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部分
【考研云分享”】
第一套
34.
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2.为什么“大胆猜想”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
【参考答案】
(1)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也包括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公众号:考研云分享;kaoyany.top”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第二套
34.
(1)山火与森林“既相克,也相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原理?
(2)“顺其自然(燃)”的山火管控理念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启示?“考研云分享”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山火与森林相克相生的关系正是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规律。“考研云分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黄石国家公园认识到火是生态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并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对山火进行合理管控,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考研云分享”
第三套
34. “考研云分享”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为什么“注意力不等于事实”?12.结合认识论原理,谈一谈应该如何避免“注意力陷阱”。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因为感性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不深刻这一局限性,所以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制裂这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考研云分享”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勇于实践,深人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此外,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四套
34.
1.材料1中提到的“变则通”的思想体现了哪些辩证法原理?
2.从辩证法的角度,如何理解材料2中“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的做法?【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考研云分享”
(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在诸多矛盾中有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处于服从地位的次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在分析和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关键少数”也要管“绝大多数”。
第五套
34.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
2.结合材料3,说明为什么“人民是阅卷人”?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其中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六套
34.
1.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改革发展,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2.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说明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因此,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七套
34.
1.为什么一个错误的工具可以带来一个伟大的发明?
2.当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错误或失败时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在测试记录心跳的机器原型时拿错一个零件导致了失败,但放到另外一个情景下,这个错误的零件就可以成功地调节心跳,治疗心脏病患者。(注:也可以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角度回答,如何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二者的相互转化。)
(2)在实践活动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失败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化失败为成功。在这个故事中,格雷特巴赫正是把一个错误的零件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意外发明”。
第八套
34. “考研云分享”
1.如何理解“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2.结合材料说明逻辑证明与真理检验的实践标准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己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门捷列夫可以通过逻辑证明预测出尚未发现的元素,甚至纠正实验的准确性,但最终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还是要通过实践来证实。
毛中特部分
【考研云分享”】
第一套
35.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考研云分享”
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3.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时,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考研云分享”
(2)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考研云分享”
(3)“考研云分享”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第二套
35.
1.为什么说“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考研云分享”
2.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第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第二,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炮高。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2)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第二,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在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的。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考研云分享”
第三套
35.
1.说明材料1中重要论断的内涵,分析这一论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3,为什么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断表明,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一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和政府的形象说法。两只手都要用好是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竟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实施
“证照分离”改革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举措。
第四套
35. “考研云分享”
1.中国开放的大门为什么要越开越大?
2.为什么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第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面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人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考研云分享”
(2)第一,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加速演变,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第二,从国内看,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对外开放工作必须把握的主攻方向。
第五套
35. “考研云分享”
1.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新时代党的建设为什么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参考答案】
(1)第一,这是由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根不性作用决定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第二,这是深入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进人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第三,这是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必然选择。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2)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政治建设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根和魂,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要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六套
35. “考研云分享”
1.为什么中国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2.中兴公司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3.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参考答案】
(1)第一,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第二,中园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只能是大而不强。第三,历史性交汇期是严峻挑战也是历史机遇,不能擦肩而过。
(2)中兴公司事件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3)第一,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第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第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四,倡导创新或花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第五,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七套
35. “考研云分享”
1.结合材料1、2,说明为什么“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第一,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围之要。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围家现代化。第二,当前我围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第三,振兴乡村,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同时,要按规律办事。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第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第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考研云分享”
第八套
35.
1.结合材料2,说明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材料2表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狈0。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史纲部分
【考研云分享”】
第一套
36.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一制度?
【参考答案】
(1)中国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考研云分享”
(2)这一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第二套
36.
1.十月革命为什么会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选择”?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十月革命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第,十月革命启示中国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的思想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考研云分享”
第三套
36. “考研云分享”
1.如何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参考答案】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涉及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坚持僵化思想,一切从本本出发的问题,因此,它是个思想路线问题,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这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考研云分享”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第四套
36. “考研云分享”
1.如何理解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为什么说“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需要我们深人思考的重大问题”?
2.党应该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
【参考答案】
(1)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实际上是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能否继续保持以及如何保持革命精神,避免“兴勃亡忽”“人亡政息”,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我们党还要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切,就使得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成为需要我们深人思考的重大问题。“考研云分享”
(2)第一,从国家的层面讲,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尤其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第二从党的层面讲,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敢于自我革命,把党内监督放在第一位,解决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问题,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五套
36. “考研云分享”
1.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最大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为什么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第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第二,十一属三中全会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十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第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研云分享”
(2)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完成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第六套
36. “考研云分享”
1.分析材料1中“结果都行不通”的原因。
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答案】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决定的。一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二是因为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畜强的香产阶级共和国。三是因为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2)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考研云分享”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
第七套
36.
1.19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为什么会兴起维新运动?
2.维新派“无力回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维新运动的天折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第二,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第三,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第四,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措开米。“考研云分享”
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戊戌维新的天折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八套
36. “考研云分享”
1.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2.结合材料1、2、3,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3.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反抗强圈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以血肉筑起新的“长城”,“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的抗日战争铸就奇观、壮举的原因在于: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第三,全民族抗战是重要法宝:第四,这一奇观、壮举,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考研云分享”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而且,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思修部分
【考研云分享”】
第一套
37.
1.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2.说明宪法宣誓制度人宪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第一,我们党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二,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第一,在宪法中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对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进行宣誓的制度突出了宪法所具有的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有利于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在内心深处尊重宪法,在工作中首先想到宪法,避免出现违反宪法的行为。第二,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不仅包括根据宪法制定法律、进行宪法解释等,还包括宪法宣誓。这也是宪法实施有别于其他法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三,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考研云分享”通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这种仪式化的程序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对人民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第四,通过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可以塑造公众的宪法信仰、法治信仰,在全社会烘托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氛围。“考研云分享”
第二套
37.
1.为什么说“答案正在于如何拴释‘平凡’二字”?
2.王继才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王继才三十二年如一日,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以行动兑现了“要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的人生承诺,用生命书写了守岛卫国的不凡华章。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王继才,代表了我们身边千千万万辛勤奉献的普通人,他们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闻书写人生篇章,是国家真正的英雄。“考研云分享”
(2)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时代在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平凡的英雄。每个人要把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日常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那就是不平凡。每一个人都站好自己的岗,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当人人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肯钻研、下苦功、立新功,民族就会更有希望。
第三套
37.
1.结合材料1、2,指出材料3的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叶挺创作的《因歌》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四歌》内容所凝聚的民族历史记忆,是当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我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案涉视频对《囚歌》内容进行篡改并通过网络平台快速传播,不仅侵犯了革命先烈及其后人的人格尊严,也严重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感情:英雄烈士名誉不容亵渎。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是法治的亮剑,充分彰显了依法惩治侵犯英烈名誉行为的坚定决心:也是严肃的警示,向泛娱乐化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歪风邪气坚决说不,对于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光辉形象,崇尚英雄,敬仰先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考研云分享”
(2)网络空间也是公共领域。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守法律,讲道德。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对挑战法律底线、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要加以惩罚和制止,切实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考研云分享”
第四套
37. “考研云分享”
1.为什么说“每一次司法公正都会温润人心”?
2.最高法的报告提到这两起“小案”提供了什么启示?
3.结合材料2、3,说明如何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推动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
【参考答案】
(1)因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保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会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律不是镌刻在大理石上,而是铭刻在公民心中,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司法公正既会温润人心,也会增强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考研云分享”
(2)最高法的报告提到这两起“小案”,体现了最高审判机关对于那些直接影响社会风气、万众关注的个案的重视。两起“小案”的公正判决,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见义勇为者敢为,从而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
(3)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一是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应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二是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使道德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
第五套
37. “考研云分享”
1.结合“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的启动,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如何让信用的黏合剂“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红利”?
3.说明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要求。
【参考答案】
(1)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园无信则衰。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考研云分享”
(2)要让信用的黏合剂“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红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加强集中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让失信者付出高价,让守信者享受红利,提全社会诚信水平,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
(3)在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从业者、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乳根立足的基础。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命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考研云分享”
第六套
37.
1.如何理解宪法法律至上?“考研云分享”
2.为什么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宪法至上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作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第一,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二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第三,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2)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可以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在依法治围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和保障,从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第二,它鲜明地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从而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蚀。第三,它鲜明地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有利于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可法原则。第四.它要求人人都严格依法办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七套
37.
1.如何理解“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2.说明红色基因的道德内容,阐述为什么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要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围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道德方面的“红色基因”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第四,树立社会新风:第五,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它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第四,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八套
37. “考研云分享”
1.宪法修正案为什么要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人宪法?
2.人生的扣子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何扣好?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也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第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第三,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要让理想信念萌芽得更早些。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鹊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抓好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当代部分
【考研云分享”】
第一套
38.
1.为什么说“一带一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21世纪的一项开创性倡议”?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考研云分享”
【参考答案】
(1)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面对挑战,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为了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动能缺乏的问题;为了解决全球治理滞后的问题;为了解决发展失衡的问题。可见,“‘一带一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21世纪的一项开创性倡议。” “考研云分享”
(2)首先,从历史经纬看,“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相比,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它传承了2000年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说年轻,是因为它诞生于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其次,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代美苏争霸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色彩,而“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互联互通倡议。最后,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分界线,主要针对西欧国家,排斥苏联东欧阵营,而“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只要各国有意愿,都欢迎,大家一起干。“考研云分享”
第二套
38. “考研云分享”
1.结合材料1、2,指出材料3中美国政府所持态度的错误所在。
2.为什么说“美国一部分人宣称的‘美国吃亏论’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答案】
(1)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对华挑起大规模的贸易战。这是霸凌主义对世界的挑鲜,不仅严重威胁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给世界经济带来失序风险,贻害全球。美国实行贸易霸凌主义,不仅达不到目标,反而会引火烧身,自食其果。
(2)美方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借口之一就是美国对华贸易有巨额“逆差”,美国“吃亏”了。美方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对华货物贸易出现“逆差”,这是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是多重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结果。第一,这是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必然结果。第二,这是中美产业比较优势互补的客观反映。第三,这是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生产布局变化的结果。第四,这是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结果。第五,这是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结果。此外,美国统计方法相对高估了中美货物贸易逆差额。美国无视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多方面因素,片面强调两国货物贸易不平衡现象,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考研云分享”
第三套
38.
(1)为什么说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如何认识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
【参考答案】
(1)中非有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中国在合作中,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非双方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国与非洲共建“一带一路”,也是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中国与非洲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与非洲共同发展之中,并以自身发展促进非洲的发展。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是对中国的恶意中伤。“考研云分享”
第四套
38. “考研云分享”
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答案】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坚持合作共裹,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第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考研云分享”
第五套
38.
1.结合材料1、2、3,说明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文明观?
2.说明应该如何认识“文明冲突论”?
【参考答案】
(1)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考研云分享”
2)《文明冲突论”认为各种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即“文明优劣论”);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包括某些恐怖主义事件,是因文明的冲突引起的。这种理论的实质是主张西方文明中心论,把西方文明的全球化看作解决不同文明差异的根本出路(即“普世文明论”)。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只要乘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考研云分享”
第六套
38.
1.结合联合国的成立,说明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
2.当前世界为什么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
3.应如何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考研云分享”
(1)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它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一座里程碑。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确立了国家关系领域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念,是对旧有国际秩序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反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禁止各国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人类社会第一次尝试寻求建立全球范围的多边协商机制来维护和平: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将主权平等原则扩大到全球,使战后和平与安全获得重要保障。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是支持和践行多边主义的最主要平台。
(2)联合国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是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政策。“考研云分享”
(3)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必须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还应当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联合国宪章》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联合国改革应有助于增强联合国协调各国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改革应是全方位的,应在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均衡推进,特别是推动在发展领域取得积极成果。
第七套
38. “考研云分享”
1.说明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
2.如何认识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中国对朝鲜羊岛核问题的立场就是“三个坚持”: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半岛核问题。中国决不允许半岛生战生乱,提出了并行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双轨并行”思路,以及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的“双暂停”倡议。“考研云分享”
(2)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一直发挥建设性作用。当前朝鲜半岛呈现的积极局面与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对半岛政策的一贯性,以及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中国方案,凝聚了各方合力,使相关国家在只按自身利益量身打造的政策屡屡碰壁之后,不能不考虑向中国原则靠拢。也正是因为中国政策体现的共同安全理念能够最大程度覆盖各方长远利益,地区格局和不同安全关切才不致过于失衡加剧冲突对抗。在半岛问题上,中方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并相信朝韩双方能够落实好此次领导人会晤共识,持续推进和解与合作,合力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
第八套
38. “考研云分享”
(1)结合材料1、2,说明应如何看待“金德尔伯格陷阱”。
(2)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考研云分享”
【参考答案】“考研云分享”
(1)首先,“金德尔伯格陷阱”论与“霸权稳定”论一脉相承,都认为世界秩序的维持需要某个国家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毫无疑问,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但国际社会并没有要求美国一国单独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承担国际责任,只是要求美国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不再逃避和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尽量举例:美国近两年中已经陆续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甚至退出与俄罗斯签订的《中导条约》等。)其次,“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明显低估了中国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的决心与行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积极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尽量举例:中国目前已经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捐款的第二大贡献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中国致力于世界热点地区问愿如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世界难题的解决。中国针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提出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中国还通过领导人出访、出席以及主办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考研云分享”
(2)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首先要抛弃冷战思维和零和观念,树立共赢理念。尤其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必须加强合作。其次,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人类走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应对的问题更加多元复杂,单靠一国或几个国家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考研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