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类
考研政治客观题很重要,且错一个少4分,禁不起大家折腾。因此,要想政治高分,客观题必须少失分。下面教大家一些技巧,先来看政治案例类选择题怎么做。
案例型试题主要是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的哲学部分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其他子科目出现案例型试题的可能性比较小。案例型试题的特点是题干是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是一个故事、寓言、事例,也可以是一句名言、诗句等,选项则是抽象的哲学原理或者思想道德准则、规范。
2011年第1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题来讲解他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一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案例型试题,正确选项是C。
案例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判断一定是正确答案。很多同学做惯了推理型试题和概念偷换型试题,做案例型试题的时候也谨小慎微,把每个选项都自己研读,反而会把自己绕进去。比如2011年的第1题,相信绝大多数同学第一判断一定是C项,但是很多同学不敢选,非要把另外3个选项都琢磨一遍,结果发现另外3个干扰项与题干也有联系,纠结半天还选了个错误项。案例型试题本身并不考查大家对选项原理、准则的精确把握,而是考查大家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中国学生最擅长的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大家小时候看电影看到一个新人物出现了,一定会问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这就是典型的从具体到抽象的上切式的思维。所以大家在做案例型试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第一判断选择就可以,千万别多想,也不要纠结。
案例型试题的复习方法叫不复习,并不是所有的题目解题都需要复习的,案例型试题并不考查原理、准则、规范本身,考查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不需要刻意复习的。
二、评价分析类
题型特点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最多,所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解题诀窍
对这种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
(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项是否正确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
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界定此题是一道评价分析类试题。再次界定考查的知识板块是马哲中的认识论部分,最后界定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这是针对这种评价分析类试题的“三段式推理法”。推理到这个程度,这道题就容易多了,我们在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时候,第一个点就是要肯定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中,符合这一论点的只有第三个选项,所以,答案就很明显了。
三、因果关系类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
、“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
,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这道题目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题干设置,我们能分析出此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解题诀窍,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根据这种分析诀窍,很容易挑选出正确答案。劳动力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正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案C就可以选出来了。
四、比较异同类
题型特点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解题诀窍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看备选项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入选。
在做比较关系型选择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有:(1)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注重题干或备选项中的某一个观点,却忽视了“比较”这个最重要的环节。(2)对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了对备选项中偷换概念的辨别。(3)忽视观点或现象的“条件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观点具体判断。
这个没有电子版吗小编
自己复制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