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2、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 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①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 要表现为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 要的满足程度。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9、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10、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②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1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1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1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14、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宿感、认同感、尊严感与 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 范。因此,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5、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 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7、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18、主席指出:“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19、人民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运动为实践根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20、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22、道德的功能 ,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23、道德评价 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 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24、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 道德是调节阶段矛盾和对立阶段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5、传统道德中的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其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 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26、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到的目标。
27、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目标指向。
28、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29、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爱岗敬业。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
30、我国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①尊老爱幼。
②男女平等。
③夫妻和睦。
④ 勤俭持家。
⑤邻里团结。
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32、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立法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33、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34、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 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体,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 或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37、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 关系法律规范。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38、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①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为目标。
②严格执法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
③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
39、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40、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4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2、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结果公平不是公平正义的内容。
43、权利公平包括三重含义:
①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 不偏袒”、“ 非歧视”;
②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③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44、权利的法律保障 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①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②立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
③行政保护是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
④司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
45、合法性是指程序运行合乎法律的规定,有关机关或个人不得违反或变相违反。
46、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要求。
47、法律义务具有四个特点:
①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②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③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④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48、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义务。
49、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