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与本质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认识低级阶段,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虽然可靠,但也局限)
理性认识:认识高级阶段,通过抽象思维分析感性材料获得。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深刻,反映事物本质)
①感性认识局限低级
②强调感性认识也是在强调实践,反之亦然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联系:辩证统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考名人名言的体现)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论)
第三,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注意!强调谁,渗透谁)
【感性中渗透着理性】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受它
②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③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者
④没有渗透头脑的观察是无意义的
⑤观察渗透理论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
①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年人之口
②一个出来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
3)现象与本质(客观范畴),现象(真象与假象)都表现本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观范畴),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注意: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练习(多选)对于同一个词“鲜肉”,在追星族眼中是李现,在厨师眼中是材料,这说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
答案:ABC
(多选)恩格斯说:“单凭观察获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认识无关
C.对于认识事物来说,观察是没有用的
D.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答案:AD
(单选)“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觉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和经验
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答案:D
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区别:
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决定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史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人民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实践的不一致)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内容直接的相互影响)
-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中性词)
2002(文科)-17(多选)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答案:ABD
2015-2(单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
3)一些易混淆概念: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骨骼)+上层建筑(血肉)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宗教、哲学、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
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军队、监狱、警察)
30天70分day4(多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CD
2009-3(单选)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13、马原的玄学概率
1)多选题更加侧重:正确
单选题更加侧重:体现
2)马哲部分全选概率极低
限定学科,凡规律必有例外,大部分是适用的
part2:马政经--部分选择题3大重点板块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
1)用马哲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剥削)
2)如何掩盖:
一般的商品、货币:实质是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力商品、货币、资本: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的本质:获取剩余价值与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绝对规律
工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但表现为全部劳动报酬
利润本质是剩余价值,但表现为预付资本的增加额而不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
资本为了增殖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赚钱
3)最终发展趋势:资本积累一两极分化一革命一资本主义终将灭亡
4)进行修饰与调整:
原因: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良主义推动。
实质: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如有机构成不断提升,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剩余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不可能消除)
2013-19(多选)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之所以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A.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案:ACD
2015-3(单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答案:A
2、重点核心概念梳理:
★一般商品经济的范畴(即题干里不会有“资本”“剩余价值”)★
一般商品经济的概念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货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价值规律
如果题目只考察一般商品经济
选项里就不选资本主义阶段的词:如资本剩余价值、必要劳动等
2011-3(单选)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D
1)抽象劳动:无差别、一般、价值、社会关系、社会属性
2)具体劳动:具体、使用价值、自然关系、自然属性
3)价值:无差别、一般、社会
4)使用价值: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构成社会财务的物质内容,自然属性、具体
5)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货币诞生后,商品内在二重性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2019-4(单选)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答案:B
2012-19(多选)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