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建党(考点 3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举行。
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选举了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中共二大 ——1922.7广州(考点 31)
内容: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作出了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中共三大——1923.6(考点 32)
内容:
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1(考点 32)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八七会议——1927.8.7(考点 36)
主要内容: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
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评价: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11(考点 38)
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1935.1(考点 39)
内容: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评价: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 1935.12
内容:
(考点 46)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考点 48)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
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考点 53)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939.1(考点 50)
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洛川会议—— 1937.8(考点 51)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1938(考点 56)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中共七大 ——1945延安(考点 57)
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和《愚公移山》闭幕词。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无偿分享,请勿商用。如遇倒卖,即为被骗。中共七大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政治协商会议(老政协)—— 1946.1.10重庆(考点 62)
参会人员: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38 人。
内容:
会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了
政府组织
国民大会
和平建国纲领
宪法草案
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考点 70)
内容: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3种;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考点72)
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评价:
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北京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考点 70)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共八大——1956.9(考点 83)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中共八大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978(考点 93)
内容:
12月14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考点 93)
内容:
冲破长期左倾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 瓦窑堡会议 1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