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考研复习资料(精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两部分。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  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 _______ 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
6.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______,以教师为_______。
7.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8.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
9.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____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10.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 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1.水平测试和 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2.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__ ;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 _______ 。
13.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15.______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16.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_的教学。
1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
18.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9.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20.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___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1.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_________。
2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大类。HSK是一种_______。
23.HSK的全称____________,是为_______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______级。
2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____级。
25.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___。
26.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7.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___试题。
28.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29.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____________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____________分出来的。
31.记忆分为____________记忆和____________记忆两种。
32.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____________文化。
33.“中介语”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_________创造的语言系统。
34.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____。
36.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____________假说。
37.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38.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
40.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规律。
41.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等四个方面。
4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_的能力。
44.听力课一般分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__________。  
45.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____________等几种。
46.练习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_______等等。
47.____________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48.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49.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___。
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5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试题。
52.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____________和趣味性
53.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__________。
55.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5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8.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59.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       研究的重要领域。
A 语言学          B 心理学          C 教育学          D 对外汉语教学
2.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       。
A 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3.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A 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 普遍语法
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平,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       的教材。
A 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 功能——结构型
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     等。
A.普通语法假说    B.内在大纲假说   C.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       。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       组成的。
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9.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
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10.       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             D.课堂教学
1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12.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
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13.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1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
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15.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 
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结构主义语言学
16.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17.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学习   D.对外汉语教学

18.《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       。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19.功能法产生于       。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20.“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       ,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       。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21.认知法产生于       ,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2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       国,其语言学基础是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
23.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
   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       。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5.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26.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27.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8.强调在二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排斥机械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    。
A.认知法      B.听说法    C.直接法    D.功能法
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0.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
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3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       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32.保证       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3.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效度    C .区分度  D.准确度
3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       。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35.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
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实用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36.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37.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38.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       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       的纲领性文件。
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40.《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41.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       ,该刊物为       。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4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       。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43.“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讲,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      ,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教材编写  B.学习效果分析 C.语料分析 D.教学与学习
44.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45.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
    A. 观光期        B. 挫折期     C. 逐渐适应期    D. 完全复原期
46.第二语言教学法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自觉对比法属于       。
A.认知派            B.经验派        C.人本派        D.功能派
47.一外国留学生来中到医学院学中医前要先学一年汉语,他这一年所接受的汉语教育属于     。
A.汉语学历教育      B.汉语短期教育     C.汉语预备教育      D.汉语专业教育
48.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       。
A.英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法国
49.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
A.精讲多练      B.听说领先   C.学习者为中心       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50.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       。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51.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       的代表教材。
A.翻译法      B.听说法      C.交际法     D.视听法
52.如果是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       。
A.实用汉语课本    B.标准汉语教程   C.汉语会话301句   D.基础汉语40课
53. 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_______。
A.客观性试题  B.主观性试题  C.分立式试题  D.理解性试题
5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_______。
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语言技能类教材  C.语言知识类教材   D.文化知识类教材
55.强调在二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排斥机械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____。
A.认知法       B.听说法       C.直接法       D.功能法
5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_______。
A.客观性试题   B.主观性试题   C.分立式试题   D.理解性试题
5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______。
A.喜欢和讨厌    B.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动机和态度  D.沉思型与冲动型
58. ______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A.对比分析     B.偏误分析     C.中介语       D.普遍语法
5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顺序,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______的教材。
A.结构型       B.功能型      C.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60.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______等。
A.普通语法假说   B.内在大纲假说  C.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61.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62. 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
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三、术语解释题
1.教学模式:
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文化休克:
Cultural Shock“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挫折期和文化震荡症。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3.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4.迁移
迁移一般指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产生作用。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法、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技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起干扰甚至抗拒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干扰)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
5.中介语
美国赛林克提出的,Interlanguage,也译作“过渡语”或“语际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法学和认知心理学。
6.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制订的,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由基础、初中等(分为8级)、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7.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8.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一时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可分为三类:语际偏误、语内偏误、训练偏误。
9.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0. 功能教学法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其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教材《跟我学》。
1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
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12.水平测试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13.测试的反馈作用
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却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14.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 动机和态度
态度(attitude):为目标努力时表现出来的持久性。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包括对目的与社会和人的态度;对正在进行的语言学习的态度;对一般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态度。
动机(motivation)指行为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一般包括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
15.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就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16.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
17. 成绩测试
18. 测试的效度
20. 石化
21. 场独立性
22. 场依存性
23.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24.教学技巧
25.多媒体课堂教学
26.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27.区分度 
28.交际能力
29.认知风格
30.语境练习
31. 输入假说
32.跨文化交际
33.语言学习理论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教学? 
提示:(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就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并沐浴着中华文化,在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中,由于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就要小的多,而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占该,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与语言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实际上,第二语言校勘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校勘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
2. 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提示: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汉字教学的原则: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方面进行汉字教学;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或:先认读,后书写;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合体字;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教新部件要笔顺笔画展示清楚;适当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说明;注意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容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尽量做一些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词义;采用描写、临写、抄写等方式练习写汉字。)

3. 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提示:学习与习得的区分对改进课堂教学、建立学习与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法体系有很大启示作用。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学习则是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和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将学习与习得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途径而加以区分,打开了探索语言习得过程的新思路,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4. 简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提示:(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5.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提示:(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6. 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提示: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
改正句子,例如:a.我和 / 跟朋友见了〈一〉面。或 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 
“离合词”的教学对策: 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

7.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提示: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方式: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8. 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提示: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1)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2)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9.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提示:
同:(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异:(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10. 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提示:(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2)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3)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略(4)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略(5)语言习得过程不同。略

11.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示:偏误成因: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造成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正确的句子是:我每天晚上都散步。
教学策略或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并班主学习者克服偏误。比如,在上述例句中,教师要给学生正确运用动词重叠的方式及使用范围,并指出在“每天….都……”句式中不能使用动词重叠的原因。
其次,纠正偏误方法要得当,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更不要伤了学习者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是取法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

12. 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13. 8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提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14.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15.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16. 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17.举例简要说明考试的反馈作用。
18.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19.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提示:提问法:冲动型;对话法:冲动型;讲练法:场依存性;归纳法:场独立性;演绎法:场依存性、沉思型;交际法:容忍倾向;对比法:排他倾向的学生
20.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21.为什么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22.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都以会话为基本形式? 
23.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提示:可能有两种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
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2.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是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可能有两种看法:(答案仅供参考)
(1)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
(2)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
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

3.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提示:(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4.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
提示:
(1)以旧词释新词。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的理解词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
(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
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3)近义词比较,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词义的细微差别:比如“保护”和“保卫”,
词义的褒贬:比如“成果”和“后果”
词的用法:比如“或者”和“还是”
(4)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词义。
比如,讲”难怪“一词,教师可以举出几个例句:
难怪两个星期没看成他,他回老家了。
难怪教室里这么冷,原来没有暖气了。

5.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提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
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机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6.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7.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听说法产生于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听说法的主要特点: 
① 听说领先。它继承和吸收了直接法注重口语的特点,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以听说为重点,课文也多以对话形式展开;
②反复实践,养成习惯。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知识,较少知识性的讲解,提倡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性类推掌握语言规律,主张模仿、重复、记忆;
③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句型是教学的基础和中心,进行语言项目的替换练习, 反复操练, 以 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④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
⑤尽量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

8.认知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提示: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1)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2)主要特点:(教学原则)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②以学生为中心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
不足: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六、教案设计
设 计 综 合 课 教 案  1  
(教学对象:初级班   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去干什么?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  中:今天星期六,干嘛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  中: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  中: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  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  中:行,我现在就打。
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 ( 状态补语 )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 , 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
2.掌握功能项目: 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 ( 指出一到两个即可。)
(二)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
2.学习新课
3.生词学习
4.课文讲练 
①重点词语讲练:这么(“这么早”)、怎么 (“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 (“我现在就打”) 
②重点语法讲练(答出两个即可):A.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B.程度补语 (状态补语): 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 (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C.连动句(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③活用练习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6.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复习旧课:5分钟
生词学习:10分钟
课文讲练: 25分钟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 分钟
活用练习:1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 分钟
(三)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

根据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2  
(一)在语音教学中,你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分清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
    (二)课文
甲:开开电视,看有没有好节目。
乙:(打开电视)怎么不亮?
甲:插头没插上。
乙:(插上插头)屋子里太亮了。拉上窗帘。
甲:外边风太大,关上窗户好吗?
乙:关上吧。
1.上边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什么语法点? 
2.你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讲练这个语法点? 
(一)可让学生对着一张薄纸发音,如果薄纸被气流吹动了,说明是送气了,发的是送气音,反之则没有。
(二)1.带有“上”的述补结构短语,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目的。
2 用归纳法来讲练。教学步骤如下:
1)    提出课文例句。
2)    板书:例1插上(插头)、例2拉上(窗帘)、例3关上(窗户)。
3)    提问:“上”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4)    归纳学生意见,指出“上”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在句中作补语,修饰动词。
5)    板书;动词+上
6)    口头练习:
a)    锁上门
b)    合上书
c)    穿上大衣
d)    戴上帽子
e)    盖上盖子
f)    穿上鞋子
g)    写上名字
教   案   设   计  3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课时为90分钟)(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衣服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种好看。你看,就是这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要求: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训练重点。
参考答案
1.    教学目的
通过新课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比”和“有”、“没有”的比较句,并能在购物中运用。
2.    教学环节
○1复习旧课(5分钟)
○2学习新课(共约80分钟)
    生词学习(10分钟)
    课文讲练(25分钟)
    重点词语和语法的讲练(30分钟)
    活用练习(15分钟)
○3课文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3.    课文讲练重点
○1重点词语
比、(有)、没有、比较、长短、肥、正好、颜色、深(浅)、价格、贵、便宜。
○2用“比”的比较句
    用“比”的比较句的基本形式(肯定式、否定式)
肯定形式
A    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贵
否定形式
A    不比    B    形容词性成分
这件衣服    不比    那件    贵
    比出具体差别的用“比”的比较句
肯定形式
A    比    B    形容词    具体差别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20元
提问形式
A    比    B    形容词    多少?
这件衣服    比    那件    便宜    多少?
○3用“有”或“没有”的比较句
A    “有”或“没有”    B    形容词性成分
那件颜色    “有”或“没有”    这件    深
○4用副词“比较”句子(是用副词“比较”造句吧?)
这种衣服比较长
长短比较合适
(说明:如果把讲练重点放在诸如“试一试,看看;长短,大小;正好,就买这件;拿给你看看”等语言点上,也可以考虑给一些分)
4.教具使用和板书设计。(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考研复习资料(精编)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