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的概念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陈庆云的定义就是把人家的“价值”替换成“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易研教育注:本章是陈庆云的利益政策学的内容,11年真题考察过)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在对伊斯顿的定义作过修正之后,公共政策就被看作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了。那么,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1.虽然有了上面的定义,但陈庆云认为他对伊斯顿的修正还包括对公共政策职能的扩展上,也就是说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社会利益,还要实现和增进社会利益,换句话说,利益的分配是需要基础的,是动态的,不增进利益又去分配什么呢?
2.所以,伴随并对应着社会利益的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公共政策的过程相应的以完整的姿态出现。只有把选择,整合,分配,落实,增进这几点结合了起来,才是“动态的”3.利益选择:选择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利益,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一致的利益,自然不可能完全公正
4.利益整合: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把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5.利益分配:往往是使一部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另一部分人失去利益。
6.利益落实:其实就是政策的执行程度,也就是分配后的利益的实现程度了。好的政策不能落实的例子很多,这也是后来人们对政策执行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识加深的根本原因。
7.增进社会利益: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社会利益。后者更多地是效率问题,前者往往是公平问题。
8.最后,陈庆云说如果不考虑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可以被界定为政府为了实现在特定时期的目标,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附件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复习笔记.docx
docx
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