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是以地球物理学和现代大地测量学为基础,结合地质学、测震学、土木工程等多学科开展地震监测、工程地震、地球物理仪器研发、重大工程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及相关地球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地震研究所以地震大地测量为主导学科,以地震观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研发为主要特色,逐步建立了涵盖地震大地测量理论研究——观测技术研究——仪器研发——标准检测——生产应用为一体的地震大地测量学科理论和观测技术体系,在地震大地测量学科建设、地震仪器研发、科研条件平台、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深厚积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地震科研、地球动力学研究、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理论、技术和观测数据支撑。
地震研究所立足地震监测预报和科技创新实际需求,将GNSS、重力、倾斜应变、InSAR应用于地震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观测,设计建立了全国性的GNSS、重力等观测网络,实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重力场演化的持续跟踪分析,建立了国家重力学科中心、国家形变学科中心、中国地震局GNSS数据产品服务平台等学科监测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中心,是中国地震局重力学科和定点形变学科的牵头单位。
地震研究所建有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球系统科学观测与减灾新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地震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重大工程地震监测与预警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国家级、省部级基础科研条件平台,以及地震系统首个、全国第13个北斗分实验室——北斗开放实验室·防灾减灾分实验室。拥有国家和省级质检部门授权的GNSS、重力检定标准基线场以及国家长度、角度计量标准。主办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和EI收录期刊《Geodesy and Geodynamics》;图书馆藏有中外图书12000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14000余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震研究所先后有500多项成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1项、优秀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000余篇,译作和专著70多部。先后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0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第三层次人选11人,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人选2人,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选4人,中国地震局科技新星2人,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3人、青年人才5人。
地震研究所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测绘工程与技术”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3年我所招生计划人数由30名增至40名,2024我所拟招生4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当年度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40多年来,地震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方针政策,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近5年来,我所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EI论文14篇、核心期刊论文74篇,并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A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第八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开拓创新类优秀人物推荐1人。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2项。我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去向基本为升学、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企业等,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逐步成为地震战线和其他行业上的重要骨干。
2024年我所统一按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招生专业为“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有众多的研究方向。欢迎测绘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土木工程、通信工程、仪器仪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及物理、数学、力学和信息科学等专业的有志青年报考。
我所硕士研究生享受每月1200-3400元的助学津贴,享受大学生医保等相关福利待遇,并有学业奖学金全覆盖及各类评奖等政策。同时设立优秀生源奖励金,第一志愿报考我所并录取的优秀生源可获得5000-8000元的奖励金。
欢迎报考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
具体报名事宜可关注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
欢迎访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网址:http://www.hubdzj.gov.cn/yjsjy.htm
报考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招生办公室Email:eqhbyzb@126.com
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7-871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