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暨大新传学硕复试小小经验
3月末的成都寒意未去,完成了“非主流”学院的毕业答辩,终于等到了暨大新传学院的复试通知书,坐上东去的火车,开始了这次“复试之旅“。
广州气温渐高,下火车明显感到一股热气涌上身,本以为接下来几天会是艳阳高照,却没料到狂风暴雨的光临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这次暨大新传学硕复试线是360,上线的共有59人,44个录取名额像胜利的灯塔在催促大家做最后一把努力!
31号开始的复试从30号就变得忙碌起来。按要求30号要完成报道、心理测试、体检三项任务并在复试通知单上盖好相应的公章才算完成了准备工作。但因时间紧凑人数众多,许多同学都未完成体检,本人也是在复试完的1号才完成检,当然这并不影响参与复试。
不过报道和心理测试还得在30号完成。难道是广州的老天故意要为难大伙?从这天起,雨就一直下。下午从学校正门对面的7天酒店出去,狂风夹杂着暴雨让我此 等没伞的男DIORS情何以堪,只能披着冲锋衣硬着头皮往外闯。无奈这一路上街道的排水功能令人汗颜,面对几十厘米深的积水,犹如长征的战士毫无顾忌的就 蹚了过去,结果只能是从鞋子到内库都湿透了……来到曾宪梓科技楼,队伍都排到门外了,等了近两小时才拿到号走进机房,399道选择题半小时内做完
按复试要求,31号上午8:30到10:30是专业笔试,10点40到11点40是英语笔试,下午的面试从1点半开始。早上7点30出门,又是风雨交加, 又是湿了一身,有些狼狈的来到了教学楼的1002教室。40人一个考场,按编号依次坐下,我是33号,坐在了第一排。经历了初试的“大风大雨”,复试笔试 心态平静了很多。监考是两位研究生师兄师姐,他们将试卷发下我第一时间浏览的题目。专业笔试试卷总共4道题目,满分100分即每道题25分。第一道题是给 出一段关于传媒多元化角色的引语,就自己对传媒的角色看法和见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第二题的题目是网上有个流行的说法:“管理这个国家的人看 《人民日报》,想要管理这个国家的人看《环球时报》,自以为管理这个国家的人看《南方周末》。”你怎么看这个说法?;第三题给出一篇关于“首届青年创意创 业大赛复赛”的消息,就消息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评论。第四题是就“xx大学手机报策划大赛”设计策划方案,包括手机报定位,内容,营销方案 等,全文不少于500字。要在两小时内做完这四道题目,除了写字的速度要快些,还得用更少的时间思考后来下笔,边写边想后面要写的内容,做下来会有种大脑 缺氧右手酸的感觉。专业笔试完休息十分钟后,大脑必须从中文模式转换到英文模式了。英语笔试有两部分题型,第一题是汉译英,两篇中文片段二选一,20分,
第二题是问答题,有三道英文问题,从中选择两道题目回答,每道题15分,英语笔试总共50分。汉译英第一篇材料关于经济形势,第二篇材料关于韩剧的发展, 两篇材料各自的中文文字大概200左右,相应的英文单词数也是200字左右。问答题笔者选做的第二三小题,第二小题是“你认为新媒体怎样改变了中国媒体结 构?”第三小题是“你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有什么关系?”做题中不用太去抠单词,只要表达顺畅意思到位既可,过于纠结某个单词或华丽的表达,反而太占时间, 一个小时可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笔试完了中午上暨大食堂吃了顿没吃饱的饭,就准备下午的面试了。规定1点半开始的面试,磨磨蹭蹭快两点才开始。笔者分在第二组,编号为21。英语面试在 文科楼610,专业面试在609,由于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同时进行,所以从1到17号按顺序先专业面试,34到18号先英语面试。这样笔者就要先进行英语 面试。每当一位同学从面试教室出来,其他同学便纷纷上去问那位同学老师都问了些啥题目。我觉得没必要去问,这样反而让自己更紧张了。差不多快4点才轮到我 英语面试,走进教室看到两位面试老师,一男一女,还有一名记录员。女老师让我坐下后,男老师便让我用一分钟作自我介绍,我简单的将自己的姓名,家乡,本科 学校,专业以及大学的经历说了一遍,差不多就1分时间。之后老师便开始提问。男老师应该是外国语学院派过来的,我能注意到他面前有一张写着问题的纸,他便 参照这张纸提问。但是很恶心的是这位男老师说话声音很小,有点装深沉的感觉,而且语速很快,有道问题我都没听清,还是旁边的女老师重述了一遍。具体问题来 说,男老师问了我读研的话有什么研究学习计划,有没有学过统计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自我介绍时说我对舆情感兴趣,女老师便让我解释什么是舆情。这些问题笔 者在之前都没有预料到,所以只是吧吧几句完事了,英语面试下来也就3分来钟。英语面试后那边专业面试也差不多,自己更放松了,毕竟用中文说话都说20多年 了。走进专业面试的教室,5个老师坐在进门左手,用一张长桌子隔开的对面放着一把椅子。说了句“各位老师下午好”后便就坐了。每个老师面前都有个名字牌, 我只注意到李苗老师和蒋建国老师的名牌,因为他俩坐在我的正对面。还好每位老师脸上都是微笑着,自己便更放松了。蒋建国老师说“可以开始了”。于是我便自 我介绍。当我介绍到自己家乡时,我说道有两位名人,一位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另一位大师是陈寅恪(kè)。蒋建国老师这时打断了我,说“是陈寅恪 (què)”,我下意识的回应了一句,“是陈寅恪(kè)”,蒋老师左手边另一个戴眼镜的老师说“这个有争议”。蒋老师不依不饶的“就是陈寅恪 (què)”,我反驳道“我去过陈寅恪(kè)在修水的老家,他家里的人都是念恪(kè)的。”蒋老师闷闷的苦笑着没有说话。不知道这个插曲是福是祸。也 许会有人认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顺应老师是必须的;但或者,一个大度开放的老师更喜欢不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之后我表达了自己对舆情的兴趣。自我介绍往 后,因为修水是九江下面的一个县,最右边那位笑嘻嘻的老师问我九江出了哪些新闻界的名人,当时我就想到了黄远生,老师让我再想想一个比黄远生更出名的,我 实在没想出来,就说“实在一会儿没想到,还请老师多多指教。”老师说是徐宝璜,我连忙说“谢谢老师指教!”。这些老师一般就个人的自我介绍内容提问。因为 我本科是体院新闻系的,蒋老师就问我学体育新闻和一般的新闻有什么区别。另外就舆情,蒋老师问我读了哪些相关的书,是否学过社会学的知识。对于其他专业方 面的问题并没有多问。其他两三位老师纯属“酱油帝”,不提问只提供笑脸。谈了三四分钟就结束了。
总之,复试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些面试,老师并不考察你是否有初试分数表现出来的“学霸”素质,更多考察的是人格、性格和交流沟通方面的特点。表现的大方自 然,礼貌待人,虚心好问,留给老师的印象就更好。可能很多同学会在复试前联系导师攒个人品,但毕竟这是个双向的选择,面试的时候表现的好也能受到导师的青 睐。
就写这么多吧,希望能给以后有志于考入暨大新传学院的师弟师妹有点启示。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