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古代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
《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
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
2、中世纪城市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
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
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
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
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
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
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 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
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
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
(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
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
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
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
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二)规划法规体系
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三)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
(四)规划运作体系
l、发展规划
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
(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
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
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
(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
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
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
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 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
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
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
(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
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
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
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
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二)规划法规体系
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三)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
(四)规划运作体系
l、发展规划
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
(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
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
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
(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
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
l、城市化水平
(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
(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
(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
(6)城镇建设投资
2、城镇体系
--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职能 •规模 •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
调查内容
(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
(2)资源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础设施
(二)历史和环境特色
l、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
具体有
(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
(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
(三)自然环境调查
l、自然地理
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
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
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
2,自然气象
风象 气温 降雨 太阳辐射
3、自然生态
(四)社会环境
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五)经济环境
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七)调查主要方法
l、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
4、文献资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定性分析
l、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
(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
l、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质
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依据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
4、检验
(二)城市规模
l、人口
(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
(3)区域分配法 (4)环境容量法 (5)回归分析法
2、用地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I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
(三)城市环境容量
l、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地质条件 工程条件 水文条件 气候 太阳
风象 气温 降水 土地的适用性评价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的布局结构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 区位
区位理论的应用 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构成
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 熟悉中类名称
了解小类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服务业)
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 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
分散式 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
(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城市美学 空间景观组织
轴线艺术 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第五章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
(一)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2、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二)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l、总体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
4、分区规划
5、控制性详细规划
6、修建性详细规划
7、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二、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l、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区域基础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大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lO、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三)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收集
2、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3、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编制
任务和内容
成果--说明书、现状图、分析图、规划结构图、专题研究报告深度审定
(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总体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内容
(三)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
依据、基本对策、城镇体系、性质与规模、土地利用
图纸
现状图
城镇体系、城市现状、工程地质评价图
规划团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郊区规划、近期规划、专业规划
(四)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编制基础资料文件 绘制现状图 城市用地综合分析
评定图绘制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基础资料分析研究
确定城市性质 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的含义、意义、人口构成、人口变化、计算城市人口规模, 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布局原则
方案比较编制与审定
(五)掌握城市分区规划作用和内容
作用主要内容 成果 基础资料、文本、图纸 分区规划中的工程系统规划
四、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
(二)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
内容
编制方法
基础资料的收集
用地分类-小类(细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地块划分的原则、弹性、规模
控制体系
规定指标、指导性指标
(三)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本、图纸、图则、计算规则
(四)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
一般内容、一般方法、一般成果
(五)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文字说明、图纸
附加
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规划
居住(生活)区规划
任务要求内容构成规模等级类型
规划结构
住宅用地的布置
类型
住宅经济、户室比
公共建筑
分类、定额指标、规划布置
道路交通
功能、道路分级、规划布置要求
绿地
组成、标准、布置原则
技术经济分析
用地平衡表、技术经济指标
术语解释 图纸的比例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类 型 总体纲要 总体划分 分区规划 控详规划 修详规划 文件 主 要 说明书 文本 文本 文本 说明书 附件 基础资料 说明书 说明书 说明书 专题报告 图则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集 图纸 主要图纸比例 1:25000 1:5000 1:5000 1:1000 1:500 1:10000 1:25000 1:2000 1:2000 现状图 ☆ ☆ ☆ ☆ ☆ 评价图 ○ ☆ × ○ ○ 分析图 ○ ○ ○ ○ ○ 结构图 ☆ ○ ○ ○ ○ 编码图 × × ○ ○ × 指标图 × × ○ ☆ ○ 规划图 ○ ☆ ☆ ☆ ☆ 表现图 × × × ○ ☆ 位置 ○ ○ ○ ☆ ○
第六章 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 •用地布局 •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 •通道 •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 •分流
•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 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 •问题分析 •预测 •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 •方案评价和修改 •图纸和报告
4、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 环行放射 自由式 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 •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 客运 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 •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
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 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
三块板 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
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规划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内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 会让站中 间闽站 区段站 编组站 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 行政等级 市城布置要求
场站
客运 货运 过境车辆服务
高速公路
3、港口
分类
组成,水域和陆地
布置要求
区域交通,腹地与工业布置
岸线分配与利用 水陆联运
4、机场
规模 机场净空 通讯要求
与城市的联系,共用,减少总时间
(七)城市公共交通
1、类型和特点
2、衡量标准,经济,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基本概念
4、规划一般要求
时耗 拥有量 轨道交通 运送能力
5、线路网
市区、近郊和远郊线 能力与流量协调
走向与主客流向一致 换乘点的布置
技术要求,密度,换乘系数大城市<1,5,小城市<1.3,非直线系数<l,4,线路增长度8~12公里,轨
道<40miN量行程
6、站点
站距
站点覆盖,300米半径>50%,500米半径>90%
公共汽车枢纽站
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想划的主要内容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l、城市供电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电源工程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