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考研知识点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产物。

石油灰份: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比重: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20度的石油和4度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

天然气:广义上是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石油地质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有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天然气。

凝析油: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集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按照逆凝结规律凝结成液态的油称。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油田水: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度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性,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

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相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

绝对空隙度: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空隙度:指岩样中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这种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空隙结构:就是指空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砂岩体: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某一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沉积岩体。

排替压力:指岩石中湿润相流体被非湿润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通常把非湿润流体饱和度达到10%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规定为排替压力

油气圈闭:油、气、水流体,在其力场强度的作用下,油气将由高势区流向各自的低势区,这种储集层中被高油或气 势面、非渗透性遮挡单独或联合封闭而形成的油或气的低势区,称为油气圈闭

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

构造圈闭:由于褶皱,断层引起或其它构造应力使储集层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圈闭: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断层圈闭: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

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的非渗透性岩层,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出现裂缝特别发育而使孔隙度和渗透性变好的局部地区,周围则为非渗透性围岩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的油气低势区

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包括软泥、泥膏岩、盐岩及各种侵入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或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岩性圈闭: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 不整合圈闭:指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由不整合面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水动力圈闭:在水动力作用下,储集层中被高油、气势面,非渗透性遮挡单独或联合封闭而形成的油或气的低势区

闭合高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油气藏高度: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生油窗:生油量达到最高峰,即为主要生油期或生油窗。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有机碳:系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即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以单位重量岩石中有机炭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有机质成熟度: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后所经历的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增温效应有机质转化的程度。 氯仿沥青“A”:指用氯仿将泥岩进行提取得到的,有机质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含量。

CPI值:碳优势指数。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油气运移:当石油,天然气受到某种自然动力的驱使在地壳中移动时称。

油气初次运移:为油气自生油岩向储集岩中的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异常(高)地层压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孔隙流体的排出受到阻碍,孔隙度不能随上覆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孔隙流体压力常具有高于静水压力的异常压力,称。

异常地层压力:由于某种原因孔隙流体的排出受到阻碍,孔隙流体压力偏离静水压力,这种地层压力称异常地层压力

排烃效率: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烃的质量百分比。

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只有与储集层相接触的一定距离内生油层中的烃类才能排出来,这段厚度就是生油层排烃的有效厚度。

油气聚集::就是指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

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有利生储盖组合:是指不仅生油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在时、空上配置恰当,

有利于高效输导,富集并保存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生储盖组合:指生油岩、储集层和盖层三者的组合形式

有效圈闭:指在所处地质环境和所经历的地质历史中,曾经聚集并保存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 临界温度:液体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体的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的地貌单元。这种单元可以是地貌上的某种低洼区,如湖泊,也可以不是低洼区,如海岸带。

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于基底的起伏而形成的隆起、拗陷和斜坡称,盆地内最高一级的构造单元。 二级构造: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三级构造:盆地内沉积盖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如背斜、向斜、断层等,这是盆地最低一级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含油气系统:被定义为是一个自然的系统,包含活跃的烃源岩及所有已形成的油、气藏,并包含油、气藏形成时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及作用。

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或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称为油气聚集带。

油气田:在地表同一产油面积上地下所有油气藏的总和,我们称为油气田。

含油气区: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可将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油气聚集条件的沉积拗陷,称为含油气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石油地质学考研知识点名词解释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