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笔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通常是指主动脉血压,
2.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平均充盈压:
①表示循环系统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②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③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之间的相对关系,血量增多或循环血量系统容积减小,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增高;反之减小。
(2)心脏射血:
①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必要条件;
②心脏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作为血液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大动脉扩张所储存的势能,即压强能;
③心室舒张时,大动脉回缩,储存的势能再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前进。
(3)外周阻力:
①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②外周阻力使得动脉血压升高;
③外周阻力维持了动脉血压。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①对减小动脉血压在心动周期中的波动幅度具有重要意义;
②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和大动脉被扩张,可多容纳一部分血液,使得射血期动脉压不会升得过高;
③舒张期,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依其弹性回缩,将心室间断射血转变成动脉内持续流动的血液,另一方面可维持舒张期,使之不会过度降低。
二。动脉血压的测量、正常值
1.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①直接测量法:
有创,需将导管的一端插入动脉,另一端连接一个装有水银的U形管,其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即该部位的血压值;
②间接测量法:
无创、简便,一般测肱动脉血压代表动脉血压。
2.正常值:可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来表示。
①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100~120mmHg);
②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达最低值时的血压(60~80mmHg);
③脉搏压(简称脉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30~40mmHg);
④平均动脉压:是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的改变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以影响舒张压为主;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主要影响心动周期中脉压的变化,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5.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血液循环量略多于血管系统容量,从产生一定的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是血压形成的重要前提。
静脉血压:
分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
1.中心静脉压(CVP)
①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CVP;
②正常波动范围是4到12cmH2O;
③特点:
(1)受重力影响较小;
(2)高低取决于射血能力、静脉回流速度和量;
(3)与射血量成负相关,与静脉回流速度成正相关。
④意义:
(1)反映心功和静脉回流量;
(2)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指标。
2.外周静脉压(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PVP
二。静脉回心血量: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微静脉是毛细血管的后阻力血管,微静脉的舒张活动可调控体液在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分布情况,并间接的调节静脉回心血量。
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就愈多,反之降低;
②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时,由于射血量增多,心室剩余血量减少,对心房和静脉内血液抽吸力量增强,故回心血量增多,反之减少;
③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挤压作用,起到类似于“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
④体位改变:体位改变主要影响静脉的跨壁压,由平卧突然站立时,可因大量的血液淤滞于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⑤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胸膜腔负压增大,使胸腔内大静压和右心房更加扩张,有利于外周静脉血液回流至右心房;呼气时胸膜腔负压减小,静脉回心血量相应减少。因为也起着泵的作用,故称“呼吸泵”。
三。影响因素:
重力是对静脉压影响最大的因素(注意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