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真题曾考名词解释:
玄言诗 孔门四科 《昭明文选》 《世说新语》永明体 建安七子 《洛阳伽蓝记》
凡所涉名词解释,除“《昭明文选》”(初见于绪论)、“孔门四科”(考察年代虽不明,但只有《世说新语》有所涉及)外全出自袁本大小标题,共占7/32。
绪论 《典论·论文》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文赋》 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南朝梁代萧统编撰,李善注《文选》60卷,选录了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馀篇。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等37大类,然后在一些大类下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其中诗占近13卷,共334首,是各类中数量最多的。《文选》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在文学史和文献学上的地位是值得重视的。
《昭明文选》 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其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玉台新咏》 是一部东周至南梁的诗歌总集,由徐陵于公元6世纪辑成,共收诗769首。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入选各篇,皆取语言明白,而弃深奥典重者,所录汉时童谣歌,晋惠帝时童谣等,都属这一类。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首见此书。它重视南朝时兴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收录达一卷之多,对于唐代五言绝句这一诗体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魏晋玄学 是魏晋正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形态。它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等。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魏晋风流 是魏晋时期士大夫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否定汉儒为人准则,破执除障,打开人生的新的窗户,还自我以本来的面目。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表现在外的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和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楨为“七子”。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叁年(208)被杀,因此实际上衹有六人参加了鄴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粲、刘楨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正始之音曹魏后期,政局混乱,司马氏专权,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嵇康诗亦“多抒感愤”。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二、两晋诗坛
太康诗风(繁缛)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縟。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縟”的特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復;叁、句式由散行趋向駢偶。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復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縟”特徵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復,是必然的趋势。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左思风力”钟嶸《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諭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諭作用,故曰“得讽諭之致”。钟嶸《诗品》还说左思的诗“出于公干”,公干即建安诗人刘楨。在论及陶渊明时则说“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钟嶸标举“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这是狠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