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翻译理论史之玄奘

 唐玄奘(唐朝)又名三藏,发现经文有大量的漏洞,想去印度取经,翻译完整的没有错误的佛经。于是拿着钵盂就出发了,从甘肃沿着丝途之路往西走,经过重重边关,几生几死,穿过沙漠往东走。玄奘法师在艰难困苦中跋涉一年,在公元629年到印度, 开始梵文的学习和佛法的研究,在印度学习13年,成为印度佛界大禅法师,开坛讲经。取回的经卷707卷,中途遇险丢失50卷,经卷的丢失成了唐玄藏一生的遗憾。回国后,唐玄藏在慈恩寺用19年的时间译出75部佛经,1300余卷,这些佛经为中国佛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玄奘、鸠摩罗什、真谛最被誉为我国三大佛经翻译家。

  唐玄藏翻译佛经的时候的几个不译原则就包括“咒语不译”。因为这些咒语原来可能都是向神佛祈祷的原句,大约他认为佛是听不懂汉语的,所以就没有意译,只用音译。玄奘精晓梵语,深通佛理,汉文水平又高,能够运用文字融化原文义理,非常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所以他的译文质量很高。被誉为有史以来中国翻译家中的第一人。

  唐玄藏翻译佛经的时候的几个不译原则就是包括“咒语不译”。因为这些咒语原来可能都是向神佛祈祷的原句,大约他认为佛是听不懂汉语的,所以就没有意译,只用音译。五种不翻的理论具体是指:

  秘密故,如陀罗尼。 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佛之秘密语,不翻(意义)。如,般若心经最后一节的“羯谛 羯谛 波罗羯谛 波罗僧羯谛 菩提萨婆诃”的真言、陀罗尼等词类。

  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 多种含义的词,不翻(意义)。如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意的薄伽梵(亦有翻译为世尊的情况)等词,不意译。

  此无故,如净净树、中夏实无此木。 本地(中国)没有的事物,不翻(意义)。如印度的阎浮树、乾闼婆、迦楼罗等事物,为中国所无,保留原音。

  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 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译方法。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而自从东汉以来,历代译经者皆采用此音译,故保留前人规式。

  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 为让人对要翻译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译。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因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后者则易被人轻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翻译硕士翻译理论史之玄奘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