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简答最终版
1) 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4.天然能量评价; 5.生产能力 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3 .油井试油和试采4.开辟生产试验区 5.基础井网布置
任务:寻找油气田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
2) 简述油田进行开发试验的基本内容。
答:油田开发试验的主要内容有:(1)油田各种天然能量试验;(2)井网试验;(3)提高采收率研究;(4)各种增产措施及方法试验
3) 油田开发模型
(1)黑油模型(black oil model)最常用于模拟因粘滞力、重力和毛管力作用而引起的油、气、水三相的等温流动。“黑油”这一术语用以表明油和气为单相。此外,尽管考虑了气体在油和水中的溶解,但仍认为烃类相组成恒定不变。
(2)组分模型(compositional model)除了考虑了各相的流动方程外,还考虑了相组成随压力的变化.组分模拟软件适于挥发油和凝析气藏的动态研究
(3)热采模型(thermal model)考虑了流体流动、热传递和化学反应,适用于模拟蒸汽驱、蒸气吞吐和原地火烧过程。
(4)化学驱模型(chemical-flooding model)考虑了由于扩散、吸附、分离和复杂相特征引起的流体流动和质量传递,适合用于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模拟
4) 储量计算方法:
(1)类比法(即经验法) (2)容积法 (3)物质平衡方法 (4)产量递减法
(5)矿场不稳定试井方法 (6)水驱特征曲线法 (7)统计方法
5) 确定油田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计算油田采收率总的趋向于利用油田实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1)油田统计资料获得的经验公式。
(2)室内水驱油实验法,将天然岩心模拟到油层条件下作水驱油实验求出水驱油效率,根据油田非均质性及流体性质加以校正求出最终采收率。
(3)岩心分析法,此法有两种,一是在采油区内用失水量较大的水基泥浆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另一是在油田地下水淹区内取心,测定岩心中残余油量,求得采收率。
(4)地球物理测井法,在水淹区的井内,用电阻法等算出残余油饱和度确定采收率。
(5)分流量曲线法,应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分流量曲线,使用作图法求出水淹区平均含水饱和度,测算采收率。
(6)油田动态资料分析法
6) 分析影响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一)地质因素
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二)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3、油井工作制度(自喷井放大油嘴、抽油机加大泵径或抽油机冲程、冲次等)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效果。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及效果
7) 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1)岩石及流体弹性驱;(2)溶解气驱;(3)气顶驱动(4)水驱动;(5)重力驱动;(6)复合驱动。
(1)封闭弹性驱
形成条件1、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2、Pi > Pb 驱油机理:流体和岩石颗粒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1、压力下降; 2、产量下降;3、气油比稳定 采收率:1%-10%平均3%
(2)溶解气驱动(solution gas drive)
形成条件:1、无气顶2、无边底水或边水不活跃3、Pi ≤ Pb 驱油机理:溶解气膨胀
(3)气顶驱动(gas cap drive)
形成条件:1、有气顶;2、无水驱或弱水驱;3、Pi = Pb 4、伴随溶解气膨胀
(4)水压驱动(water drive)
形成条件:1、有边底水;2、有露头;3、或人工注水
刚性水驱:供液速度=采液速度 (边水充足)
弹性水驱:供液速度< 采液速度 (无露头,边水不活跃)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 形成条件: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2、渗透性好;3、开采后期。
(6)复合驱动 最常见的驱动机理是油藏中的水和自由气同时产生驱动作用。
在复合驱中有两种驱动力:(1)溶解气驱和弱水驱 (2)小气顶驱和弱水驱。
8) 简答溶解气驱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9) 影响气顶驱、重力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影响气顶气驱的因素:
1.原始气顶的大小(最终采收率随气顶增大而增大) ;2.垂向渗透率(垂向渗透率较高将使原油向下运动,同时绕流的气量少) ;3.粘度(原油粘度越大,绕流气量越大,采收率降低) ;
4.气体保存程度(为了保存气体,必须关闭气窜井) ;5.采油速度(低的采油速度能增加采收率) ;
6.倾角(倾角越高,有利于获得高采收率) 。
影响重力驱动的因素:1.上倾方向的渗透率;2.储层倾角;3.油藏生产速度;4.原油粘度;5.相对渗透率特征。
10) 多油层油田的非均质性特征
1、储油层性质之间的差别2、各层油水关系的差别3、各层间天然能量驱动方式的差别
4、各油层油气水的性质、压力系统差别
11) 开发层系划分的概念、意义、原则
开发层系划分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意义
1、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2、提高采油速度,缩短开发时间 3、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
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原则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h有 > 10 m 单井控制储量 > 10 万吨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大庆)隔层厚度 > 3 米
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12) 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采系统,大致分为那几类?各自定义、适用条件?
边缘注水:是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在油水边界处进行注水。适应条件:油田面积不大、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结构单一稳定、边部与内部连通性好;油藏原始油水边界位置清楚;油层流动系数较高。
切割注水:是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若干区块,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分区进行开发和调整。 适应条件:油层面积稳定分布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注水井排可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割水线;切割区内的生产井和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性;又曾有较高的流动系数,使切割区内注水效果能比较好的传递刀生产井排,以便确保达到要求的采油速度;顶部切割注水,适用于中等含有面积,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边外注水结合使用。
简答切割注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答:切割注水方式适用于油层大面积稳定分布,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在切割区内,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间要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渗透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流动系数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的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他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适应条件:岩性不均匀且不连通的油层。
面积注水——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适用条件:1)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2)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3)面积分布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4)适用于强化采油。优点:1)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收效;2)注水面积大,收效快;3)油井有多向供水条件,采油速度高;4)便于调整。
13) 合理的注采井网和井网部署要满足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2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
3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 4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4) 何为井网密度?写出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并简述各因素是怎样影响井网密度的。
答:单位面积内的油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如下:
1)非均质性增加,井网密度增大。2)渗透率增加,井网密度增大。
3)年度增加,井网密度增大。4)强化注水,井网密度减小。5)由层深度增加,井网密度减小。
15) 影响体积波及系数Ev因素:
1)注水井网类型;2)油水流度比;3)油层非均质性;4)重力分异;5)毛细管力;6)注水速度。
面积和体积波及系数定义,影响水驱波及系数(或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面积波及系数:水淹面积与井网控制面积之比。体积波及系数:水淹孔隙体积与控制体积之比
影响因素:在水井和油井之间存在压力分布,相应的流线分布;在均匀井网内,连接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一条直线形成主流线,其压力梯度最大;注入水首先沿主流线突破,井壁上各点不是同时见水;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影响很大。此外影响因素还有:井网类型、油层非均质性、重力分异、毛细管力、注水速度。
16) 了解断块油田的开发方法——滚动开发基本工作程序
滚动开发:在复杂断块油田上,重点对油气富集区采取与详探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实践与认识上多次反复逐步发展的开
发方法。核心是勘探与开发交叉进行,详探和开发紧密结合,用少量的井既能探明含油断块,又能形成较好的开发井网。
基本工作程序:1.整体部署;2.分布实施;3.及时调整;4.逐步完善
17) 油田开发调整
层系调整、井网调整、开采工艺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
一、层系调整(随着对油藏认识程度加深,开发层系逐渐变细,从一套井网增加到多套井网,控制程度逐渐增加) ;二、井网调整(随着开发程度加深,对非均质认识进一步加深,井距逐渐变小) ;三、驱动方式调整(从天然能量开发向依靠人工补充能量开发) ;四、工作制度调整(使地层中油水的渗流方向的改变,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 ;五、开采工艺调整(地层能量不足时,需要从自喷转向抽油) 。
井网变换的形式:切割注水井网=>直线井排, 反九点井网=>行列排状, 反九点=>五点系统,
补充钻新井 反四点=>反七点 , 注采井数比由少到多 正七点=>反七
18) 油藏工程设计部分包括:
◆油田开发设计原则◆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方式(驱动方式)的选择
◆井网和井距及开采速度的确定◆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技术政策界限 (1)采油速度和稳产时间 (2)规定开采方式、注水方式、含水上升速度
19) 什么是弹塑性,以及弹塑性(压力敏感)对储层物性影响;弹塑性(压力敏感)驱动下的开发特征( 指示曲线特征) 。油气储层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变形或部分不可逆变形,即储集层具有弹塑性性质。
弹塑性对储层物性影响: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地层岩石将发生弹塑性变形,无论变形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地层的渗流性质,而且渗透率的变化比孔隙度大得多,并且通常是不可逆的。
弹塑性油藏开发特征:1.采油指数下降,产量下降;2.当油层压力在整个油藏范围内下降时,就会造成整个油藏生产能力下降;3.当油层压力下降时,孔隙度下降,渗流阻力增加,甚至产生“堵塞” 。
弹塑性油藏开发原则:1.油藏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或保持在不使渗透率明显下降水平上;2.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3.试油应在较小压差下进行;4.合理的井底流压能保护套管不受挤坏。
弹塑性油藏开发的原则
(1)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上,或保持在不使渗透率明显下降水平上;
(2)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3)试油应在较小压差下进行;(4)合理的井底流压能保护。
20) 一维不稳定驱替分流量方程推导(达西公式)
什么因素影响含水率的大小?
流体物性参数、油水相界面情况、地层性质、生产参数1)水油流度油水流度,粘度关系,含水饱和度
2)毛管力3) 重力作用与地层倾角地层倾角的范围不同,重力差起的作用不同
分流量方程的应用
1)确定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 2)确定任意出口端饱和度下的含水率,采出程度3确定前缘饱和度移动速度
21) 掌握倾斜油藏重力分异条件下,稳定驱替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稳定驱替的条件: 流体界面与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整个驱替过程中应保持不变, 即 常数, 这一条件只
有在注水量较小,流体密度差使得重力能起到保持界面稳定时才能得到满足,且在注水量降至零的极限条件下才能得到水平界面。当注水量增大时,驱替流体沿储层方向流动的粘滞力将大于向下倾方向作用的重力,造成不稳定驱替,此时水将以舌进形式在油的下面流动。 2. 流度比的大小也是影响驱替稳定的重要因素。 M’<1 ,驱替无条件稳定; M’=1 ,有利于驱替; M’>1 ,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与无因次重力数 G 值有关。稳定条件 G > M’-1 临界条件 G = M’ – 1
22) 概念:底水锥进、稳定锥进、不稳定锥进、临界产量、突破时间
底水锥进:油井生产时的压力梯度使近井地带的油气界面降低,油水界面升高。油层之上较轻的气及油层下面较重的水使流体梯度得以平衡。这些平衡力使油气及油水界面呈锥状分布。
稳定锥进:如果油井以定产量且泄油区域内的压力梯度也保持稳定,就达到了稳定状态。此时,如果油井中动力小于重力,那么已形成的气或水的锥进就不会到达井筒,锥进不会前进或者后退。
不稳定锥进:如果井底流动压差足以克服重力作用,不稳定锥进就会继续推进,最终突入井中。
临界生产速度:在生产中保证锥进不进入井筒的极限产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值,相应井筒处的压力梯度会导致气或水锥进入井筒。
突破时间:水椎体突破完井段的时间
23) 锥体的势特征、锥体上升高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力)
势特征:在水锥中的水不流动,在椎体表面以下任意点 (r , z) 的势为常数,
锥体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 和岩石垂向渗透率大小。
椎体上升高度取决于:由油水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与垂向压力梯度的平衡。
24) 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
答:底水油藏中影响临界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地层中含油部分的高度;(2)油水的密度及由此形成的密度差;(3)油藏岩石在径向上合垂线上的渗透率;(4)原油的体积系数;(5)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
25) 剩余油富集区通常分布在:
(1)断层附近地区。边界断层附近,常留下较大剩余油 集中区,井间断层附近也常留下小块滞留区。
(2)岩性复杂地区。包括河道砂体的没滩或边滩等部 位,以及岩性尖灭线附近地区等。
(3)现有井网控制不住的小砂体或狭长条形砂体等。
(4)注采系统不完善地区。注采井网布置不规则地区, 如注水井过少的地区或受效方向少的井附近等
(5)非主流线地区。虽然该地区的注采系统较完 善,但两相邻水井间的分流区仍滞留有剩余油, 而且分布分散。如在此打加密井往往初期含水比较低,但很快就会上升。
(6)微构造部位。由于注入水常向低处渗流,当微构造部位无井控制时,常会滞留有剩余油
26) 改善水驱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1. 周期注水; 2. 改变液流方向; 3. 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 4. 补充点状和完善排状注水系统; 5. 提高排液量; 6. 堵水与调剖技术; 7. 各种调整方法和结合。
27) 周期注水机理 、影响因素
机理
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吸渗作用,增大注入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影响因素
一是地层参数,包括层状非质性和各层间的水动力不连通程度;
二是注水方式参数,包括周期注水前开采时间、注水量变化幅度和注水频率等指标。
28) 试井确定下列参数:
(1)确定原始地层压力或平均压力;
(2)确定地下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流动系数等;
(3)对油井进行增产措施后,判断增产效果;
(4)了解油藏形状,目的是为了了解油藏能量范围, 即:了解边界性质,如断层、油水边界和尖灭等;
(5)估算油藏单井控制储量。
29) 流动阶段(Flow Period)
流动阶段的概念:流体在地下流动的宏观形式,流动阶段是指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取得一定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数据分析。
(1)早期段(Early Flow Period)
主要反映井筒流体储存对井底压力的影响,续流阶段(After Flow),主要地面开关井造成的;
(2)不稳定流动阶段(Transient Flow Period or Infinite-actingRadial Flow)
地下流体径向流入油井,径向流动阶段,主要反映测试井周围地层的平均性质;
(3)外边界作用阶段
A.如果为无限大油藏(Infinite Reservoir),径向流动阶段一直延续下去。
B.若有封闭边界(Closed Outer Boundary):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
拟稳态流动阶段(Pseudosteady State),主要反映封闭边界的影响。拟稳态流动阶段:任意时刻地层内压力下降速度相等;
C.若有定压边界(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
稳定流动阶段(Steady State),主要反映定压边界的影响。稳态流动阶段:地层内压力不随时间变化;
30) 实测压力恢复曲线的分析及应用?P61
答:分析:(1)“续流”的影响。关井后仍有一部分液体从地层继续流入井底,使得井底的压力恢复速度小于理论速度,造成实测压力恢复曲线的初始段比理论段要滞后一段。(2)除了 “续流”这一因素外,油井的不完善性等也会使实测的井底压力恢复曲线的初始段发生变形。不完善井的井底压力大于完善井,恢复速度不完善井大于完善井,不完善井发生在井底附近,影响初始段。(3)边界影响
31) 求地层压力的MBH 方法步骤、Dietz 方法
MBH 方法:先利用压力恢复资料的不稳态流动数据计算地层参数 kh 、 S 和 p* 等,由生产时间计算出无因次时间 , 最后从相
应几何条件的标准图版上得到 ,最后推导出平均地层压力。
32) 双重孔隙介质流动模型、以及流动形态的三个阶段。
模型:基岩系统—>裂缝系统—>井筒 由于裂缝系统渗透率比基岩系统的渗透率大得多,认为原地下流体由基岩快到裂缝系统,然后由裂缝系统流到井筒。
第一阶段:裂缝系统中原油首先流入油井,基质岩块系统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流动阶段)
第二阶段:生产一段时间,裂缝压力下降,基质岩块和裂缝系统间形成压差,基岩内流体开始流向裂缝。 (过渡 or 窜流阶段)
第三阶段:既有流体从基质岩块流到裂缝,又有从裂缝系统流到井筒,同时进行达到平衡。
1、 简答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渗流的压力动态特征。
答 油井开井后,由于裂缝渗透率较大,流体率先从裂缝流出,裂缝中的压力降低,此时基岩中的基本保持不变;生产一段时间后,当裂缝中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基岩开始向裂缝进行窜流,基岩的压力也开始减低;生产较大时间后,基岩和裂缝达到动态平衡,流体由基岩流入裂缝,再由裂缝流入井筒,基岩和裂缝的压力同时下降
33) 示踪剂测试
示踪剂测试是从注入井注入示踪剂段塞,然后监测其产出情况,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可以解决注水开发中出现的以下问题:
(1)评价油藏非均质性,包括井间连通性、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方向渗透性以及大孔道等。
(2)确定以下指标:井网的体积波及系数、水淹层的厚度几渗透率的大小、平均孔道半径、流体饱和度、井网注采指标和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3)核实断层及其封闭性。(4)判断射孔和层系间隔层性质,为层系细分提供依据。
(5)分析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
34) 生产测井
生产测井系指油田在开发中的测井项目和油井工程测井的总和,主要包括注入剖面测井方法、产液剖面测井方法、工程测井及地层重复测试其测试等。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了解注水井各层的吸水量;生产井各层的产液量及油、气、水各相的含量;井眼
套管胶结状况和套管腐蚀、变形;开发出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及地层的压力、温度及渗透率。这些参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入剖面测井
注入剖面测井主要有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和涡轮流量计。通过注入剖面测井测定各小层吸水量,掌握个小层的吸水能力,制定相应配注方案,封堵高渗层。
产液剖面测井
为了及时了解油层的动用情况,通常要在生产中进行产液剖面测井。利用注入剖面和产液剖面可掌握各油层的开采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点。
35) 物质平衡原理用途
评价天然能量大小、驱油能量机理分析、核实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油藏动态、测算水侵量的大小
物质平衡方程应用总结
优点:只采用生产数据和高压物性数据计算,方法简单明确,是常规油田开发中进行油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估算地质储量的一种方法。
局限性:
1 精度分析 所用数据的精确度影响方程应用的效果。生产数据:产油量计算比较准确(输差,倒算系数),产水量和注水量计量不准确;地层压力选取:如何计算平均地层压力,是否具有普遍性;高压物性:受压力影响比较大,此外水侵量计算受压力的影响也比较大。2 假设的压力平衡和采出量平衡很难达到,或者说根本达不到,因次要求取得的压力资料一定是油藏的平均压力
3 水侵量计算具有多解性 ,除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技术外,结合具体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也非常必要。
4 假设油藏是一个整体,是储罐模型,适用于油水边界比较固定的情况.
36) 何为定态水侵?何为不定态水侵?天然水侵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当有藏有充足的边水连续供给,或者采油速度不高,而油区压降能相对稳定时,此时水侵速度与采出速度相等,其水侵为定态水侵。
若油藏发生水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含水区岩石和流体弹性膨胀能作用时,其水侵是不定态水侵。
影响水侵的主要因素有:1.供给区的几何形状和大小;2.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3.油水粘度比;4.地层水和岩石的弹性膨胀系数等。
37) 水侵量计算的四种形式、及其计算表达式
与时间无关的水侵:当水区的范围比较小,油藏的压力能迅速的传到整个水区范围,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近似的为水侵量的大小与时间无关。
定态水侵:水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水区地层压力不变,油藏由于采油速度不高,油区压降相对保持稳定,此时采液速度等于
边水侵入速度。
准定态水侵:水区有充足水源补给,地层压力不变,油藏压力不能保持稳定 ) (
非定态水侵:水区有限,供给不足,水区压力下降,油藏压力也不能保持稳定,此时的水侵量都是依靠水区弹性能量的发挥
1、写出甲型水驱曲线的公式,并写出曲线的应用和局限之处
2、Y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画出在不稳定期和拟稳态期的曲线。
4、画出七点法、反九点法和交错排状注水的示意图和注采比。
5、推导出天然水驱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分析如何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分析天然能量的大小。
38) 影响体积波及系数Ev因素:
1)注水井网类型;2)油水流度比;3)油层非均质性;4)重力分异;5)毛细管力;6)注水速度。
面积和体积波及系数定义,影响水驱波及系数(或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面积波及系数:水淹面积与井网控制面积之比。体积波及系数:水淹孔隙体积与控制体积之比
影响因素:在水井和油井之间存在压力分布,相应的流线分布;在均匀井网内,连接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一条直线形成主流线,其压力梯度最大;注入水首先沿主流线突破,井壁上各点不是同时见水;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影响很大。此外影响因素还有:井网类型、油层非均质性、重力分异、毛细管力、注水速度。
39) 改善水驱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1. 周期注水; 2. 改变液流方向; 3. 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 4. 补充点状和完善排状注水系统; 5. 提高排液量; 6. 堵水与调剖技术; 7. 各种调整方法和结合。
3.根据所学的油藏工程理论,简述三种确定核实地质储量的方法和两种计算油藏最大可采储量的方法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核实法,试井曲线法;4分。最大可采储量的方法: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3分。
5.简述底水锥进情况下影响临界产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及为了控制底水锥进采用的控制水锥的主要方法?地层垂向渗透率、油水粘度及密度、射孔厚度、油水密度差;4分。控制措施:避射、控制压差(产量)、井底打隔板、采水消锥、水平井等3分;
5. 影响底水锥进油藏临界产量的因素有哪些。
除向渗透率大小,隔夹层的位置和密度,流体性质,射孔的长度和位置,边界性质。
5. 写出考虑重力和毛管力情况下的油水两相流的分流量方程,并说明降低含水应采取的措施。,降低油水粘度比,增加水的粘度,高部位采油,低部位注水,采用化学驱降低界面张力。(方程5分,措施3分)
什么因素影响含水率的大小?
流体物性参数、油水相界面情况、地层性质、生产参数1)水油流度油水流度,粘度关系,含水饱和度
2)毛管力3) 重力作用与地层倾角地层倾角的范围不同,重力差起的作用不同
分流量方程的应用
1)确定水驱油前缘含水饱和度 2)确定任意出口端饱和度下的含水率,采出程度3确定前缘饱和度移动速度
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
答:底水油藏中影响临界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地层中含油部分的高度;(2)油水的密度及由此形成的密度差;(3)油藏岩石在径向上合垂线上的渗透率;(4)原油的体积系数;(5)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
1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1) 压力恢复试井分析(Horner方法或MDH方法),确定直线段斜率、流动系数、地层系数和渗透率;
2) 外推地层平均压力P*
3) 由生产时间计算无因次时间TDA
4) 由图版得到PMBH:
5) 由公式计算平均压力
1. 平均视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将油水两相流体视为一种流体得到的粘度称为视粘度,该数值是油水分布比例的函数,即含水饱和度
的函数,地层中任意位置上含水饱和度不同,该数值也不同,如果将整个地层中各点的视粘度采用距离加
权平均,即得到地层平均的视粘度,也就是说整个地层中油水看成一中流体,整个地层流体粘度的平均值。
1. 分析对比均质油藏具有有限导流能力裂缝的直井与水平井的流动形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有限导流能力压裂裂缝井试井过程中出现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裂缝线性流阶段、双线性流阶段、
地层线性流阶段、拟径向流阶段和拟稳态阶段。水平井经历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早期纵向上的径向
含水上升率流、早期线性流动阶段、晚期径向流阶段和拟稳态阶段。该题的目的是考查不同的井底条件和时间段内下,主要的流动特征是什么。
2.分析对比由两个生产层组成的油藏和双重介质油藏生产时的渗流特点。
答:假设两个油层的渗透率差异比较大,在试井曲线上也会出现两段直线,早期的直线反映高渗透率层的
地层特征,晚期的直线段反映低渗透率层的地层信息,两直线段之间也有过渡阶段,但是两直线不平行。
双重介质油藏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相同。
3.由试井分析方法、测井方法及试验方法得到的渗透率值各代表什么意义?
答:试井确定的是地层条件下地层的流动有效渗透率,能最大程度表面地层的实际渗流能力;实验室得到
是地面条件下的绝对渗透率,该值一般偏高;测井得到的是地下条件下的静态渗透率,受到的影响因素比
较多,准确程度不高。
4.无限大层状油藏中水平井有哪几种流动形态?
答:水平井经历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早期纵向上的径向流、早期线性流动阶段、晚期径向流阶段
5.用井间示踪方法确定油藏井间参数的步骤是什么?
答:建立数值地质模型、拟合油藏动态、拟合示踪剂产出曲线浓度变化特征、反求地层参数。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