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考研辅导班模拟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考研辅导班模拟题(仅参考)

模拟题一
一、    名词解释
1、    占优策略均衡
2、    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
3、    卢卡斯批判
4、    米德冲突
5、    激励相容
6、    特里芬难题
7、    托宾Q
8、    非货币资产交换
9、    再保险
二、    简答题
1、    微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是规模报酬递增,还有一个规律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这两者是否具有逻辑矛盾?试解释之。
2、    试述价格水平变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3、    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
4、    证券回购协议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何异同?
三、    论述题
分析一国汇率变化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占优策略均衡:
【参考答案】:
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最简单的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数值例子来分析什么是占优策略均衡。

2、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
【参考答案】:
    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以债券为权利质押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向逆回购方返还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 
债券买断式回购,又称开放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与买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由卖方再以约定价格从买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它与目前债券市场通行的质押式回购(又称封闭式回购)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的券种的所有权归属不同。在质押式回购中,融券方(逆回购方)不拥有标的券种的所有权,在回购期内,融券方无权对标的债券进行处置。
在买断式交易模式下,国债回购表现为一前一后两笔事先约定的反向交易,逆回购方在期初买入国债后享有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债券的完整权利,由此国债进行买断式回购后仍可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对于逆回购方而言,由于在期初融出资金并取得国债后可以立即卖出,到期末再偿还所卖国债并取回本金和利息,因此在买断式回购过程中进行上述债券和资金的并行操作时,其交易行为实际上恰好可以拆解为:一项融入国债后即行卖出但须按期偿返原券的国债卖空交易,以及一项融出资金后到期收回本息的资金拆借交易。因此,买断式回购交易实质上是融券卖空账户和资金拆借账户的并行组合。一个相应的重要结论是,逆回购方在买断式回购中能以全额资金保证的方式,实施定期偿返原券的国债卖空交易。

3、卢卡斯批判
【参考答案】:
卢卡斯是针对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的朴素原理(当被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预期的形成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对计量经济政策评估的批判。由于政策变化(或者说大众对政策预期的变化)导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关系发生变化。这使根据以往数据估算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估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三大错误。第一,不合理性的预期。在凯恩斯理论中,经济当事人的预期通常被假定为不变,它主要取决于过去该变量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人们并不利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的利益,从而违背了西方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第二,在一个理论体系中个人行为不一致。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劳动供给时,假定人们就收入和闲暇进行选择,但在宏观消费理论中又假定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消费,即劳动者要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选择。但并没有一种理论说明二者的一致性。第三,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价政策的标准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其次,在批判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基于理性预期假设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是建在欺骗公众基础上的。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由资源、制度、习惯、市场结果等因素决定的自然就业率水平,同时人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预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持续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不能预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而政策的后果可能是加剧经济波动。
上述结论主要来自于著名的“卢卡斯批判”。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据参数固定不变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将使得这些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政策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米德冲突
【参考答案】: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还须实现外部均衡,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一般地,是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工具无法使用。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左右为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米德冲突的产生: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内外均衡中的四大目标:外部均衡为国际收支均衡;内部均衡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詹姆斯•米德(J•Meade)认为,根据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实现国际收支调节使之均衡的政策,由于固定汇率制度下,贬值和升值都受到极大限制,因而主要采用开支变更政策,开支变更对上述中个目标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在国际收支逆差与通货膨胀并存时,减少总需求可以使二者均衡;在国际收支顺差与就业不足并存时,扩大总需求可以使二者相窜。但是,对于既有国际收支顺差又存在通货膨胀,或既有国际收支逆差又存在严重失业问题,就会发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使开支变更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5、激励相容
【参考答案】:
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参与者理性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一致,从而使参与者自愿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
说白了就是,没有人可以通过损害集体利益去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一致的,每个人努力为实现自己利益的目标工作,得到的结果也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6、特里芬难题
【参考答案】:
 “特里芬悖论”,也可以说是特里芬难题,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根据“特里芬难题”所阐述的原因,美国以外的国家持有的美元越多,由于“信心”问题,这些国家就越不愿意持有美元,就会抛售美元。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开始瓦解。直到今天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没有解决好“特里芬难题”。
评价:第一,特里芬难题的实质在于,指出了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不可调合的冲突所达到的尖锐程度。自金本位制以来的人类商品经济史,无论是在一国之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出黄金与信用货币之间矛盾斗争的轨迹,而特里芬所揭示的布雷顿森林体制的两难困境无非是在典型环境下的插曲罢了。
第二,特里芬难题所直接针对的,虽然只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但由于上述理由,它的理论内涵所能包容的历史事实,却远远不止于布雷顿森林体制,它实际上也是对战前金汇兑本位制(包括黄金——英镑本位制)的历史反思。
第三,在国际货币制度问题上,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在理论上反对金本位制,在实践上,40年代初,他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不兑现黄金的国际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而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提出质疑时。主要的疑点也集中在黄金与美元的关系上,他主张黄金的非货币化,并且明确建议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以逐步替换黄金和美元储备。可见,特里芬难题实则是在凯恩斯的国际货币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新颖之处不在于理论基础的创新,而在于他应用这一理论对布雷顿森林体制所进行的独到剖析。尤其可贵的是,在多数人都对布雷顿森林体制颇多赞誉。同时该体制还处于良好运转的50年代。特里芬能独辟蹊径、切中要害。

7、托宾Q
【参考答案】:
托宾的Q比率(Tobin's Q Ratio),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于1969年提出。 
内容:托宾的Q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要花费多少钱。 
其计算公式为: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托宾的Q比率理论应用: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Q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Q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
反映在货币政策上的影响就是:当货币供应量上升,股票价格上升,托宾的Q上升,企业投资扩张,从而国民收入也扩张。根据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Q↑ → 投资支出↑ → 总产出↑

8、非货币资产交换
【参考答案】: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实务工作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如某企业需要另一个企业拥有的一项设备,另一个企业需要上述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原材料,双方就可能会出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公式:
不涉及补价: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支付补价: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9、再保险
【参考答案】:
再保险也叫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进行再保险,可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有利于其控制损失,稳定经营。再保险是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再保险关系中,直接接受保险业务的保险人称为原保险人,也叫再保险分出人;接受分出保险责任的保险人称为再保险接受人,也叫再保险人。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接受人通过订立再保险合同确立的,再保险合同的存在虽然是以原保险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但两者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合同,所以再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原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 
再保险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类。比例再保险是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即分出人与分入人之间订立再保险合同,按照保险金额,约定比例,分担责任。对于约定比例内的保险业务,分出人有义务及时分出,分入人则有义务接受,双方都无选择权。在比例再保险中,又可以分为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成数再保险是原保险人在双方约定的业务范围内,将每一笔保险业务按固定的再保险比例,分为自留额和再保险额,其保险金额、保险费、赔付保险金的分摊都按同一比例计算,自动生效,不必逐笔通知,办理手续。溢额再保险是由原保险人先确定自己承保的保险限额,即自留额,当保险业务超出其自留额而产生溢额时,就将这个溢额根据再保险合同分给再保险人,再保险人根据双方约定的比例,计算每一笔分入业务的保险金额、保险费以及分摊的赔付保险金数额。在非比例再保险中,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协商议定一个由原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额度,在此额度以内的由原保险人自行赔付,超过该额度的,就须按协议的约定由再保险人承担其部分或全部赔付责任。非比例再保险的保险费率由双方当事人议定。

二 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是规模报酬递增,还有一个规律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这两者是否具有逻辑矛盾?试解释之。
【参考答案】:
    不矛盾。
(1)规模报酬的概念:规模报酬论及的是一座工厂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产量如何变化。规模报酬有三种类型:
规模报酬递增: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大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要素具有不可分的性质;管理更加合理。
规模报酬不变: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等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主要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因素吸收完毕,某种生产组合的调整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
规模报酬递减: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小于投入的变化比例。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
(2)要素报酬的概念:要素报酬是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收益。其具有递减的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结论:
规模报酬和可变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得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之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将会出现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所以即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可能绵绵报酬递减的现象。

2、试述价格水平变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参考答案】: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价格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在:
(1)价格总水平的总体升降的影响,主要引起财政收入的虚增(名义值变化)。只有物价上升引起的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此时财政收入的增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二是价格在分配所得,即通货膨胀税。如果通货膨胀是由于财政赤字引起的,则财政在再分配中必有所得。
(2)现行税收制度的影响:如果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从而财政收入将在国民收入增长中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是同物价上涨等速率的,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没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定额税,则财政收的增长必定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实际收入也必定是下降的。
(3)相对价格的变化的影响:首先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产品比价的变动会引起流转税财源结构的改变,引起财政收入的变化;其次,相对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收入在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配调整,同样使所得税财源结构的改变,引起财政收入的变化。

3、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
【参考答案】: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对立统一。
    (2)经营管理方法 
 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经历了一个管理重心由资产转向负债,又由负债转向全面综合管理的变化过程。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使资产保持流动性,在负债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资产结构来满足流动性要求。其相应的理论有: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方法为:6C原则。
负债管理理论强调的是通过扩大负债去获得银行的流动性,银行在经营中就没有必要经常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或投资中,在必要时,银行扩大贷款规模也可以用借款来支持。其相应的管理理论有:购买理论、销售理论。方法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债券、扩大非存款性资金来源、通过银行控股公司出售商业票据。
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均有失偏颇,资产管理过于偏重安全和流动性,不利于实现盈利性目标,负债管理过于偏重资产扩张和追求盈利,将流动性过高地依赖于外部环境,具有较大风险。七十年代后,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波动加剧,银行倒闭现象增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经营管理策略,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转变。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银行的经营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营利性的全面统一和协调,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同时管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项目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规模和风险结构。其方法有资金匹配法、缺口管理法以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

4、证券回购协议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证券回购协议是由借贷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借款方通过向贷款方暂时售出一笔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换取相应的即时可用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价格购回这笔金融资产的安排。其中的回购价格为售价另加利息,这样就在事实上偿付融资本息。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抵押融资方式,那笔被借款方先售出后又购回的金融资产即是融资抵押品或担保品。回购协议分为债券回购和股票回购两种。两种形式都是融资的手段,而且一贯都被认为是比较安全且回报高而快的方式。
    证券抵押贷款是证券抵押融资的一种。证券公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做质押想商业银行举贷。与商业银行其他抵押贷款不同的是,这里的抵押物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对此类贷款都规定了相应的警戒线、平仓线以及质押率。
    两者的区别在于,回购协议的期限较短,抵押贷款的期限较长。回购协议交易量一般较抵押贷款要大,回购协议的利率由双方商定,贷款利率由银行决定。

三 论述题
分析一国汇率变化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参考答案】:
    分析的角度:马歇尔-勒纳条件(或者是扩展了的总弹性条件);经常账户的基本恒等式:CA=S-I;分析决定汇率的基本面的因素跟国际收支的关系;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下冲击的传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

 
模拟题二
一、    名词解释
1、    瓦格纳法则
2、    丁伯根原则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3、    庇古税
4、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5、    消费物价指数(CPI)与批发物价指数(WPI)
6、    相对收入假说
7、    复相关与偏相关
8、    抛补利率平价与非抛补利率平价
9、    级差地租、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二、    简答题
1、    试述增值税的三种类型
2、    消费函数之谜以及生命周期假说跟持久收入假说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3、    试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者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不同之处。
4、    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通过哪些渠道来影响利率?
三、    论述题
分析资本跨国流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瓦格纳法则
【参考答案】: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不仅仅是财政支出本身的提高。
原因在于: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具体为:(1)政治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求,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以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2)经济因素:经济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逐渐密集化,由此产生了拥挤等外部性问题,从而需要增加政府的资源投入进行管理和调节。(3)同时,教育、娱乐、文化、保健和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
我国实际: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放权促经济的政策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规模逐年下降;但于1996年达到最低点,从1997后开始回升,特别是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之后,回升速度较快。

2、丁伯根原则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参考答案】:
丁伯根法则是由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麦(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他认为,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如在两个目标、两种政策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两种工具,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他认为,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但是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目标。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性而距均衡点越来越远。
3、庇古税
【参考答案】:
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环境税可溯源到由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所提出的庇古税(Pigouivaintax)。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古典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应该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 
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
4、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参考答案】:
内容:任何竞争性市场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分析:就完全竞争经济的消费者而言,任意一个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消费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而就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来看,任意一个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生产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比率,由于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时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价格的比率,所以边际转化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于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总体评价:该定理以严格的证明褒扬了完全竞争市场在效率上的优越性,揭示了市场经济在信息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其前提假设是市场必须完全竞争,而这与现实是严重不符的。所以在承认市场机制的种种优越性的同时,必须看到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5、消费物价指数(CPI)与批发物价指数(WPI)
【参考答案】: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称之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按城乡分别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可按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追踪一定时期的生活成本以计算通货膨胀。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消费者物价指数涵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新旧汽车、汽油、房屋、大学学费、公用设备、衣服以及医疗的价格。此外,消费者物价指数亦混合一些生活享受的成本,例如体育活动的门票以及高级餐厅的晚餐。 
批发物价指数 Wholesale Price Index :通货膨胀测定指标的一种,根据商品批发价格变动资料所编制,反应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批复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批发价格是在商品进入零售,形成零售价格之前,有中间商或批发企业所订,其水平决定于出厂价格或收购价格,对零售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批发价格指数比消费物价指数具有更广泛的物价变动代表性。批发物价指数既可按全部商品综合编制,也可按不同部门或各类商品分别编制,但不包括劳务价格。批发物价指数的优点在于对商品流通比较敏感。其缺陷在于统计范围狭窄,所以许多国家没有将批发物价指数列为测定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美国劳工统计局编制度批发物价指数包括2400多种商品批发价格变动状况,其中有机器、金属、木材、皮革、纸张、轮胎、燃料、服装、化学制品和农产品等。此外,还另为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单项产品编制批发物价指数。我国尚未公开发布批发物价指数资料。

6、相对收入假说
【参考答案】:
内容: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回首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该理论认为,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个固定的比率,长期消费函数是从零点出发的直线,但是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这一结论可以从时间数列和横断面两个方面得以证明。
两个维度的观察:
(1)时间数列的观察:杜森贝利认为,依照人们的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准的人,即使收入降低,也很难因此而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续维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准。故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容易随着消费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就短期观察而言,可以发现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的消费会赶上高收入者的消费,但是收入降低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因此,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
杜森贝利将短期消费函数的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该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是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降低消费,一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杜森贝利称之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
(2)从横断面数据来看,消费这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也即“示范效应”。这种效应的存在使得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7、复相关与偏相关
【参考答案】: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将使用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来反映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
复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取值范围是: 。
当复相关系数为0时,表明因变量和众多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复相关系数为1时,表明因变量和众多自变量之间存在着完全线性相关关系;当复相关系数介于0和1之间时,表明因变量和众多自变量之间存在一般的线性相关关系。
偏相关系数: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复杂,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可能存在着相关关系,所以仅用复相关系数未必能够完全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排除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之后单独考虑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如此得出的这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称为偏相关系数或净相关系数。

8、抛补利率平价与非抛补利率平价
【参考答案】:
抛补利率平价含义:
(1)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
(2)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的货币在该市场上必定升水。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金将流入国内牟取利润。
(3)抛补利率平价中,套利者不仅要考虑利率的收益,还要考虑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
结论: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前提下,抛补与非抛补的利率平价均告诉我们:如果本国利率上升,超过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反之,则升值。
非抛补利率平价是指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比较: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也就是说,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远期汇率市场和远期汇率,如果存在远期汇率市场和远期汇率,就是抛补利率平价,如果不存在就是非抛补利率平价。

9、级差地租、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参考答案】: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例如,厂商的厂房在短期中是不能改变的,对它和其他不变投人品的支付就是准租金。
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又叫经济剩余。 
总之,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它场所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二、简答题
 1、试述增值税的三种类型
【参考答案】: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可以分为三类:
(1)生产型:不准许扣除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增值税;
(2)收入型:只准许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就是国民收入的增值额;
(3)消费型:允许一次扣除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就是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
然后可以对我国的增值税改革略加提及。

2、消费函数之谜以及生命周期假说跟持久收入假说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参考答案】:
    消费函数之谜是指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结论之间的矛盾。根据绝对收入假说,消费之处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而且,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194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人研究了消费统计的时间序列资料,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致。第二,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相等的。第三,在长期中,边际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这些结论显然是与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无法解释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不一致性,也无法解释长期中边际消费倾向的稳定性。消费函数之谜推动了经济学界对消费函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并形成了解释这种迷的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以及生命周期假说,这些理论从理论上和实际上令人满意的解决了消费函数之谜。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实际消费行为表明,每个人纵向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上做最佳的分配,以得到一生的最大满足,也就是使得一生的消费效用的贴现值达致最大。为此,一个消费这会估计他一生的总收入,从而考虑在人生全程中如何支配这些收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人们根据一生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使得一生中各年的消费相等。工作期的储蓄是为了退休期的消费,即储蓄是一种延期消费,个人根据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消费,因此在场其中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而且是相当稳定的。从整个社会来看,不同的人出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只要人口结构是稳定的,则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就是稳定的,这一结论与长期消费统计资料的出的消费倾向的结论是一致的。
持久收入假说,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持久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从长远看,每一个家庭的持久消费与其持久收入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其中k是长期消费倾向。持久收入是与现期的收入相关的,因为人们总是根据过去与现期的收入来预期未来的持久收入,这样,持久收入就是过去收入与现在收入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持久收入是一个常数,所以,长期消费倾向就比较稳定,持久收入假说不仅揭示了长期中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而且对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经济波动的原因做出了新的解释,经济发展取决于资本积累,过去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积累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即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资本积累就越高。持久收入假说驳斥了这种观点,证明了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储蓄率与收入水平高低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无关,而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相关。在经济波动方面,这一理论认为,现期收入并不决定现期消费,而决定消费的持久收入又是较为稳定的。

3、试分析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者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第三、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
(1)、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暗含着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这样一个意思。
    因为弗里德曼在他的理论中假定货币收益并不始终恒等于零。
    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往往是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
 
    (2)、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

4、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通过哪些渠道来影响利率?
【参考答案】:
    (1)、几种可能的影响;
    首先,在没有充分就业之前,货币的增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起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根据上面的分析,这将使利率上升。
    其次,货币供给的增加还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上升,从而使利率上升。
    最后,当物价因货币供给增加而上升时,人们往往会形成物价继续上升的预期,这种预期的通货膨胀同样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事实上,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就可以归纳成流动性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四种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2)、利率变动的轨迹
    虽然四种效应都会对利率发生作用,但是作用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说来,流动性效应的作用是比较快的。
    在流动性效应发挥作用之后,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所导致的产出和价格的上升开始慢慢的发挥影响。所以说,价格水平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有一个时滞。
    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快慢取决于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如果人们形成的是适应性预期,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作用就会比较晚;如果人们形成的预期是比较理性的,那么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就会在货币增加后立即起作用。
    价格水平效应和收入效应一般是经过一段滞后时间才发挥作用的;流动性效应是马上产生作用的;预期通货膨胀效应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人们形成预期的方式如何,是否是理性的。形成预期的方式有:
    1)经济主体预期形成方式比较被动。
    2)预期形成仍然比较被动,但收入,价格水平及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和超过了流动性效应的影响。
    3)经济主体预期形成是理性的,主动的。
在现实中,当货币供给增长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利率水平也跟着上升,显然 1)这种情况与现实不符。而 2)和 3)又很难判断究竟哪一种情况更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数据经常是年度或季度数据,这样的数据不能反映当期的情况。

 三 论述题
分析一国汇率变化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参考答案】:
    分析的角度:马歇尔-勒纳条件(或者是扩展了的总弹性条件);经常账户的基本恒等式:CA=S-I;分析决定汇率的基本面的因素跟国际收支的关系;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下冲击的传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对价格机制等。

 
模拟题三
一、    名词解释
1、    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
2、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3、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4、    哈伯格条件与总弹性条件
5、    债务重组
6、    汇率超调
7、    商业票据、支票与银行票据
8、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9、    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
二、    简答题
1、    试辨析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    试述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3、    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用及其影响。
4、    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三、    论述题
分析开放经济中萧条的环境下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

1、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
【参考答案】:
拉氏指数是法国经济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于1864年首先提出的。他主张无论是数量指标指数还是质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权数)的指数。 
拉斯贝尔指数计算公式: 
拉氏价格指数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基期数据,因此在报告期结束后可以迅速计算出结果。这一指数的主要缺点,一是忽略了基期以后出现的新产品,这种新产品实际上已经加入了基期以后商品总支出的范围,这一缺陷在一定场合会使拉氏指数所测度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率低于实际的价格上涨率。二是拉氏指数忽视了需求的价格效应,它是以基期的各种商品需求量在报告期不会因价格水平上涨而减少为前提的,而实际上需求量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引起需求量的下降,这一缺陷使拉氏指数可能会给那些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所分配的权数过大,结果会使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较实际价格上涨率更高一些。
派氏指数把同度量因素固定为报告期水平来编制综合指数;以此方法编制的指数通常称为派氏公式,所用公式为派氏公式。
以物价指数为例,则规定报告期的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公式: 。
2、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系性风险
【参考答案】:
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的全面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非系统风险是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例如,公司的工人罢工,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重要的销售合同,诉讼失败或宣告发现新矿藏,取得一个重要合同等。这类事件是非预期的,随机发生的,它只影响一个或少数公司,不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即发生于一家公司的不利事件可以被其他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消。由于非系统风险是个别公司或个别资产所特有的,所有也称“特有风险”,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多样化分散掉,也称“可分散风险”。 
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因此一个充分的投资组合几乎没有非系统风险,假设投资人都是理智的,都会选择充分投资组合,非系统风险将与资本市场无关。市场不会对它给予任何价格补偿。通过分散化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市场承认的,必须花费的成本。

3、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参考答案】: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服务性质的,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除了上述中间业务外,商业银行还提供汇兑、承兑、信用证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多种业务。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极易混淆。 
两者联系是: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有的业务也不都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发挥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
两者区别是: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类业务等。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表内的业务。

4、哈伯格条件与总弹性条件
【参考答案】:
哈伯格条件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了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认为一国货币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条件是: ,式中,m表示本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显然,哈伯格条件比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更具现实意义,它考虑了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定更接近于非充分就业的现实。
    总弹性条件在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进一步考虑了国外回应的作用,将哈伯格条件进一步修正为: ,式中,m*表示贸易伙伴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这就是说,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加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时,贬值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而哈伯格条件则更适用于小国。

5、债务重组
【参考答案】:
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在法律的监督下,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的让步。
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 
(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2)、修改负债条件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包括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减少本金等。 
(3)、债务人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但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用于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在法律上有一定的限制。[BuyView]
(4)、以以上三种形式组合的方式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6、汇率超调
【参考答案】:
(1)内容:汇率超调(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2)基本假设:①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
③非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④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3)核心思想: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4)评价:
优点: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与货币主义的长期分析结合起来;采用价格粘性这一说法,更切合实际。同时,它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表明了货币扩张(或紧缩)效应的长期最终结果是导致物价和汇率的同比例上升(或下降)。但在短期内,货币扩张(或紧缩)的确对利率、贸易条件和总需求有实际的影响。当政府采取扩张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时,就需要警惕汇率是否会超调,以及超调多少这样的问题,以避免经济的不必要波动。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是国际金融学中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最基本的模型;它首次涉及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开创了从动态角度分析汇率调整的先河,由此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态学(Exchange Rate Dynamics)。
不足:汇率超调模型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实际汇率的短期波动而影响到经常账户,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一国的资产总量,从而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汇率的相应变化。但建立在货币模型分析基础上的超调模型却没有分析这一问题。 
作为存量理论,它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因此,在用超调模型分析实际问题时,也应注意采用国际收支流量分析,通过这两个方法的互补作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超调模型暗含着这样的假定:资本是完全自由流动的,汇率制度是完全自由浮动的。在这种条件下,汇率的超调引起的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必然会给一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和破坏。为了避免冲击和破坏,政府必然会对资金的流动和汇率的波动加以管理、干预。因此,上述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完全实现。 
超调模型很难得到实证的验证。原因之一是这一模型非常复杂,在选择计量检验的方式上存在困难;原因之二是现实中很难确定汇率的变动到底是对哪种外部冲击做出的反应。

7、商业票据、支票与银行票据
【参考答案】:
(1)商业票据。
商业本票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涉及到两个关系人,即出票人(债务人)和受票人(债权人)。
商业汇票是指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方或者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涉及到三个关系人,即出票人(债权人)、付款人(债务人)、持票人(受款人)。汇票一般需要经过付款人承兑才能够生效。
商业票据可以背书进行流通转让,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提请银行贴现。
(2)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支票的出票人必须在付款银行拥有存款,并且签有支票协议。氛围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划线支票、保付支票等。
(3)银行票据。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并负责兑现,用以替代现金流通的一种票据。涉及到两个关系人,即银行(发票人)和受票人(持票人)。
银行汇票是由银行签发的汇款凭证,它是由银行发出交由汇款人寄给异地收款人,想只带那个银行兑取汇款的凭证。涉及到四方关系:汇款人,发票人(汇出银行),持票人(受款人)和付款人(兑付银行)。

8、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参考答案】:
如果个人偏好是凸型的,则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商品的某个初始禀赋来说,是一个竞争性均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任何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财富再分配,有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总体评价: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第二定理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意愿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但是收入的再分配或者财产的再分配是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尤其是对于人力资产的再分配问题。

9、冲销式干预与非冲销式干预
【参考答案】:
冲销式干预又叫“中和干预”,它是政府管理汇率的重要政策之一,也称冲销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干预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影响。
非冲销干预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另一种类型。
非冲销干预通常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从而改变国内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达到调整汇率目的的一种手段。
对外汇干预进行冲销和不进行冲销的影响有以下四种:当中央银行购入国外资产,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中央银行的国内资产不变;当中央银行购入国外资产,并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增加,国内资产减少,国内货币供给不变。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但不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和国内货币供给同时减少,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不变;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并进行冲销时,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则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不变。 
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非冲销干预达到调整汇率的目的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流动相对于利率变化的弹性越高,利率下降引起的资本流出量就越大,货币贬值幅度也就越大。而货币贬值的幅度越大,净出口额的增加就会越多,贸易顺差幅度就会进一步拉大,国民收入增长也会更加迅速。由此可见,资本的流动性越强,中央的非冲销政策就会越有效,对经济的促进也会越明显。

二、    简答题
1、试辨析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作用,使得人们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接下来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对需求的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想右下方倾斜则完全是源自另外一个原因:假定其他情况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将导致总支出水平的下降(上升)。导致向右下方倾斜主要源自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以及汇率效应的作用。
    (1)、庇古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动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
    P↗金融资产实际价值↘个人收入↘消费↘y↘
    所谓财富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通过影响财富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储蓄,最终影响消费 。例如,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货币、储蓄存款和债券等财富的实际价值便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通常定义为财富的名义价值与价格水平的比率),而财富实际价值的提高使财富的所有者不那么急于去增加其财富数量。于是,他们将现有收入中较小的部分用于储蓄,而拿出较大的部分用于消费。这意味着,现在对于每一个收入水平来说,消费量都增加了,即消费曲线向上方移动。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现象。
    P↗实际货币供给↘r↗i(r)↘y↘
    所谓利率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并通过实际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投资。例如,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将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通常定义为名义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比);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意味着人们手里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他们的需要。于是,他们将抛弃货币而购买债券。结果引起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
    从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到总需求增加,可以简单地看成是LM曲线右移的结果。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开放经济下,价格水平变动导致汇率变动从而造成总需求的变动。一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因为国内价格总水平上升之后,相比之下本国公民购买外国商品比较合算,因而进口增加,同时由于本国商品涨价之后导致出口会减少,这最终会导致净出口的减少,使得总需求水平的下降。二是物价总水平上升之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候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由于成本比较低,会使得国内投资减少,到国外的投资增加,这也会降低国内的总需求水平。
P↗M↗,X↘NX↘y↘
P↗本国生产成本↗资本外流I↘y↘  

    2、试述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参考答案】:
    (1)新古典综合派是用乘数加速数原理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其是以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广泛发展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其特点是:1)、认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和就业决定于货币总支出,即决定于私人和政府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而投资支出的波动又是影响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说,资本存量的多少和投资量的大小标志着并决定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循环变动,所以该周期理论又被称为资本存量调整理论。2)、这一理论是从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循环波动。3)、在分析方法上则是把凯恩斯的宏观静态均衡理论发展为宏观动态经济体系。
    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是内生的,即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者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者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投资、收入和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起新的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得收入进一步增长。经济周期中的阶段正是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者收缩的局面,这是新古典综合派对经济波动所做出的解释。他们认为,只要政府干预,就可以改变或者缓和经济波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政策刺激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加速数或者鼓励消费,反之则反是。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因为波动的原因不是来自经济内在力量,而是来自实际的、外生的事件,例如某种重要的投入(像石油)价格变动、自然灾害或者技术冲击(如新发明),因此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的不是对需求方的冲击,而是对供给方的冲击。
    (3)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重大干扰来自政府,尤其是政府的货币政策。其中新古典主义强调预期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不同影响。而且,新古典主义者对经济波动的看法不但强调预期与否,还强调时间的长短,即认为未被预期到的政策变动虽然能够引起经济的波动,但经过一定时期,经济总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而用不着政府的干预。相反,政府的干预反而会引起经济的波动。
    (4)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供给方面的干扰(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认为的)和货币方面的干扰(如货币主义所认为的)都可能成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他们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区别在于,他们不相信市场经济总是能够吸收各种冲击的影响而恢复充分就业,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中存在一种机制,扩大这些冲击并使得冲击的作用持续。因而,还是需要政府出面,通过适当的政策来缓和这种波动。

    3、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用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经济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甚至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主要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指纳税行为降低了税负人的收入,于是降低其购买商品的意愿和数量。即通过收入变化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假定消费者不改变商品间的相对偏好)。
替代效应:指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的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的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的商品。即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2)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来说,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使其增加,因为收入减少意味着要劳动供给者要维持原来的收入水平必须增加劳动;而替代效应则是由于征税使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下降,促使人们多休息而减少劳动供给。综合效应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比较。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可以说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如何消化劳动力剩余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增加劳动总需求,而且需要调整劳动需求结构,以增加就业机会和优化劳动力市场。
    (3)对储蓄的影响
影响储蓄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收入越高利率越高则储蓄倾向越大。
在利息不征税的情况下,征税对储蓄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征收个人所得税汇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同时减少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而征收利息所得税,则通过替代效应会引起储蓄产生的未来消费得到削弱,故人们会增加即期消费而减少未来消费,即在当期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而通过收入效应则会使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一般来说低收入者储蓄倾向较低,所以收入效应会减少储蓄。综合而言,征收利息税必然会降低储蓄。
而所得税和储蓄之间具有下列关系:(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而替代效应的高低则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累进程度);(2)高消费者的储蓄倾向一般比低收入者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储蓄的增加(同时说明了要增加消费应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所得税);(3)少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有助于提高储蓄水平。
以Keynes储蓄公式 分析可知:征收非利息所得税只影响可支配收入 ,而不影响其他因素,而征收利息所得税影响遍及储蓄倾向 (受消费者偏好习惯、利率水平、预期水平和利息税水平影响)。
中国当前的追寻目标不是增加储蓄而是增加消费。个人收入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并不能影响中国的储蓄水平,中国当前的高储蓄率不仅和中国人历来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国老百姓高度谨慎的预防动机有关,是典型的因为预防而储蓄导致边际储蓄倾向 过高,而这又根本决定于当前中国不完善的医疗、养老、教育和保险制度。
    (4)对投资的影响
鼓励投资的措施:允许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扣除投资项目的折旧和科研费用。
收入效应:因征收公司所得税会压低纳税人的投资税后收益率,投资会因此而减少;
替代效应:因征收公司所得税引起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导致消费者更加偏好消费而不是投资,如此导致的投资减少就是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为了避免征税对投资的压制效应,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一般政府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对投资企业进行优惠照顾,诸如:允许加速折旧,向后推移纳税义务;实行未分配利润减税或在投资退税,鼓励外企企业将利润留在国内继续投资;降低税率或定期免税。而为了鼓励海外投资,东道国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
    (5)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征收所得税有助于公平、征收累进所得税效果更加,而且随着税率越高效果更好;征收流转税有助于效率,但使中下层收入者税收负担过重。

4、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1)经常帐户差额。
    它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当一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顺差时,该国货币的汇率趋于上升;反之下降。
    (2)通货膨胀率差异。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高通货膨胀率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通货膨胀率还会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高的通货膨胀率使人们预期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疲软,从而通过货币替换将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造成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现实下跌。
    (3)利率差异。
    一国利率水平提高,可增加资本流入,抑制资本外流,从而改善资本帐户的收支,提高该国货币的汇率。
    (4)市场预期。
    这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当交易者预期某国的通货膨胀率将高于他国,实际利率将低于他国,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时,他们会预期该国货币汇率将呈下跌趋势,并将纷纷抛售该国货币及其所表示的金融资产,使得其汇率现实地下跌。
    (5)外汇干预。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汇率的短期干预具有更直接的效用。如中央银行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发表直接左右公众心理预期的声明等。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来影响汇率的变动。
    (6)经济增长率。
    在短期内,高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造成进口支出的大幅度增长,使得经常项目下逆差,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贬值;同时,经济增长势头好,则一国的利润率也往往较高,由此吸引国外资金流入,进行直接投资,使资本帐户得到改善。而从长期来看,高的经济增长率使人们的预期良好,因而有力地支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并且使汇率趋于上升。

三、论述题
分析开放经济中萧条的环境下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
    理论分析点: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两个都是IS-LM里面的内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以及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对有效性的分析;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会计恒等式CA=S-I、NIO=CA的分析;一国外汇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联动、与国债市场进而财政政策的联动等。[/BuyView]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考研辅导班模拟题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