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2.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4.复发、再燃: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5.病毒性肝炎:由于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6.干性霍乱(cholera sicca):霍乱中一种罕见的爆发型或称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7.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罹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一、肝炎的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所致肝炎 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可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2.感染中毒性肝炎 如流行性出血热、姜虫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肝病、急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主要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药物性肝损害 有使用肝损害药物的历史,停药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
4.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大量饮酒的历史,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
5自身免疫性肝炎 主要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病。PBC主要累及肝内胆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破坏肝细胞。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和病理组织检查。
6 脂肪肝及妊娠急性脂肪肝 脂肪肝大多继发于肝炎后或身体肥胖者。血中甘油三酯多增高,B超有较特异的表现。妊娠急性脂肪肝多以急性腹痛起病或并发急性胰腺炎,黄疸重,肝缩小,严重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尿胆红素阴性。
7.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s disease 血清铜及铜蓝蛋白降低,眼角膜边沿可发现凯—佛环。
二、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5点; 药物和机制:干扰素a、核苷类似物
目的:1.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2.改善肝功能;3.减轻肝脏质病变;4.提高生活质量;5.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
药物:1.干扰素a: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它主要通过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因子起作用,在多个环节抑制病毒复制。
2.核苷类似物:目前仅由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作用于HBV聚合酶区,通过取代病毒复制过程中延长聚合酶链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终止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三、流行性出血热的五期经过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第4-6病日,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出现。心率增快-预示休克的发生,持续数小时至3天,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有关。表现:短暂低血压或明显低血容量性休克。
少尿期:一般发生在第5-8日,大多2-5天,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多尿期:多在病程第9-14天,持续1天-数月。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可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多尿后期。可出现脱水,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尿量恢复为2000ml以下,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基本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四、HIV公认的传播途径:性、血液、母婴、其他。
1.性接触传播 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等体液也含HIV。性接触传播史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摩擦所致细微破损即可浸入机体致病。
2.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受感染。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
4.其他 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也可受染。
五、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ART治疗定义+四类药物。
是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罹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四类ARV药物。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3.蛋白酶抑制剂;4.进入和融合抑制剂。国内目前主要是前三类。
六、伤寒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依据
1.流行病学特点: 当地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疫苗的预防接种,是否有过伤寒史,最近是否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胃肠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3.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试验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七、菌痢慢性化的原因:人体因素、细菌因素(我觉得好像是多选题,大家也可以像大题样背)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菌痢慢性化的原因大致包括两方面:1.人体因素:如原有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病、肠道分泌性IgA减少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或急性期未获有效治疗;2.细菌因素:如福氏志贺菌易致慢性感染;有些耐药性菌株感染也可引起慢性痢疾。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
检疫期限:最长潜伏期
大肠埃希菌所致的败血症不正确的:E皮疹和关节症状or C、迁徙病症(球菌比较多见)---貌似还是选E
关于败血症病原学检查不正确的是:C采血---听不清楚在说什么,反正就是采血的方式不正确
坏死性皮疹常见于:C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败血症病死率最高的是:E念珠菌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是D 吸入羊水
金葡菌败血症不是症状的是:E感染性休克较多见(阴性杆菌较常见)
引起临床上凶险发作最常见的是:恶性疟原虫
确诊疟疾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是:血涂片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必须: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孳生、人畜接触疫水 目前我国治疗血吸虫病采用的药物:吡喹酮
有助于诊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最早出现)
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佳措施:D乙肝疫苗注射
HIV感染的细胞:CD4细胞
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补液
流脑、乙脑急诊时有重要诊断依据的变化时:流脑皮肤瘀点瘀斑
18岁女性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自觉症状,体检肝功能正常,次年五月重型,因发热无力,恶心,巩膜黄染住院,转氨酶两百,血清总胆红素>17.1。。。还有什么抗原抗体阳性的: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合并化脓性甲型肝炎
某男7岁,因急性腹泻两小时住院,急性急性腹泻共11次,黄色水样随即转为米泔水样,无腹痛及里急后重,体检血压。。脉搏120次/min,大便镜检阴性,可见穿梭运动的。。:霍乱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