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质意识关系
1)考物质、物质运动与时空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统一性(多样性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运动不可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变化(无论是否明显)
绝对的 无条件的
相对的 有条件的
空间位移
没有发生质变
时空的客观性,有限性无限性;时间的一维性
2014-17(多选)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AD
物质的存在方式(状态)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而物质(运动)与时空相互离不开
2016-18(多选)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BD
★2)考意识的本质
注意“人脑”;
注意“反映”;
注意“本质”与“来源”;
语言是物质外壳。
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3)考意识的能动性
注意错误词“直观反映”
4)考物质意识的关系(混合派别判断)
区别:地位和范畴。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再有意识;意识与物质范畴不同不能替代;
联系:意识可以转变为物质;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0-17(多选)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
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答案:ACD
2009-17(多选)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答案:ABCD
8、质量互变与否定之否定
1)考察量变引起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渐进性和连续性;
质变:飞跃性和连续性的中断。
2)考察适度原则
度是一个范围:维持事物质的量的界限。
3)★考察“辩证否定”与质量互变同时出现作为干扰选项
补充一些基础知识:
否定是自我否定,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事物发展不是直线性,而是螺旋式上升a-b-a'(体现回复and上升的)
团结-批评-团结
2010-2(单选)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C
2011-1(单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一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答案:C
2015-18(多选)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ACD
9、★矛盾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2)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次
注意同义词:共性=普遍性=一般,个性=特殊性=个别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个部分,或本质)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3)对矛盾特殊性的延伸: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群: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
某一个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
30天70分day2(多选)西周史伯有句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指有差别的对立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二者的绝对统一。史伯认为“和”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此他主张“尚和去同”。下列与史伯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B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C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D日出于东,月出于西
答案:ABC
30天70分day2(多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答案:AB
10、规律
1)规律是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因此创造、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创造、改造规律×)
因此客观在主观之前,比如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补充说一下,从实际出发也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正确看待规律的制约作用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联系:都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重复,
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发的,无意识的,不需要人参与
历史规律是自觉的,有意识的,需要人参与
3)面对规律,错误的观点:
宿命论(夸大规律,无视主观能动性)
唯意志论(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013-17(多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答案:ACD
2014-2(单选)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答案:A
练习(多选):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答案:ACD
第三次直播结束
-----------------------------
1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与本质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3.马原的玄学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