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理解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答:(1)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2)教育内容的改革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3)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为法改革。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3.教学方法的内容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语言(2)实物(3)活动
4.范例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1)基本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范例性原则
5.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答:(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6.扼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7.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8.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1)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教学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3)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9.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答: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10.运用方法的基本要求:(1)要树立整体的观点。(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善于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1.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答:
12.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13.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答:(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观(4)形式观(5)情境观
14.扼要说明板书的意义与作用。
答:(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4)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胳。(5)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
15.简述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答:(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
16.教学技能包括哪些特点?
答:(1)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3)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17.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读科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18.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专业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学方法(4)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制定单元教学计划(6)编写教案。
19.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提问要有明确性。(2)要有计划性(3)要有启发性(4)要有顺序性(5)要有量力性(6)提问的方法要有灵活性。
20.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目标性(2)启发性(3)明确性(4)适宜性(5)多样性(6)普遍性
21.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22.简要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
答:(1)评价主体多元化。(2)获取信息丰富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间的合作。
23.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学生的参与状态。(2)交往状态(3)思维状态(4)形势状态(5)问题的生成状态。
24.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答:(1)永恒性(2)历史性和阶级性(3)相对独立性。
25.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政治制度制约着政治教育目的、性质、内容。(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重视典章制度,轻视生产知识。(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盛行体罚。(5)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7.简述教育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活化功能(3)文化选择功能。(4)文化批判功能。(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28.简述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
答:(1)西欧双轨学制。(2)苏联分支学制。(3)英国单轨学制。
29.简述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
答:(1)从纵向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再向分支型学制,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现代学制正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3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答:(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3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全面发展(2)全体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3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1)主体性(2)全体性(3)全面性(4)基础性(5)普通性(6)发展性
3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答:(1)社会依据:1.社会关系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产和社会技术的需要。(2)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2.人的需要。
3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答:(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35.简述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稳定性和可能性(2)顺序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具有关键期(6)发展个体的年龄特征。
36.简述教师应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基本内容。
答:(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广泛深刻的理解,并熟练掌握。(2)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3)纵向把握本学科知识。(4)掌握本学科认识和探索自然与社会的研究方法。
3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言语一语言能力(2)音乐一节奏智力(3)逻辑一数理智力(4)视觉一空间智力(5)身体一动觉智力(6)自知一内省智力(7)交流一交往智力(8)自然一观察智力
38.简述当代中小学生的主要特征。
答:(1)生理成熟明显(2)思维活跃(3)自我意识强(4)心理问题增多。
39.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2 / 5页
答:(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40.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答:(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起点过渡到终点因掌握的知识技能。(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承现提高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结果测量和评价。
41.简述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条件。
答:(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语言清晰(5)组织严密(6)积极性高
42.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4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1)备课(2)上课(3)课外辅导(4)教学评价
44.简述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地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交往过程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5.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境陶冶法(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46.简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方法。
答:(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答:(1)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3)教学管理为核心(4)制度管理
48.简述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答:(1)明确教学管理任务。(2)建立有效地班级管理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性。(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论述题
1.试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
答:(1)社会生活方式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比较低下鸱古代社会,以文化知识传承为目的,以典章制度、治术方略。经史文学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记涌为最典型的教学方法,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为培养年轻-代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为教学服务。(2)教学理论发展对教学方法变革的影响。随着学习理论以及儿童潜能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教学活动主体的中心逐渐转移儿童身上,教学方法研究的重点,由重视''教法''转移到注重学法''。(3)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变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几十年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迁,对教学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变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地发挥,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正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改变,导引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2、试述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答:(1)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全面发展是启发出教学目的的内容指向。主动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工具指向。(2)教学过程观:1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2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3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4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3)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4)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5)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3.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1)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学生要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项目、专题或主题,然后通过系列活动展开研究性学习,它不受教材的局限,不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目的。(2)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
第3 / 5页
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以''研究''或''探究''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调查、观察、考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和探究的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创新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目的,而经历过程,丰富经验更有价值,在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4.试分析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
5.试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1)以性质评价同等替代量化评价。质性的评价泛是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地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针
论述题
1.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答:(1)加强学习目的性地教育。(2)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3)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4)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5)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6)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7)科学用脑,合理用脑。(8)树立记忆的信心。
2.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答:(1)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3)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5)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6)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7)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8)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答: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干扰,教师的衣着打扮要朴素。(2)新异的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力求多样,赋予变化。(4)培养学生的兴趣。2.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正确组织课堂教学。(5)组织学生实际操作。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一开始上课,就要通过组织教学,''动员''学生的有意注意,建立起适当的情绪状态,接着通过提出新问题、新内容,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又要组织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逐渐被内容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课,他们的注意已经转为有意后注意了,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时,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因此又要堤出要求,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总之,一堂课就这样把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节奏的,互相交替着,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保持一定的注意。
4.试述如何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明确每个课题的具体目的和意义。(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新颖此。(3)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的积极思维。问题的情境:1.语言的提示2.活动的方式(4)适当开展竞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机。(5)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5.如何对中小学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答:(1)矫正错误的观念。(2)不要简单禁止,耍善于疏导。(3)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4)科学正面引导,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5)帮助学生扩大胸襟。
6.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答:(1)教师的认识能力。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2.要有分配的注意力。3.要有巩固的记忆力。4.要有创造性地思维能力。5.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6.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教师的情感。教师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态度。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2.教师要热爱学生(3)教师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必要条件。1.教师要有坚定性。2.教师要有果断性。3.教师要有自制力。
案例分析题
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凡是有意义,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因尽量付于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如果这样记忆效果就会好。总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意义识记。
2.学生在记忆材料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篇文章的开……请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4 / 5页
答:因为前后记忆的材料之间发生抑制而造成的。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部材料,它很少或几乎没有前摄抑制,它只受到后摄抑制的干扰。后部材料,没有后摄抑制的影响,他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要受两种抑制的共同影响,而首尾两端只受一种抑制的影响。所以,……
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识记材料听,为了提高识记的效果,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这一做法违背了记忆规律,学生识记材料的效果与实际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疲劳,反而降低记忆效果,''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做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丧失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了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