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之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考查内容:
1. 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 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水、CH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H+、NH3/NH4+、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 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 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7. 排尿反射。

知识点1:肾的生理功能和解剖 
一、肾的生理功能 
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 
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化Vit D3;激肽;前列腺素 
A型题
1.    (1994)有关肾脏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产生部位,下列哪项不正确:
A 肾素-肾小球旁器                        B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小球旁器
C 前列腺素-肾皮质和髓质                D 激肽释放酶-肾髓质
E 1-羟化酶-肾脏间质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解析:肾脏分泌的活性物质包括激肽,而非激肽释放酶。
2.    (200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肾小球病性高血压发生机制的是:
A 钠、水潴瘤                B 血管内皮素分泌增多        C 肾素分泌增多
D 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                        E 前列腺素生成减少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肾脏功能
解析:肾小球性高血压主要是肾脏的尿生成功能(选项A正确)和内分泌功能(选项C、D、E正确)异常导致的血压升高。而内皮素非肾脏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不属于肾小球性高血压发生机制。
3.    (2008)下列选项中,属于肾分泌的非血管活性激素是:
A 红细胞生成素    B 肾素                C 前列腺素            D 激肽类
答案:A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红细胞生成素作用
解析:肾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和激肽,其中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骨髓晚期红系祖细胞,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属于非血管活性激素。
X型题
4.    (1988)肾脏产生的内分泌素包括:ABC
A 肾素                B 促红胞生成因子     C 前列腺素         D 降钙素
答案:ABC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肾脏的内分泌功能+降钙素合成部位
解析:肾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维生素D3、前列腺素和激肽,而降钙素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与分泌。
5.    (1990)慢性尿毒症时,常有以下改变:ABCD
A 代谢性酸中毒    B 高钙血症            C 贫血                D 低磷血症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肾脏的功能+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解析:慢性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显著下降,其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功能受损,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等;内分泌功能受损,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可出现贫血。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80~90%) 
结构特点:入球小动脉粗于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功能侧重:尿的生成 
近髓肾单位(10~15%) 
结构特点:髓袢可深入到内髓质层;U型直小血管 
功能侧重: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A型题
6.    (1995)关于肾单位,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
A 是肾的解剖功能单位,双肾共200万个左右
B 由肾小球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C 肾小球包括毛细血管网与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D 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袢及远曲小管三部分
E 因肾小球多在皮质,亦称皮质肾单位,肾小管在髓质,故称髓旁肾单位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肾单位
解析: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的肾小球均位于皮质。皮质肾单位的肾小球位于皮质浅层,而近髓肾单位的肾小球位于皮质深层、靠近髓质的部位。
三、球旁器 
颗粒细胞:合成和释放肾素 
致密斑:感受小管液NaCl含量的变化 
球外系膜细胞 
A型题
7.    (1989)产生肾素的细胞是:B
A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                B入小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
C远曲小管的致密斑细胞                D近球小体的间质细胞
E近球小管的小皮细胞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颗粒细胞的功能 
解析:球旁器由颗粒细胞(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其中颗粒细胞合成和分泌肾素。
四、滤过膜 
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脏层 
通透性:机械屏障(2.0 nm;4.2 nm);电荷屏障(负电荷) 
A型题
8.    (2006)有多种原因可引起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浆白蛋白降低,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A 白蛋白自尿中丢失                B 可能有蛋白质的摄人不足
C 可能有蛋白质的吸收不良或丢失    D 肝脏失去了代偿增加白蛋白合成的能力
E 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滤过屏障+白蛋白合成部位
解析: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是因为滤过膜被破坏,白蛋白可通过滤过膜从尿中丢失(选项A、E正确);患者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减少,摄入不足(选项B、C正确);而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一般不受影响,反而会因为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代偿性合成白蛋白增加(选项D错误)。
9.    (2008)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                    B 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 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滤过膜电荷屏障
解析:位于基膜层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和蛋白聚糖形成滤过膜的电荷选择性屏障,是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
10.    (2010)与血浆比较,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
A 水                B 蛋白质            C Na+、K+            D 葡萄糖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滤过屏障
解析:滤过膜因为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只能允许水、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则无法通过。
C型题
A 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 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11.    (2003)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滤过屏障
解析:红细胞的直径远远大于滤过膜上的孔隙大小,因机械屏障无法通过滤过膜。
12.    (1995,2003)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滤过屏障
解析:滤过膜的通透性由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决定。血浆蛋白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分子量较大,因机械屏障无法通过滤过膜;白蛋白虽然分子量较小,但是携带负电荷,因电荷屏障无法通过滤过膜。
X型题
13.    (2002)构成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少尿                B 血尿                C 氮质血症            D 高血压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肾脏的功能+滤过屏障
解析:急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种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内弥漫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血尿(滤过屏障异常),红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时常伴有高血压(肾功能异常),水肿(组织液生成异常)、少尿(滤过屏障异常)和氮质血症(肾排泄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知识点2: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特点 
血流量丰富 
不同部位的供血不均:皮质(94%);外髓(5%);内髓(1%) 
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有利于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低,有利于重吸收 
X型题
14.    (1993)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是:AC
A 血液供应丰富                        B 肾髓质血流量多而皮质血流量少
C 经过两次毛细血管分支
D 肾小球周围毛细血管中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答案:AC        层次:记忆            考点:肾血流的特点
解析:肾血流量的特点为包括肾血流量丰富(选项A正确);不同部位供血不均,皮质血流量多而髓质血流量少(选项B错误);两级毛细血管网(选项C正确),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较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压力较低有利于冲吸收(选项D错误)。

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现象:当肾动脉灌注压在80~160 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不变
机制 
肌源性学说:灌注压↑→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 
管-球反馈:灌注压↑→肾小球滤过↑→流经致密斑处小管液NaCl含量↑→入球小动脉收缩→血流阻力↑ 

知识点3:肾小球滤过 
一、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125 ml/min) 
A型题
15.    (1993)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 每分钟滤过的血液量                    B 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
C 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
D 每分钟每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
E 每分钟两侧肾形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之比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肾小球滤过率概念
解析: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125 ml/min)。
二、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 
A型题
16.    (1992,1998)滤过分数是指: 
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滤过分数概念
解析: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
17.    (2006)生理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E 50%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滤过分数正常值
解析: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
三、清除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 
A型题
18.    (2006)可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
A 肾对尿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B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C 肾小管分泌功能
D 肾小球滤过率            E 肾血浆流量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清除率概念
解析:清除率是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某种物质如果只能有肾小球滤过,但是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则该种物质的清除完全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因此其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19.    (2007)如果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为零,其血浆清除率:
A 等于零                                B 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C 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D 等于每分钟肾血流量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清除率概念
解析:清除率是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某种物质如果流经肾脏后完全被清除,则其清除率即为肾血浆流量。
C型题
A 肾小管对该物质有重吸收作用        B 肾小管对该物质有分泌作用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20.    (1994)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清除率概念
解析:清除率是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某种物质的清除率等于其肾小球滤过率,说明该物质的清除完全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而肾小管对该物质既没有重吸收,也没有分泌。
21.    (1994)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时意味着: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清除率概念
解析:清除率是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每分钟)内能将一定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某种物质的清除率大于其肾小球滤过率,说明该物质的清除除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还通过肾小管的分泌。
四、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血浆流量↑→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 
滤过系数:滤过膜的面积、通透性
A型题
22.    (1994)肌酐清除率与下列哪项无关:
A 滤过膜孔径增大            B 肾血流量                    C 滤过膜的通透性
D 滤过面积                    E 有效滤过压
答案:A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肾小球滤过影响因素+肌酐清除率
解析:肌酐排泄主要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肌酐清除率主要用于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受有效滤过压(选项E)、肾血浆流量(选项B)、滤过膜通透性(选项C)和面积(选项D)影响。因肌酐可自由通过滤过膜,因此滤过膜孔径继续增大,也无法增加肌酐的滤过。
23.    (2011)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的是:
A 肾血流量增多                        B 肾小球囊内压增高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效滤过压(正相关)、肾血浆流量(正相关)和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正相关)。有效滤过压由三个力组成,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为滤过的动力,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球囊内压为滤过的阻力。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的阻力减小滤过率升高。
24.    (201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 
A 全身平均动脉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肾动脉压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有效滤过压
解析:有效滤过压由三个力组成,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为滤过的动力,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球囊内压为滤过的阻力。
25.    (2014)下列情况下,可使肾小球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的是: 
A. 发生肾盂或输尿管结石                    B.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C. 发生中毒性休克                            D. 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滤过平衡的影响因素+肾血浆流量的影响因素
解析:滤过平衡是指有效滤过压降低为零。肾血浆流量可改变滤过平衡点,肾血浆流量增大时(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移动;而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注射肾上腺素、中毒性休克),滤过平衡点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
X型题
26.    (2005)下列哪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的生成量:
A 剧烈运动和交感强烈兴奋
B 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尿路阻塞
C 糖尿病伴有尿量增多
D 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硬化
答案:AB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肾小球滤过影响因素+渗透性利尿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效滤过压(选项A、B)、肾血浆流量(选项B)和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选项D)。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是因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后,滤过的葡萄糖无法完全被重吸收,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知识点4:Na+、Cl-和水的重吸收 
    重吸收量    机制    抑制剂    小管液渗透压
近端小管    65~70%    Na+:钠泵
Na+-X同向转运
Na+-H+交换        等渗液
髓袢降支细段    NaCl:20%
水:15%    只重吸收Na+        高渗液
髓袢升支细段        只重吸收水        等渗液
髓袢升支粗段        Na+-K+-Cl-同向转运载体    呋塞米
依他尼酸    低渗液
远端小管始段    NaCl:12%
水:重吸收量可调节    Na+-Cl-同向转运载体    噻嗪类利尿剂    可调节
远端小管后段
集合管        Na+:主动转运    阿米洛利    
A型题
27.    (1992,1995)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A 肾小球滤过量                        B 近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 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水的重吸收
解析:肾脏排泄水的量等于肾小球滤过率减去肾小管重吸收率,其中,机体主要通过调节远端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量调节水的排出量。28.    (1998)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占首位的是:
A 集合管        B 远曲小管        C 髓拌升支粗段D 近曲小管    E 髓拌降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近端小管重吸收率
解析:近端小管(近曲小管)的重吸收率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为各段肾小管重吸收量的首位。 
29.    (1992,1993,2004)原尿在肾脏被重吸收的比率为/每天由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液体量约占肾小球滤过量的:
A 67%             B 85%             C 89%            D 95%             E 99%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重吸收率
解析: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80 L/天,而尿量仅为1~2 L/天,仅为肾小球滤过率的1%,意味着肾小球滤过率的99%被重吸收。
30.    (2008)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A 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 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
C 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D 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
解析:小管液流经近端小管后渗透压不变,为等渗性重吸收。此外,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是最多的,重吸收量是最大的,并且重吸收量较稳定,很少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X型题
31.    (2002)关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描述,正确的有:
A 伴Na+重吸收的等渗性重吸收         B 重吸收量约占滤过量的67% 
C 在腔面膜上水通道的帮助下进行         D 根据水、盐平衡的需要而受到调节
答案:AB        层次:记忆            考点: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
解析: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选项B正确),并且较为稳定,很少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选项D正确);水伴随Na+、Cl-的重吸收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被重吸收(选项C正确),因为Na+、Cl-和水为等比例重吸收,所以渗透压不发生改变,即等渗性重吸收(选项A正确)。
32.    (2011)在肾小管上皮的转运过程中伴有Na+重吸收的是:
A 葡萄糖的重吸收    B 氨基酸的重吸收    C H+的分泌            D NH3的分泌
答案:ABC        层次:记忆            考点:肾小管Na+的重吸收
解析:Na+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可以带动其他物质的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和分泌(Na+-H+交换和Na+-K+交换)。

知识点5: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排酸(分泌H+)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Na+-H+交换 
远端小管、集合管:质子泵 
二、保碱(促进HCO3-重吸收) 
重吸收部位:近端小管(80%)、髓袢升支粗段 
机制:HCO3- + H+→H2CO3→CO2(重吸收) + H2O
A型题
33.    (2005)下列关于HCO3-在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重吸收率约为67%                    B 以HCO3-的形式重吸收
C 与小管分泌H+相耦联                D 滞后于Cl-的重吸收
E 与Na+的重吸收无关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HCO3-的重吸收
解析:HCO3-在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80%(选项A错误),以CO2的形式被重吸收(选项B错误),其重吸收与Na+-H+交换相耦联(选项C正确,选项E错误),优先于Cl-的重吸收(选项D错误)。
34.    (2007,2012)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 H2CO3            B (NH2)2CO            C CO2                D HCO3-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HCO3-的重吸收
解析:HCO3-在近端小管以CO2的形式被重吸收。
35.    (2014)下列关于肾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管腔膜上Na+-H+交换密切相关  B 重吸收量约占超滤液总量的1/3 
C 通过Cl--HCO3-交换进入上皮细胞        D 与小管上皮细胞分泌NH3无关 
答案:A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HCO3-的重吸收;H+的分泌;NH3的分泌
解析:HCO3-主要在近端小管被冲吸收(80%),其吸收机制是在小管液中与H+结合生成H2CO3,再生成水和CO2,以CO2的形式被重吸收。因此,其重吸收过程与H+的分泌(Na+-H+)和NH3的分泌均密切相关。
三、促进NH3分泌:NH3 + H+→NH4+
A型题
36.    (2010)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NH4+和NH3的主要生理意义是:C
A 完成细胞内代谢                        B 排泄体内毒素
C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D 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分泌NH3的生理意义
解析: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通过分泌NH3可以促进CH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X型题
37.    (1998)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机理是: 
A H+与Na+的交换                        B HCO3-的重吸收 
C 分泌NH3与H+结合成NH4+排出        D 尿的酸化而排出H+
答案:ABC    D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肾脏酸碱平衡的维持
解析:肾脏通过重吸收CHO3-和分泌H+维持酸碱平衡。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通过分泌NH3可以促进CH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抑制K+分泌
Na+-K+交换与Na+-H+交换存在竞争性抑制
酸中毒伴高钾血症
碱中毒伴低钾血症
A型题
38.    (1990)低血钾可引起:B
A 酸中毒        B 碱中毒        C 高渗性缺水    D 低渗性缺水    E 等渗性缺水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H+分泌和K+分泌的竞争性抑制
解析:H+分泌和K+分泌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因此,低钾血症时,由于K+分泌减少,导致H+分泌增多,血液中[H+]减少,引起碱中毒。
39.    (2001)下列哪项不符合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A 肌无力腱反射减退        B 腹胀,肠麻痹        C 心率快,心律异常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尿量少,呈碱性
答案:E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H+分泌和K+分泌的竞争性抑制;血钾浓度对组织兴奋性的影响;心肌自律性影响因素
解析: H+分泌和K+分泌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因此,低钾血症时,由于K+分泌减少,导致H+分泌增多,尿液呈酸性(选项E错误),同时血液中[H+]减少,引起碱中毒(选项D正确)。低钾血症可致细胞膜静息电位负值增大,细胞兴奋性降低,因此出现肌无力减反射减退、腹胀、肠麻痹等(选项A、B正确);低钾血症可致心肌自律细胞复极速度加快,钾通道关闭加快,K+外流衰减加快,4期自动去极化加速,自律性增加,心率加快(选项C正确)。
40.    (2002,200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利尿剂,可能引起: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肺、肾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肺换气受损,血液PCO2升高,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此时应用利尿剂,可导致K+排泄增多,导致低钾血症,进而导致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41.    (2013)关于肾脏重吸收和分泌K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约25%~30%的K    B 髓袢重吸收约65%~70%的K
C 远端肾小管分泌K,但不重吸收K    D 远曲小管分泌K受醛固酮调节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K+的重吸收和分泌
解析:肾小球滤出的K+,约8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选项A错误),约10%在髓袢重吸收(选项B错误),约10%进入远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可重吸收钾,也能分泌钾(选项C错误),其分泌钾受醛固酮的调节(选项D正确)。
X型题
42.    (1988)下列哪些情况时血浆K+浓度会升高:
A 酸中毒            B 醛固酮分泌过多    C 缺氧        D 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
答案:A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H+分泌和K+分泌的竞争性抑制;K+分泌的调控;胰岛素的作用
解析:H+分泌和K+分泌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因此,酸中毒是H+分泌增多,导致K+分泌排出减少,血钾浓度升高(选项A正确);缺氧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也可引起血钾浓度升高(选项C正确)。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因此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促进K+分泌排除,导致低钾血症(选项B错误);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的作用,也可导致血钾降低(选项D错误)。
43.    (1989)在呼吸性酸中毒时,可见: 
A 血钾升高                                B 血浆CO2结合力下降 
C 血浆CO2结合力升高                    D 呼吸加深加快答案:AC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肺和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呼吸运动的调节
解析:CO2结合力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病人血浆用正常人的肺泡气饱和后测得的CO2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血浆中碳酸氢盐的水平。呼吸性酸中毒时往往伴随血浆碳酸氢盐浓度升高,因此CO2结合力升高(选项C正确)。酸中毒往往伴随高钾血症(选项A正确)。酸中毒[H+]升高,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使呼吸加深加快(选项D正确)。
44.    (2001)治疗高钾血症时,静脉注射高渗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A 增加血容量,K+得到稀释    B 使K+移入细胞内或由尿排出,减轻酸中毒
C Na+可对抗K+的作用            D 对抗心律失常
答案:ABC        层次:应用            考点:H+分泌和K+分泌的竞争性抑制
解析:5%碳酸氢钠溶液一方面可通过增加血容量稀释血钾浓度(选项A正确);另一方面通过碱化血液,促进K+分泌排出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钾浓度;可减轻高钾所致的酸中毒(选项B正确);通过Na+对抗K+的作用。但是,5%碳酸氢钠无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45.    (2002)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表现是:
A 高钾血症            B 高钠血症            C 高钙血症            D 高磷血症
答案:A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肾脏调节电解质平衡的作用
解析:钾和磷主要通过肾脏分泌,因此肾功能衰竭时其分泌减少,导致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选项A和D正确);钙在肾小管主要被重吸收,肾功能衰竭可导致钙重吸收减少,引起低钙血症(选项C错误);肾功能衰竭时出现钠和水潴留,但血钠浓度可能不发生明显改变(选项B错误)。
46.    (2009)导致肺心病二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病因有:
A 使用呼吸兴奋剂    B 补碱                C 过度机械通气    D 利尿
答案: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肺和肾在酸碱平衡调解中的作用
解析: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而言,由于有CO2潴留,可以造成碳酸氢盐代偿性升高。如果呼吸机使用不当,造成通气量过高,则可以使CO2快速下降,而代偿性增加的碳酸氢盐却不能很快下降,从而造成代谢性碱中毒(选项C正确)。而使用呼吸兴奋剂造成CO2分压下降的程度较轻,基本上不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选项A错误)。B项和D项可造成碳酸氢盐原发性升高(代谢性碱中毒)。
知识点6:葡萄糖的重吸收 
一、部位:近端小管 
A型题
47.    (2003,2009)葡萄糖几乎全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粗段    D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
解析: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二、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Na+) 
临床联系:糖尿病新药empagliflozin获FDA批准,结合饮食及运动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Empagliflozin可阻断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
三、肾糖阈: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180mg/100ml血液)
A型题
48.    (2000,2001)某物质的肾阈是指:
A 该物质的最大滤过率                    B 该物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 该物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 该物质的最大分泌率  
E 该物质的最大分泌能力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肾阈的概念
解析:肾阈是指某种物质刚刚在尿中出现时的最大血浆浓度。

知识点7: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溶质浓度↑→水、Na+重吸收↓→尿量↑ 
A型题
49.    (1996)肾病综合征时的利尿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抑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B 排钠潴钾利尿剂-安体舒通
C 袢利尿剂-丁尿胺
D 噻嗪类利尿剂-利尿酸钠
E 渗透性利尿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不含钠)
答案:D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利尿剂的分类
解析:利尿酸钠(依他尼酸)、丁脲胺(布美他尼)和速尿(呋塞米)均属于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等。
50.    (1998)肾病综合征常用如下利尿剂治疗,其中哪种利尿剂分类是错误的:
A 呋塞米为噻嗪类利尿剂    B 氨苯喋啶为储钾利尿剂    C 丁尿胺为袢利尿剂 
D 不含钠的低分子右旋糖酐为渗透性利尿剂            E 螺内酯为储钾利尿剂
答案:A        层次:综合(记忆)考点:利尿剂的分类
解析:利尿酸钠(依他尼酸)、丁脲胺(布美他尼)和速尿(呋塞米)均属于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等。
51.    (1997,2005)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 ml/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 饮水过多                B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 肾小管重吸收NaCl量减少
D 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 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渗透性利尿;肾糖阈
解析:注射葡萄糖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二、球-管平衡 
定比重吸收:近端小管重吸收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生理意义:维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知识点8: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部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A型题
52.    (1990,1996)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 低渗的                B 等渗的            C 高渗的
D 低渗或等渗,但不会是高渗的            E 等渗或高渗,但不会是低渗的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远端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解析:远端小管的前半段能够重吸收钠离子,但对水不通透,此时小管液为低渗;远端小管后半段继续重吸收钠离子,其对水的重吸收受血管升压素的调节,因此小管液可以为低渗或者等渗。
53.    (2011)肾小管尿液稀释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集合管            C 髓袢升支初段    D 远曲小管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尿液浓缩和稀释的主要部位
解析:集合管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主要部位。
二、机制:水的重吸收 
动力:肾髓质渗透梯度 
形成 
外髓:NaCl(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 
内髓:NaCl(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尿素再循环(内髓集合管→髓袢升支细段→内髓集合管) 
维持:U型直小血管(逆流交换)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受血管升压素调节 
X型题
54.    (1988)营养不良患者肾的浓缩功能减弱,这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 尿素生成减少
答案:ABCD    层次:综合(应用)考点:尿液浓缩和稀释;肾小球滤过
解析:营养不良患者由于蛋白质摄入减少,导致蛋白质代谢生成的尿素减少,肾髓质高深梯度被破坏,尿液浓缩功能减弱(选项D正确);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浓缩功能减弱(选项B正确);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水的滤出增加,尿液浓缩功能减弱(选项A和C正确)。
55.    (1992)临床上肾髓质功能的检查法有:
A 尿比重            B 尿浓缩稀释试验    C 尿渗透压            D 肌苷清除率
答案:ABC        层次:应用            考点:尿液浓缩和稀释
解析:肾髓质的高渗梯度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重要机制,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尿比重、尿浓缩稀释试验和尿渗透压反应肾髓质功能(选项A、B和C正确)。而肌酐清除率反映的是肾小球滤过功能(选项D错误)。
56.    (1993)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时:
A 尿量减少        B 尿量增加        C 自由水清除率为+2ml/小时    D 高钾血症
答案:BC        层次:应用            考点:尿液浓缩和稀释
解析: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时,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因为水的排出增多,因此自由水清除率增加为正值(选项C正确),而当稀释功能减退时,由于水的排出减少,自由水清除率降低为负值。
57.    (2004,2012)决定尿液浓缩与稀释机制的重要因素有: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肾髓质渗透梯度                        D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答案:CD        层次:记忆            考点: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解析: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取决于水的重吸收,而水的重吸收取决于肾髓质高渗梯度(选项C正确)和远端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而远端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取决于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选项D正确)。

知识点9:肾交感神经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一、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管(入球小动脉)收缩
颗粒细胞释放肾素↑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 
A型题
58.    (2007)剧烈运动使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交感神经对鸟生成的影响
解析: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脏入球小动脉收缩,一方面使肾血流量减少(选项C正确),另一方面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选项A错误),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二、肾交感神经的影响因素 
循环血量↓→心肺感受器 
血压↓→压力感受器 

知识点10:血管升压素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一、作用部位:远端小管末段和集合管 
二、作用机制:促进水孔蛋白的膜转位和合成→水的重吸收↑ 
三、影响因素 
体液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第三脑室前腹侧 
敏感刺激:Na+和Cl-形成的渗透压 
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循环血量↓→心肺感受器 
血压↓→压力感受器
A型题
59.    (1989)抗利尿激素:
A 是蛋白质类激素         B 由垂体后叶合成         C 作用于近曲小管 
D 在血容量增加时分泌减少         E 在体液渗透压下降时分泌增加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升压素
解析: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选项A正确),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经丘脑-垂体束运输至神经垂体分泌(选项B错误),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选项C错误),当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时分泌增加(选项D和E错误)。
60.    (1993)抗利尿激素:
A 是由神经垂体合成的一种激素    B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分泌增加
C 在循环血量显著减少时分泌减少    D 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E 大量应用时可使血管扩张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升压素
解析: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经丘脑-垂体束运输至神经垂体分泌(选项A误)。生理剂量的血管升压素主要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其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选项D错误)。大剂量的血管升压素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进其收缩(选项E错误)。当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时分泌增加(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61.    (2003,2008,2009)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肾血流量增加                        B 醛固酮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小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水利尿
解析:机体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62.    (2007,2010)促进血管升压素合成和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动脉血压降低    B 循环血量减少    C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 情绪紧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升压素分泌的影响因素
解析:促进血管升压素分泌的因素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其中作用最强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63.    (2012,2014)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醛固酮分泌增多                        B. 肾交感神经兴奋 
C. 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                    D. 肾小管液溶质浓度下降 
答案: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血管升压素分泌的影响因素;汗液的成分
解析:由于汗液是低渗液(99%的成分是水),大量出汗将导致水分的丢失多余溶质的丢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最终导致尿量减少。
B型题
A 血流速度             B 血浆胶体渗透压         C 血浆晶体渗透压 
D 毛细血管压            E 血液粘滞性
64.    (1992)阻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是: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解析: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作用,阻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滤出。
65.    (1992)调节ADH分泌的主要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升压素分泌的调节
解析: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受血浆晶体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化学感受性反射    C 心肺感受器反射    D 脑缺血反应
66.    (2008)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
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是在血压出现变动时,对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稳定。
67.    (2008)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
答案:C        层次:理解            考点:血管升压素分泌的调节
解析:血管升压素受血浆晶体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当血容量增加时,刺激心肺感受器,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
A 饮大量清水                            B 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
C 饮大量生理盐水                        D 静脉滴注甘露醇 
68.    (2011)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是: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渗透性利尿
解析:渗透性利尿是指近端小管液中某种物质未被重吸收而导致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甘露醇等药物可经肾小球滤出,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可产生渗透性利尿效应。
69.    (2011)上述措施中,可引起水利尿的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水利尿
解析:水利尿是指大量饮用清水后,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型题
A 尿比重明显增加    B 尿量明显减少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无
70.    (1996)一次饮0.9%盐水1000 ml,可导致: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解析:应用生理盐水1000 ml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增加,导致尿量增加(选项B错误)。但是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影响不大,因此尿比重无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
71.    (1996)大量出汗时,可导致:C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血管升压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解析:因汗液为低渗液,大量出汗可导致高渗性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使尿量减少(选项B正确)。同时,使尿液浓缩,尿液渗透压(尿比重)增加(选项A正确)。
X型题
72.    (1991)急性失血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有: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滤过膜通透性减低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解析:急性失血时,血容量减少,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选项B正确);交感神经兴奋,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减少,尿量减少(选项A正确);水的补充易于蛋白质的补充,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但是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会使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增加,因此与尿量减少无关(选项C错误);肾脏缺血,有可能使滤过膜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增加(选项D错误)。
73.    (2000)下列哪些可引起大量饮水和尿量增多:AB
A ADH释放减少                        B 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
C 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            D 有效循环血量增多
答案:AB        层次:应用            考点:尿生成的影响因素;渴觉的产生
解析: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将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机体排出大量低渗尿,导致血容量减少,产生渴觉,促进机体饮水(选项A正确)。胰岛素分泌减少,将使血糖升高,一旦超过肾糖阈,可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导致血容量减少,产生渴觉,促进机体饮水(选项B正确)。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可导致高渗性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产生渴觉,促进机体饮水,但是此时由于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机体尿量减少(选项C错误)。有效循环血量增多,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抑制血管升压素分泌,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但是同样会抑制渴觉的产生,机体饮水减少(选项D错误)。
74.    (2001)关于ADH的正确叙述有:BD
A 经垂体门脉由下丘脑运至神经垂体
B 可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 血浆渗透压下降是刺激它分泌的主要因素  
D 血容量减少可使它分泌增多
答案:BD        层次:记忆            考点:血管升压素
解析: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运送至神经垂体分泌(选项A错误),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增加水的通透性和重吸收,使尿量减少(选项B正确);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选项C错误)、血容量减少(选项D正确)和血压降低可促进血管升压素的分泌。

知识点1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一、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直接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近端小管;收缩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滤过率↓(大剂量):收缩入球小动脉、系膜细胞 
间接作用:促进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二、醛固酮的作用:保Na+、保水、排K+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作用机制:醛固酮诱导蛋白(钠通道蛋白;线粒体中合成ATP的酶;钠泵) 
A型题
75.    (1993,1994)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E
A 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
B 分泌调节的主要因素是ACTH
C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分泌调节的作用极微
D 血浆中Na+和K+浓度变化对其分泌的调节无作用
E 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醛固酮
解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选项A错误),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具有保钠、保水和排钾的作用(选项E正确)。其分泌受血钾和血钠浓度以及血管紧张素的调节(选项B、C和D错误)。
X型题
76.    (1991)能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之分泌醛固酮的因素有:
A 血K+浓度升高    B 肾素                C 血管紧张素Ⅰ    D 血管紧张素Ⅱ
答案:AD        层次:记忆            考点:醛固酮分泌的调节
解析:醛固酮分泌受血钾浓度升高和血钠浓度浓度降低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和Ⅲ)的调节(选项A和D正确)。
77.    (2013)能够增加尿钠重吸收的因素有: 
A 醛固酮分泌增多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血钾浓度增高D 血钠浓度增高
答案:AC        层次:理解            考点:醛固酮;血管升压素
解析:醛固酮具有保钠、保水和排钾的作用(选项正确),当血钾浓度升高(选项C正确)和血钠浓度降低(选项D错误)时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对钠的重吸收无影响(选项B错误)。
三、肾素分泌的调节 
肾内机制 
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肾动脉灌注压↓
致密斑:小管液中Na+含量↓ 
神经机制:肾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 
A型题
78.    (2000,2001)血浆中肾素增加时,将引起增加的是:
A 血浆K+浓度            B 细胞外液容积            C 红细胞比容
D 血浆胶体渗透压        E 血液中H+浓度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解析:肾素分泌增加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水的排出减少,导致细胞外液容积增加。
X型题
79.    (1998)肾素 :ACD
A 是肾脏近球小体中近球细胞分泌的    B 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 引起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D 引起血中醛固酮增多
答案:ACD        层次:理解            考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解析:肾素由球旁器(近球小体)中的颗粒细胞(近球细胞)分泌(选项A正确),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选项C和D正确)。由于血管紧张素主要收缩出球小动脉,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具有维持肾小球滤过的作用,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可不减少(选项B错误)。
80.    (2009)引起肾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
A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 肾交感神经兴奋增强
C 肾小球滤过的Na+量增多                D 肾血流量减少
答案:BD        层次:理解            考点:肾素分泌的调节
解析:肾素分泌受交感神经兴奋(选项B正确)、流经致密斑小管液Na+减少(选项C错误)和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减弱(选项D正确)的调节。

知识点12: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一、合成部位:心房肌细胞 
二、影响因素:心房壁受牵拉 

三、作用机制:促进肾脏排Na+、排水 
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入球小动脉、系膜细胞
集合管的重吸收↓
抑制肾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分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知识点及历年考研真题解析之尿的生成与排出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