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性支出:凡是支出的收益期仅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凡是支出的收益期在几个会计年度内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算当期损益时,只考虑一个会计年度应分摊的部分。
市盈率:指普通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极高时,则为市梦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
普通股: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专门为某些获得优先持股的投资者而设计的一种股票,指在分配公司的红利及公司清算时分配公司的资产这两方面,均比普通股享有优先权的股份。
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终值: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残值:指预计在资产使用寿命的期末处置一项长期资产可能获得的价值。
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本票:是一项书面的无条件的支付承诺,由一个人作成,并交给另一人,经制票人签名承诺,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给一个特定的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指发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于见票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其他指定人的一种票据。
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或有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旦在当期形成,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具有不可逆转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现金折扣:卖方为了鼓励顾客在规定期限内及早偿还货款,而从发票价款中让渡给顾客的一定数额的款项。(为敦促顾客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 商业折扣: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过程中,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以及不同的购买数量,为促销而给顾客的从商品的标价中扣减部分款项的让渡。(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未来适用法: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会计政策: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
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会计估计变更: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 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可靠性: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单单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重要性: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谨慎性: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
本期营业观:指本期利润表中所计列的收益仅包括本期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成果,也即仅反映本期经营性的业务成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以及不属于本期经营活动的收支项目不列入利润表,而径直在留存收益表或利润分配表中反映。 收益总括观:即损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额,既包括营业收入,也包括营业外收入的观点。
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它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非流动负债的主要项目有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
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财务风险: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经营风险: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财务杠杆: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
营业杠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
融资租赁: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经营租赁:指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进行的租赁活动。
债务重组: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成本法: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权益法: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使用这种方法时,投资企业应将被投资企业每年获得的净损益按投资权益比例列为自身的投资损益,并表示为投资的增减。如果收到被投资企业发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资企业要冲减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定期盘存制:指通过对期末库存存货的实物盘点,确定期末存货和当期销货成本的方法。
永续盘存制:指按存货的品种规格逐一设置存货明细账户,逐笔或逐日登记其收入及发出数量,并随时计算填列其结存数的一种盘存方法。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固定期间内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证券市场线: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资本市场线: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有效边界。
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全部长期资本的总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某种筹资方式的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筹资所增加的资本成本。
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金融资产: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的余额除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而得出隔年应计提折旧额的方法。
资产报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权益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
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
现金浮游量:指显示在企业账面上的现金余额与记录在银行账簿上的企业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到期收益率:即以特定价格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日所能获得的收益率。它是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债券购入价格的折现率。
可持续增长率: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可以实现的最高增长率。
权益融资:是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如吸引新的投资者,发行新股,追加投资等来实现筹资目的。
债务融资: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 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 指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估计的坏账率,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销货百分比法:企业根据当期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的方法。
应收账款: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应收票据: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长期应付款:企业对其他单位发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负债。
专项应付款:企业接受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所形成的不需要以资产或增加其他负债偿还的负债。
直接费用:指直接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支出。
间接费用:指内部生产经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共同费用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一般性抵借:指不指定具体条件的抵押贷款,当旧账结清后,新账继续充当抵借。
特定抵借:指定某一项或数项应收账款作为抵押,随着这些账款的收回,抵押关系自行消除。 无追索权让售:指应收账款购买方即金融机构要承担收取应收账款的风险,即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而出售方则承担销售折扣、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的损失。
有追索权让售:介于应收账款出售和应收账款划之间,出售方放弃某些利益并承担坏账风险,售让方取得利益并承担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
比率分析法: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比较分析法:将会计报表的实际数与基数进行对比,计算实际数与基数的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权益净利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反映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余额的比值,反映每一元总资产的投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
可转换优先股:指允许优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条件下把优先股转换成为一定数额的普通股的股票。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企业债券。
股票回购:企业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用现金购回。
股票分割:指股份公司按一定的比例以一股以上的新股交换一股流通在外的旧股的行为。 实现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用于何时应该怎样确认收入的一个指导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如何确认收入,二是收入应在何时确认。
配比原则:指当某项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时,所有与赚取该项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也必须同时予以确认,以便相互配比而正确的计算损益。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人员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当期所得税: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递延所得税负债:指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产权比率: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
权益乘数:指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基本准则:针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的原则性规定。
具体准则:针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所作出的具体性规定。
营业成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运资本:用以维持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资金,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占用在短期资产上的资金。
风险报酬:是风险回避投资者应冒风险投资所索取的超过无风险价值之上的风险补偿价值。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率,加到资本成本或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据此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并进行投资评价的风险决策方法。
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的贴现率上考虑风险因素,即为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以及内含报酬率。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指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 总价法:按现金折扣前的销售总金额作为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方法。
净价法:将现金折扣后的净金额作为实际销售价格,确定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方法。
审计失败: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而出具或披露
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
误拒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保留或否定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带来的风险成为误拒风险。
肯定式函证: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他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与错都要求复函。
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约当产量法: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可赎回优先股:指在发行后一定时期可按特定的赎买价格由发行公司收回的优先股票。 不可赎回优先股:指发行后根据规定不能赎回的优先股票。
营业杠杆利益:指在一定的销售规模内,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销售的增长,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财务杠杆利益:在资本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税后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从而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付现成本:指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审计目标: 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报告: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