角形是由哪三个离散点构成的。
l 找出与每个离散点相邻的所有三角形的编号,并记录下来。这只要在已构建的三角网中找出具有一个相同顶点的所有三角形即可。(见图5)
l 对与每个离散点相邻的三角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序,以便下一步连接生成泰森多边形。排序的方法可如图5所示。设离散点为o。找出以o为顶点的一个三角 形,设为A;取三角形A除o以外的另一顶点,设为a,则另一个顶点也可找出,即为f;则下一个三角形必然是以of为边的,即为三角形F;三角形F的另一顶 点为e,则下一三角形是以oe为边的;如此重复进行,直到回到oa边。
l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并记录之。
l 根据每个离散点的相邻三角形,连接这些相邻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即得到泰森多边形。对于三角网边缘的泰森多边形,可作垂直平分线与图廓相交,与图廓一起构成泰森多边形。
11.图论与GIS有什么关系?
图论中的“图”并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几何图形或物体的开关图,而是一个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是不足具备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学系统。图论描述的是空间不连续但时间上连续变化的现象,是对GIS的扩展。12.常用的网络的分析有什么?对GIS应用有何价值?请举几个例子说明。
常用的网络的分析有:
(1)路径分析 a. 最短路径分析 b. 最小生成树 c. 最小费用最大流
(2)网络上的定位与分配模型的启发式算法。
空间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很广,如公交运营路线选择和紧急救援行动路线的选择等,与网络最佳路径选择有关;当估计排水系统在暴雨期间是否溢流及河流是否泛滥时,需要进行网流量分析或负荷估计等等。
13. GIS常用的空间分析模型有哪些?
空间分析模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空间分布分析模型
用于研究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分布参数的描述,如分布密度和均值、分布中心、离散度等;空间分布检验,以确定分布类型;空间聚类分析,反映分布的多中心特征并确定这些中心;趋势面分析,反映现象的空间分布趋势;空间聚合与分解,反映空间对比与趋势。
2、空间关系分析模型
用于研究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包括距离、方向、连通和拓扑等四种空间关系。其中,拓扑关系是研究得较多的关系;距离是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关系;连通用于描述基于视线的空间物体之间的通视性;方向反映物体的方位。
3、空间相关分析模型
用于研究物体位置和属性集成下的关系,尤其是物体群(类)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空间统计学范畴的问题。统计上的空间相关、覆盖分析就是考虑物体类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
4、预测、评价与决策模型
用于研究地理对象的动态发展,根据过去和现在推断未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来估计地理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作出判断与评价,形成决策方案,用以指导行动,以获得尽可能好的实践效果。
14. DEM有哪几种常用的生成方法, 它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规则格网模型(主要形式, 如 GRID),等高线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层次模型(Pyramids, 金字塔)
(1)规则格网模型:
优点:规则格网的高程矩阵,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它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
缺点:格网DEM的缺点是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和细部格网DEM的另一个缺点是数据量过大,给数据管理带来了不方便,通常要进行压缩存储。
(2)等高线模型:
优点:直观,便于理解;
缺点:只表示离散的数据,不能表示连续的数值。不便于坡度计算、地貌晕渲等。
(3)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
优点:它既减少规则格网方法带来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如坡度)效率方面又优于纯粹基于等高线的方法。
缺点:1)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2)在不改变格网大小的情况下,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突变现象;3)在某些计算,如通视问题,过分强调网格的轴方向。
(4)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的存储问题, 层次的数据必然导致数据冗余;
自动搜索的效率, 例如搜索一个点可能先在最粗的层次上搜索,再在更细的层次上搜索,直到找到该点。
15.地形分析有哪些主要内容及其运算模型?
坡度计算,坡向分析,曲面面积计算,地表粗糙度计算,高程及变异分析,谷脊特征分析,日照强度分析,淹没边界计算挖方和填方等。
运算模型:
坡度=arcos{2Δx*Δy/{[Δy (zi,j+1+zi,j-zi+1,j+1-zi+1,j)]2+[Δx(zi,j+zi+1,j-zi+1,j+1-zi,j+1)]2+4Δx2*Δy2}1/2}
坡向θ=tan-1(Δx*A(j)/ Δy*B(j))
式中:A(j)=z(1,j+1)+z(2,j+1)-z(1,j)-z(2,j)
B(j)= z(2,j)+ z(2,j+1)- z(1,j)- z(1,j+1)
曲面面积si,j=[{Δy2 (zi,j+zi,j+1-zi+1,j-zi+1,j+1)2}/4+{Δx2(zi,j+1+zi+1,j+1-zi,j-zi+1,j)2}/4+Δx2Δy2]1/2
地表粗糙度Ri,j=D=1/2?Ozi+1,j+1+ zi,j- zi,j+1- zi+1,j?O
高程及变异分析
谷脊特征分析:根据(zi,j-1- zi,j)(zi,j+1- zi,j)>0和(zi-1,j- zi,j)(zi+1,j- zi,j)>0来判断谷脊。
日照强度分析:E=β*G*sinh(a*cost+b*sint+cosθ*sinh) 或E=0
E=0表示阴暗。G:太阳常数;h:太阳高度角;t:时角;a,b:坡面方程系数;θ:坡度。
淹没边界计算:H1=H-1/2Δxtgα
H2=H+1/2Δxtgα
zi,j=1当zi,j≤H2; zi,j=0当zi,j>H2
16. GIS空间分析的准确度是怎样评价的?
根据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精度,所采集的数据是否全面,分析所用的算法,生成方法等来判断准确度。
17.空间分析的模型库有什么作用?
模型库是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存储多个模型的集合体,在模型库管理系统下得到有效的管理。同地理数据库与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构成地 理数据库系统一样,模型库与模型库管理系统相结合构成模型库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是方程式,它反映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约束条件及其目标。在 计算机中,模型是以程序形式表示的。
模型库是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存储多个模型的集合体,在模型库管理系统下得到有效的管理。同地理数据库与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构成地 理数据库系统一样,模型库与模型库管理系统相结合构成模型库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是方程式,它反映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约束条件及其目标。在 计算机中,模型是以程序形式表示的。
l 应用模型是联系GIS应用系统与常规专业研究的纽带。模型的建立虽然是数学或技术性的问题,但它必须以广泛、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
l 应用模型是综合利用GIS应用系统中大量数据的工具。系统中存储有数量巨大、来源不同、形式不同的数据。它们的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主要是通过系统中模型的使用而实现的。
l 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武器。由于应用模型是客观世界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依赖的规律或过程的抽象或模拟。因此能有效地帮助人们从各种因素之间找出其因果关系或者联系,促进问题的解决。
l 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模型实际上集中和验证了该应用领域中许多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无疑是一般GIS应用系统向专家系统发展的基础。
18.邻近关系属于什么空间关系?
邻近关系属于拓扑空间关系。
19. GIS中应有哪些空间关系?
1、 拓扑空间关系
2、 顺序空间关系:(方向空间关系)
3、 度量空间关系,主要指实体间的距离关系,远近。
20.空间数据的插值算法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有几种方法?
空间数据插值是用已知点的数值来估算其他点的数值的过程。在GIS应用中,空间插值主要用于栅格数据,估算出网格中每个单元的值。
方法:全局方法和局部方法
全局方法: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
局部方法:泰森多边形、密度估算、反距离权重插枝、薄板样条函数法、克利金法
21.DEM有什么用途?如何建立?
数字高程模型有许多用途,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用途是:
(1)在国家数据库中存储数字地形图的高程数据;
(2)计算道理设计、其它民用和军事工程中挖填土石方量;
(3)为军事目的(武器导向系统、驾驶训练)的地表景观设计与规划(土地景观构筑)等显示地形的三维图形;
(4)越野通视情况分析(也是为了军事和土地景观规划等目的);
(5)规划道路线路、坝址选择等;
(6)不同地面的比较和统计分析;
(7)计算坡度、坡向图,用于地貌晕渲的坡度剖面图。帮助地貌分析,估计侵蚀和径流等;
(8)显示专题信息或将地形起伏数据与专题数据如土壤、土地利用、植被等进行组合分析;
(9)提供土地景观和景观处理模型的影像模拟所需的数据;
(10)用其它连续变化的特征代替高程后,DEM还可以表示如下方面:通行时间和费用、人口、直观风景标志、污染状况及地下水水位等。
DEM有多种表示方法,通常所说的DEM指格网DEM和不规则三角网DEM,地形分析也基于此。建立:
(1)格网DEM及其建立:格网DEM是DEM的最常用的形式,其数据的组织类似于图像栅格数据,只是每个象元的值是高程值。即格网DEM是一种高程矩阵。其高程数据可直接由解析立体测图仪获取,也可由规则或不规则的离散数据内插产生。
离散点构格网DEM是在原始数据呈离散分布,或原有的格网DEM密度不够时需使用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选择一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已知点上的信息求出函数的待定系数,然后求算规则格网点上的高程值。
离散点构格网DEM所采用的是内插算法,插值的方法很多,如按距离加权法、多项式内插法、样条函数内插法、多面函数法等等。大量的实验证明,由于实 际地形的非平稳性,不同的内插方法对DEM的精度并无显著影响,主要取决于原始采样点的密度和分布。简单而常用的为线性内插法和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法。
线性内插的数学模型为:
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x,y为平面坐标,Z为高程,a1、a2、a3、a4为待定系数。
只要将与插值点距离最近的三个点(对线性内插)或四个点(对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的坐标值和高程值代入方程,即可解出全部系数,然后用插值点的坐标带入方程,即可计算出该点的高程值。
(2)不规则三角网DEM(TIN)及其建立:规则三角网DEM直接利用原始采样点进行地形表面的重建,由连续的相互联接的三角面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的密度和位置。
所谓建立不规则三角网DEM,就是由离散数据点构建三角网,如图,即确定哪三个数据点构成一个三角形,也称为自动联接三角网。即对于平面上n个离散 点,其平面坐标为(xi,yi),i=1,2,…,n,将其中相近的三点构成最佳三角形,使每个离散点都成为三角形的顶点。自动联接三角网的结果为所有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标号,如:1,2,8;2,8,3;3,8,7(见图6)。
为了获得最佳三角形,在构三角网时,应尽可能使三角形的三内角均成锐角。其基本依据是三角形余弦定理。
22.DEM的误差存在什么不当之处?应如何改进?
DEM的精度主要受原始数据的采集误差(采样密度、测量误差、地形类别、控制点等)和高程内插误差 (内插方法、地形类型、原始数据的密度等)的影响。
数据采集误差来自原始资料误差、采点设备误差、人为误差、坐标转换误差等。另一误差存在于高程内插过程中,因为不管采用哪种内插算法,内插点的计算 高程与实际量测高程之间总存在差值。高程内插的误差一方面和选用的数学方法(内插算法)有关,另一方面和采点的方式有关。DEM的高程精度与采点方式密切 相关,不同的采点方式对高程内插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沿等高线采集稀疏高程点(或沿一定的格网或断面采集高程点)加上采集其它特征点(如山脊点、山谷 点等)是一般的内插方法。
改进DEM数据精度,可以使用滤波方法提高DEM数据的质量
GIS和CAD的比较:
第七章 GIS开发和应用
1. 试述应用型GIS开发和实现阶段及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设施,运行评价。GIS开发过程如下表:
阶段 | 内容 | 用户 | 管理人员 | 开发人员 |
系 统 分 析 | 需 求 分 析 | 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所需要的信息 详细介绍现行系统 提供各种资料和数据 | 批准开始研究 组织开发队伍 进行必要培训 | 吸取用户要求 回答用户的问题 详细调查现行系统 搜集资料和数据 总结和分析 |
可 行 性 研 究 | 评价现行系统 协助提出各种方案 选取最适宜的方案 | 审查可行性报告 决定是否开发 | 提出各种备选方案 与用户一起讨论各方案的优劣 开发的费用估计和时间估计 | |
系 统 设 计 | 总 体 设 计 | 讨论子系统模块的合理性并提出看法 对设备选择发表看法 | 鼓励用户参加系统设计 要求开发人员多听用户意见 | 说明系统目标和功能 子系统和模块划分 计算机系统选择 |
详 细 设 计 | 讨论设计和用户界面的合理性 提出修改意见 | 听取用户有关系统界面的反映 批准进入系统实施 | 软件设计 代码设计 功能设计 数据库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 | |
系统实施 | 编程 | 随时准备回答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 | 监督编程进度 | 分头进行编程和调试 |
调式 | 评价系统的总调 检查用户界面的良好性 | 监督调试的进度 协调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不同意见 | 模块调试 分调(子系统调试) 总调(系统调试) | |
培训 | 接受培训 | 组织培训 批准系统转换 | 编写用户手册 进行培训 | |
运行评价 | 运行和维护 | 按系统的要求定期输入数据 使用系统的输出 提出修改和扩充意见 | 监督用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批准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 准备对系统全面评价 | 按系统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积极稳妥地进行维护 |
系统评价 | 参加系统评价 | 组织系统评价 | 参加系统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2、你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应用领域是什么?给出一些项目例子。 资源管理; 区域和城乡规划; 灾害监测; 环境评估; 作战指挥 交通运输; 宏观决策。 例如,资源管理 ,主要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解决农业和林业领域各种资源(如土地、森林、草场) 分布、分级、统计、 制图等问题。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削减分配的决策支持、环 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环保设施的管理、环境规划 等。 例如,福州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建设与数据更新、福州市城市住宅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温泉查询系统。 3.地籍GIS有些什么特点?GIS功能应如何扩展? 地籍GIS的特点: ⑴系统能方便的对地籍调查信息,包括图形和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并分类存贮和建库,使整个土地登记工作过程实现规范化的计算机管理。 ⑵系统能处理日常的地籍测绘、台帐建立、地籍变更、变更土地登记和注销登记等工作,并自动建立土地动态变化的历史库,同时对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文书档案等建立分类目录索引数据库,方便文档查找和使用。 ⑶系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存储、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能使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向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方向转变。 第八章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1.什么是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 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采用声音及触觉、嗅、味等多种媒体方式可以使 空间信息的传递、接收更为形象、具体和逼真,但是暂时看来,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意义并不大,如嗅、味、触媒体渠道,而声音、音频媒体方式也主要起辅助作 用,因而有的学者把可听、可嗅、可味、可触也归入可视化,狭义的理解上应不属可视化范畴。目前,我们把它列入可视化范畴。 2.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和图像显示出来, 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不仅包括科学计算数据的可视化,而且包括工程计算数据的可视化,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复杂的多维数据中产生图形,也可以 分析和理解存入计算机的图像数据。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它主要基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目 的提出的,它侧重于复杂数据的计算机图形。 实现科学计算可视化将极大地提高科学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科学计算工具和环境的进一步现代化;由于它可将计算中过程和 结果用图形和图像直观、形象、整体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许多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原理、规律和过程变得更容易理解,枯燥而冗繁的数据或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更人 性化;同时,通过交互手段改变计算的环境和所依据的条件,观察其影响,实现对计算过程的引导和控制。 3.地图语言有哪些内容? 地图语言是地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不可缺少的媒介。在地图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地图符号及其系统,它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 可显示出制图对象的空间结构,又能表示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变化。地图注记亦是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它借用自然语言和文字形式来加强地图语言的表现效果,完成 空间信息的传递。它实质上也是符号,它与地图符号配合使用,以弥补地图符号之不足。地图色彩是地图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除了有充当地图符号的一个重要角 色之外,还有装饰美化地图的功能。另外,地图上可能出现的"影像"和"装饰图案",它们虽不属于地图符号的范畴,但也是地图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地图 的"影像",它是空间信息特征的空间框架;"装饰图案"多用于地图的图边装饰。它可以增加地图的美感,并且可以烘托地图的主题。 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地图上运用色彩可增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反映制图对象的质量与数量的多种变化;利 用色彩与自然地物景色的象征性,可增强地图的感受力;运用色彩还可简化地图符号的图形差别和减少符号的数量(例如,用黑、棕、蓝三色实线表示道路、等高级 和水涯线);运用色彩又可使地图内容相互重叠而区分为几个"层面",提高了地图的表现力和科学。 4.GIS中数据符号化的作用是什么? 地图符号是在地图上用以表示各种空间对象的图形记号,或者还包括与之配合使用的注记。地图符号对表达地图内容具有重要的 作用。它是地图区别于其他表示地理环境之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图符号有两个基本功能,首先是它能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其次是它能确定对象的 空间位置和现象的分布。高质量的地图符号是丰富地图内容、增强地图的易读性和便于地图编绘的必要前提。使用地图符号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的个体存在、类别及 其数量和质量特征,而且通过它们的联系和组合,还能反映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以及动态变化。 5.请说明电子地图与GIS的关系?它们的联系和主要差别是什么? 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与GIS软件工具结合后的产物,它是一种处于运动状态的数字地图,这种运动状态或是输入、输出,或是 显示、检索分析。它以电磁材料为存储介质,并依托于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再现。在较新的技术基础上,它使用几乎一切GIS技术工具,并且可以提供传统GIS 的大范围、多要素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 电子地图(集)极大地保留了传统地图的优点,大大地扩展了传统地图的作用范围,并包含了GIS的主要功能,其中较完善的 空间信息可视化功能和地图量算功能是一般GIS所欠缺的。但是相对而言,一些电子地图(集)难予使其可视子空间均具有统一的空间数学基础,因而空间分析相 对GIS薄弱,这也是两者的分水岭。概略地说,电子地图(集)是一种新型的、内容广泛的GIS产品,而电子地图(集)系统则是一些内容广泛、功能各异的新 型GIS系统。 6.如何开发一个电子地图集?它应该有哪些主要功能? 电子地图集是为了一定用途,采用统一、互补的制作方法系统汇集的若干电子地图,这些地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加强。开发一个电子地图集,要注意各电子地图之间的连贯和互补。 电子地图集应具备以下的功能: 能够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地图科学中对地学信息进行多层次智能综合加工、提炼的优点; 具有很强的空间信息可视化性能;系统而严密的教学基础,科学而系统的符号系统,强有力的可视化界面,支持地图的动态显示,并可采用闪烁、变色等手段增强读图手段和提高效果; 支持空间信息的多种查询、检索和阅读; 支持基本的统计、计算和分析; 大多数电子地图支持"所见即所得"地编辑和输出硬拷贝,支持电子出版; 大多数电子地图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 7.地图动画在GIS中的意义是什么? 地图动画用于GIS中,主要是逼真而又形象地表现出地理信息时空变化的状态、特点和过程,也即是运动中的特点。动态地图可以直观而又逼真地显示地理实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具体而言,它可以用于: (1)动态模拟,使重要事物变迁过程再现;如地壳演变,冰河地貌的形成及模拟。流水地貌的形成,人口增长与变化等,在这 些复杂的动态过程中,动态地图是一个有力的武器,它可以通过增加或减低变化速度,暂停变化以仔细观察某一时间断面,改变观察地点和视角,获取运动过程中的 各种信息; (2)运动模拟,对于运动的地理实体:人、车、船、机、星、弹,运行状态测定和调正,以及环境测定和调正,都是由动态地图来帮助完成的。 (3)实时跟踪,这方面在运动物体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能够显示运动特体各时刻的运动轨迹,使空中管制、交通状况监控、疏导,战役和战术的合围、围堵,均具有可靠的时空信息保证。 8.动态地图是如何实现的? 目前动态地图基本上是以电子地图形式出现的,其主要特征是逼真而又形象地表现出地理信息时空变化的状态、特点和过程,也即是运动中的特点。动态地图可以直观而又逼真地显示地理实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表示地理实体的运动状态和特点,可采用各种方法及组合。 (1)利用传统的地图符号和颜色等表示方法,例如采用传统的视觉变量---大小、色相、方位、形状、位置、纹理和密度,组成动态符号,结合定位图表,分区统计图表法以及动线法来表示之。 2) 采用定义了动态视觉变量的动态符号来表示 基于动态视觉变量:视觉变量的变化时长、速率、次序及节奏,可设计相应一组动态符号,并加上相应电子地图手段:闪烁、跳跃、色度、亮度变化反应运动中物的矢量、数量、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 (3)采用连续快照方法作多幅或一组地图。 这是采用一系列状态对应的地图来表现时空变化的状态,这一方法在状态表现方面是较为全面的;但对变化表达不够明确,同时数据冗余量较大。 (4)地图动画 其制作方法与上一方法是一样的,仅仅是它适当地在空间差异中内插了足够密度的快照,使状态差异由突变变为渐变。这一方法弥补了上一方法中变化表达不够明确,时间维上拓朴关系模糊的缺点,是动态地图表现较为丰富的形式,缺点是数据量大 9.VR是什么?与GIS有什么关系?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最有效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是当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集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现实就是 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通过计算机建立一种仿真数字环境,将数据转换成图像、声音和触摸感受,利用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用户可以如 同在真实世界那样“处理”计算机系统所产生的虚拟物体。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 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GIS和VR技术是相辅相成的。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结 合,提高了GIS图形显示的真实感和对图形的可操作性,使用户能身临其地理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和分析等。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GIS将使GIS更具 吸引力,采用虚拟现实中的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模拟和重建逼真的、可操作的地理三维实体,GIS用户在客观世界的虚拟环境中将能更有效地管理、分析空 间实体数据。因此,开发虚拟GIS已成为GIS发展的一大趋势。 10.VR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VR的实际应用应在哪些领域重点推广? VR的类型是根据它的交互性质来分的,也即是根据它能实现人的视感、听感、触感、嗅感和传感器的程度和质量来区分。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可分下列几种: 1.世界之窗(WOW: Window on World System)它仅用显示器和音卡来显示虚拟世界,它的衡量标准是"看起来真实,听着真实,物体的行为真实"; 2.视频映射它在上述WOW基础上把用户的轮廓剪影作为视频输入与屏幕二维图形合成,屏幕上显示用户身体和虚拟世界的交互过程; 3.沉浸式系统完全的VR系统把用户的视点和其它感觉,完全沉浸到虚拟世界中,它可以是头盔加其它交互硬件,也可以是多个大型投影仪产生的一个洞穴; 4.遥视、遥作遥视把用户的感觉和真实世界中的远程传感器、遥测仪连接起来,并用机器人,机器手进行远程操作。实际上,阿波曼登月计划和网络会诊,网络手术已显现了这方面的实际进展; 5.混合现实遥现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产生了混合现实和无缝仿真,例如脑外科手术时,脑外科医生看到的是由真实场景,预先得到的扫描图像和实时超声图像组合而成的场景;领航员则在它的头盔或显示屏上既看到电子地图和数据,又看到真实景象。 当前,VR已不仅仅被关注于计算机图像领域,它已涉及更广的领域,如电视会议、网络技术和分布计算技术,并向分布式虚拟 现实发展。VR技术最先进的应用领域就是军事国防。有飞行模拟、战斗模拟,VR应用不仅用于飞机,而且还用于船舰、坦克通讯及步兵演习。实际上,今后的 VR技术在利用电子地图技术制作大型电子沙盘实景,给出战斗、战役的地形地貌环境,使每场战斗之前能够进行模拟实习,将大大提高战争艺术,减少伤亡,争取 胜利是十分有利的。制作虚拟现实环境与利用地理信息,制作数字地图,三维电子地图,具有直接的联系,在VR技术中,存放在"世界数据库"中的VR环境数据 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VR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技术领域, 其前景无可限量。11.什么是WebGIS?与一般GIS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WebGIS的具体应用? (1)Web 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它基于Internet发布地理信息数据,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服务。 (2)和传统的基于Client/Server的GIS相比,WebGIS有如下优点。 更广泛的访问范围: 客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最新数据,而这一Internet/Intranet所特有的优势大大方便了GIS的数据管理,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合成更易于实现。 平台独立性: 无论服务器/客户机是何种机器,无论WebGIS服务器端使用何种GIS软件,由于使用了通用的Web浏览器,用户就可以透明地访问WebGIS数据,在本机或某个服务器上进行分布式部件的动态组合和空间数据的协同处理与分析,实现远程异构数据的共享。 降低系统成本: 传统GIS在每个客户端都要配备昂贵的专业GIS软件,而用户使用的经常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WebGIS在客户端通常只需 使用Web浏览器(有时还要加一些插件),其软件成本与全套专业GIS相比明显要节省得多。另外,由于客户端的简单性而节省的维护费用也不容忽视。 更简单的操作: 要广泛推广GIS,使GIS系统为广大的普通用户所接受,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用户,就要降低对系统操作的要求。通用的Web浏览器无疑是降低操作复杂度的最好选择。 (3)Web GIS应用 WebGIS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其应用方向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于Internet的公共信息在线服务,为公众提供交通、旅 游、餐饮娱乐、房地产、购物等与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服务。在国内外的站点上已有了成功的应用,如 MapQuest(http://www.mapquest.com)和图行天下(http://www.go2map.com.cn)。这些站点提供大 量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各种生活类信息服务。WebGIS的另外一类应用为基于Intranet的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如帮助企业进行设备管理、线路管理以及 安全监控管理等等。随着企业Intranet应用的深入和发展,基于Intranet的WebGIS应用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这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2.WebGIS的基本原理?WebGIS具体如何实现? (1)实现地理信息的网上浏览的主要问题在于,目前浏览器不支持矢量图形,而GIS离不开图形,故要实现WebGIS就 需要提供一种方法,使浏览器能支持矢量图形,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在客户机端来解决,一是在服务器端来解决。前者通过加入插件或控 件,在客户机端扩展浏览器的功能,使得原本不支持图形的浏览器支持矢量图形,并提供方法及属性来改变显示的状态,后者是在服务器端提供相关软件,实现矢量 图形向WEB浏览器支持的图像格式的转换,然后传送到客户端显示,客户端的一些请求则通过公共网关接口(CGI)或ASP来提出。 (2)目前具体实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CGI方式:CGI(公共网关接口)提供了一个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和服务器上其他软件之间的一个接口。通 过CGI,客户可以送一个要求到服务器上,服务器再把这个要求转移到后端的应用程序上。这个特定的应用软件按照给定的要求产生结果并交给服务器,服务器再 把这一结果送给远程客户。CGI起着沟通客户服务器与服务器上软件的桥梁作用。比较成功的CGI技术方法有两种,即用CGI启动服务器端的批处理制图软件 和CGI启动服务器视窗GIS软件。CGI方式灵活性较大,但程序设计较为复杂一些,对于每一个网页都必须编写相应的处理CGI程序。由于CGI程序作为 单独的进程来运行,因而对于访问用户多的网站,将会大大加重服务器的负担,效率迅速下降。 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Server API):该方法是为克服CGI方法的低效率问题而研制出来的。其基本原理与CGI类似,所不同的是CGI程序可以单独运行,而基于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的 程序必须在特定的服务器上运行,因而速度比CGI方法快很多。其缺点是它依附于特定的服务器和计算机平台。CGI和服务器API虽然增强了客户端 (Client)交互性,使客户可以获取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和地图,但传给客户的信息仍然是静态的。客户不能操作单个地理实体以及快速放大和缩小地图,因为 在客户端整个地图图像是一个实体,任何客户的GIS操作如放大、缩小、标记等都需要服务器来完成。当网络流量较高时,系统反应会很慢,服务器的负载很重。 插入法(PlugIn):插入法是在浏览器端安装相应的插件用来显示从服务器端传送的矢量或栅格形式的GIS图形信息。 由于这种方式把一部分服务器上的功能移到客户端上,这样不仅大大加快了客户操作的反应速度,而且也减少了交互网上的流量和服务器的负载。但在客户端要先安 装相应的插件或控件。 Java应用程序:Java是一种专为Internet设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Java的创立者,SUN公司将Java 定义为“一种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性的、健壮安全、体系结构中立、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和动态”的语言,它的最大特点是“一次编写,到处运 行”,即与操作系统无关,目前常用的浏览器都支持Java。Java通过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来访问数据库,也可以直接存取网络文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功能较强,但是编程的工作量较大。由于采用解释方式,因此速度较 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