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 复习资料 绝对原创 考试必过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现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的学科。
2、教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 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表达的预想结果。
4、课程: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项活动的总称。狭义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5、显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显现给学生的课程。
6、隐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显现给学生的课程(校园文化重建)。
7、德育:教育的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的形式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认识、体验、身体力行把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8、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规律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9、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体系。
二、选择题
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生物起源论(3)心理起源论(4)劳动起源论(5)交往起源论。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5、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
6、课程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是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探讨教学规律,对于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即(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师生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得规律。
8、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①讲授法:②报告;③谈话法④讨论法
(2)榜样示范法历史的伟大人物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③家长与教师④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和先进事迹
(3)情感陶冶法①人格感化②环境陶冶③艺术陶冶
(4)实际锻炼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
9、通过各项教育活动进行德育:(1)、共青团少先队活动(2)、课外教育活动(3)、校外教育活动。
10、实用主义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11、教育与人的发展四因素:遗传、主观能动性、环境及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发展及特点?
答: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独立—多样化”的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奴隶社会到17世纪)在这一阶段中,人们根据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与哲学、政治、伦理、文学、宗教以及艺术混述并没有形成独立研究和论述教育的意识,这便是教育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独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论述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化、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学科等不断的为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2、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答:(1)、教育学的理论深化及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发展;
(2)、教育学内容的分化与综合,从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3)、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进步,第一、定量与实证研究受到重视,数据处理更加规范,研究成果的可信性和应用操作性有较大提高,并注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第二、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应用有所突破,史研究水平和层次都得到了提升,第三、研究方向趋向多元化,第四、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的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3、简述教育学的历史形态。
答:农业社会形态1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4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内容封闭保守与劳动生产相分离,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管属于死记,5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的认识。
信息化特点: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强化3、教育国际化的本土趋势日益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全面化的教育改革理念。
*********************
5、简述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的国际化(4)教育的终身化(5)信息化(6)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6、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一、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维护、巩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人口功能:是指教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人口结构以及促进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作用。
7、简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答:(1)教育促进社会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社会、掌握社会规范标准,学会履行社会角色,逐步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并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2)、教育促进个体的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体的个性化是当今社会的理想目标。
8、影响课程的因素?
答:(一)社会:社会对课程的影响是深刻的,课程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社会中的课程是不同的。
(二)学生:是课程的学习者,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规律必然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三)知识:知识是学校课程内容更的重要来源,知识是课程的本质,知识在不断增长是学校课程内容更新的重要动力,促进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知识类型的划分为学校课程门类结构也提供了依据。
9、一、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2)学校内部的特点:a教师b校长c学校外部因素。
二、课程的类型包括:课程的类型遵循一定的标准划分的课程种类: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四)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0、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步骤)?
答:一、选择话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二、制定计划:可使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方法和研究进度,更顺利的完成任务提供保障;三、实施研究:开始对所研究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工作;
四、分析整理:认真对各种资料尽量记录,选择、分类并将收集的资料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
五、表述成果: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产物。
11、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
四、材料分析题
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材料或论述题)
答:特点:(1)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主要强调双方人格的平等,主要指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思想等各方面的互动分享,只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首要前提。
(2)“尊师爱生”,是否热爱学生是判断教师道德的标准。3对话合作,在对话合作中,师生之间便会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为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
(一)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的理念: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平等、宽容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改变教育方式,从授受式教育走向对话式教育:教师的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它涉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型的对话式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产生思想的火花,呈现出固有的视角所看不到的美好,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融为一种。
3、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手段与方法?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4)提高教师自身魅力(为人师表应起模范作用)
五、论述题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原则)
答: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
要求:其一、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二、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的联系实际,其三、加强实践性环节,注重发展学生能力。
2、启发性原则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的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以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其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其二、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加自我认识和总结)
3、因材施教原则
答:指教学既要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并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其一、充分了解学生,其二、尊重学生的差异,其三、面向每一个学生(加认识和总结)
4、教学方法的分类?
答: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出发,把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类:
(一)以语言媒介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四)以自主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
5、评述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它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一。优越性(1)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2)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实而有完整的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4)在班级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合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项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5)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二、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3)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5)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6)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7)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总结和认识)
6、教学工作的实施?
答:(1)、备课{三写}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备媒体: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媒体,在选择各种教学媒体要概括教材内容做最恰当方法,而选择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是最好的媒体。
(2)、上课{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学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明确目的、内容正确、方法恰当、语言清晰、组织有序、板书整洁}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批改要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的基本原则。
(4)、课外辅导: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改进学习方法、启发思维、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环节。
(5)、学生成绩评价:作业、考试与测验、口试、学生成长记录袋。
7、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包括:
(1)明确教育结果(2)选定研讨采用的文本
(3)教师提出一个良好的问题(4)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后设计简明的记录表(自我发挥)
8、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5)教师劳动的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9、班主任的职能:
(1)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2)确定班级成员的角色位置
(3)建立融洽的班级内外关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5)营造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
10、教师教育研究:是以教师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过程。
11、一项教育研究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3)查阅文献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研究成果表述
12、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质的研究


唐延超补充内容
8、当代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生活
(2)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 
(3)从国家主义到国际化教育
(4)从阶段教育到终身教育
9、信息社会教育化的特点
(1)学校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理解
(3)教育国际化本土化明显
(4)教育的终身和全民化理念凸显                                        
10、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2)有助于掌握教学理论,熟悉教育的实践规范
(3)有助于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
(4)有助于其他教育理论的学习
11、学生的本质特点
(1)主动系统学习间接经验的人
(2)具有完整性的人
(3)是成长当中的人
(4)是发展中的人
(5)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2.教学的概念
教学就是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一种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
13、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2)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
(3)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
(4).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4、、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量力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启发性原则  (8)教育性原则  (9)反馈调节原则
15、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京的集体教学,他有规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室和学生,并要求教师根据国家眼球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
16、基本特征:(1). 班  (2). 课 (3)时   
评价:(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学能量,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它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17、 教学策略的含义
   一般认为,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并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所使用的方法和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管理等 。
18、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9、、教学方法的特点是:(1)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2)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3)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影响和制约;(4)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20、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采集或网友投稿提供,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如果资料有误与官方发布不一致,请与官方最新发布为准,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如果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删除。
维权指引 | 权限说明 | 下载说明 | 内容投诉
考研云分享 » 中学教育学 复习资料 绝对原创 考试必过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

加入会员,每天进步一点点
·会员权限 ·加网盘群 ·加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