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考研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1、三大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定居农耕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其中以中原定居文化为中心。
2、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进行交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战争:修筑了长城。
(2)贸易:茶马古道,丝绸之路。
(3)迁移:主要有鲜卑、契丹、党项。
(4)通婚:著名的有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
3、中原文化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的途径:移民和教化。
4、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农耕文化的诸多特征:
(1)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
(2)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
(3)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5、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1):在经济生活方面:,汉人的某些饮食方式或蔬菜瓜果品种来自西北少数民族。比如,羊肉串、烧饼等食品来自胡人。葡萄酒、烧酒的酿制技术也来自西域。
(2)在衣着服饰方面:汉族的棉花种植和织布技术是从南方少数民族引进的
(3)在日常起居方面:马扎子。
(4)在音乐、舞蹈方面:羌族人的笛子,维吾尔族的手鼓,壮族和苗族的笙
(5)文学方面:《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
(6)史学方面:蒙古族人用蒙文创作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
6、历史上民族文化交融比较明显的几个时期:汉代、北朝、唐朝。
7、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
(3)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如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南海上王伟的飞机被撞,中国人都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而不是进行战争报复,这一个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差有关,主要的还是与中国人忍让为上有关,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美国“9.11”事件后,有90%的美国人要求进行报复,以恐怖行为反击恐怖行为。这就是两种文化在各自民族里的直接表现。
8、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期间,尤以汉代和唐代为盛。汉代和唐代吸纳的外来文化,从地域来说,主要是西域(即中亚和西亚)以及南亚次大陆,季羡林的《西域文化》对此有详细的描述。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佛教哲学。
9、中外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中叶,这次文化大交汇已延绵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之中。也就是说,这次文化大交汇有始无终。 10、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
业绩,对世界近代文明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1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整体观。
12、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专制制度的束缚、科技自身的缺陷。
13、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性。
(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3)封建制度的遏制。
14、先秦文学有三个阶段:
(1)夏商时期,文学与巫史文化紧密联系。
(2)西周时期,文学注重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
(3)战国时期,文学特点是百家争鸣,产生了道家,儒家,法家等等。
15、先秦主要作品:左转,国语,战国策,春秋,尚书,公羊传,谷梁传,韩非子,庄子,荀子,孟子,老子,论语,墨子等。
16、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
(2)漫长的发展历程。
(3)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
18、《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
19、楚辞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光辉代表,即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20、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21、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1)爱国忧民的情怀、
(2)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
(3)脍炙人口的语言。
22、秦汉时期,史学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史记》首创了纪传体的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象,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标志着史学的独立发展;《汉书》断代为史,开创了皇朝史撰述的先河,世以《史记》为通史的开山,《汉书》为断代的初祖。
23、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候国都有了国史。《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为编写成的编年体史书;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了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24、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史学出现重要转折,统治阶级重视修史,设馆修史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较大。二十四部正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初。
25、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1)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2)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26、汉字发展的趋势:
(1)汉字一直坚持表意特点,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2)汉字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简繁适度的优化造型。
(3)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简化自己的构型体系。
(4)汉字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规范。
27、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1)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二者相互结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他点和优点之一。
(2)贯通古今的编年史:《春秋》、《汉纪》。
(3)列朝向陈的纪传史:《史记》、《汉书》。
(4)典章制度的渊海:《通典》
(5)纪事本末与史评:《宋论》、《史通》。
28、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1)学兼天人会通古今。
(2)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3)求实直书书法不隐。
(4)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考研笔记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