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考研
一、名词解释
1、种子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2、上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3、下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4、有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较薄。例如:蓖麻、小麦等。
5无胚乳种子: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例如:豆类植物。
6、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7、子叶留土幼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8、细胞器: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9、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0、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11、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12、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13、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14、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15、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质和新陈代谢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16、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
17、细胞全能性: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18、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19、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20、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
21、维管系统: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22、 初生生长: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23、初生结构: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24、次生生长: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25次生结构: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2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27、内起源:侧根起源于根尖成熟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这种起源于组织内部的方式称为内起源。
28、根瘤:豆科植物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是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所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固氮的功能。
29、菌根:有些植物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30、定根: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31、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如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不定部位上产生的根。
33、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对根内水分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34、外起源: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于组织表面的方式称为外起源。
35、树皮:树皮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了木栓层和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或落皮层),以及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统称内树皮或软树皮)。
36、年轮: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响的生长轮。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所现出的若干同心轮纹。每一轮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由春材(早材)和秋材(晚材)组成。
37、髓射线: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38、维管射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39、叶痕:叶子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40、叶迹:是指由茎进入叶的维管束痕迹,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部分。
41、定芽: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42、不定芽:不是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44、鳞芽:在外面有芽鳞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如:杨等的芽。
45、裸芽:在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的芽。如:棉、油菜、枫杨等
46、边材: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47、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内层,近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的功能,但管腔内充填了物质,使其支持能力加强。
48、春材: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较薄木纤维数目少,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50、秋材: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较小且数量少,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自幼苗开始,主茎顶芽的活动可持续一生,且生长势强,形成一个直立而粗壮的主轴。如:松、杨等。
51、合轴分枝: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编得极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或卷须等变态器官,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成为活动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又被其侧面的下一级腋芽的活动代替,如此重复进行生长,这样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如:苹果、桃、葡萄等。
52、芽鳞痕:顶芽开放后,芽鳞脱落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可依此鉴别枝条的年龄。
53、内始式: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内向外逐渐分化成熟的,内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外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内始式。
54、等面叶:叶肉不能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55、异面叶:叶肉明显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56、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57、不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中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二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樟树、大白菜等植物的叶。
58、C3植物:维管束鞘多为两层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几乎不含叶绿体,外层为较大的薄壁细胞,含叶绿体比叶肉细胞少。
59、C4植物:维管束鞘多为一层大型薄壁细胞,整齐排列,含有比叶肉细胞较多的叶绿体。
60、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1、单叶:一个叶柄上只有一片叶则称为单叶。
62、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等类型。
63、变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器官在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化,并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称为变态。
64、同源器官: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个体发育来源相同者,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
65、同功器官: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个体发育来源不同者,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
66、额外形成层:由次生结构产生的形成层,它的活动可产生三生结构,使器官加粗。
67、完全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花称为完全花。例如:桃。
68、不完全花: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
69、花序多:数的花在花轴上(总花柄,花序轴)有规律的排列方式,花轴上无典型的营养叶着生,在花粉苞片的花轴基部有苞片着生,有的苞片密集于花序之下组成总苞。70、胎座:子房内壁上肉质突起的结构,称为胎座,其上着生胚珠。
71、单雌蕊: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称为单雌蕊 。
72、复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雄蕊(合生雌蕊)。
73、传粉: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74、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二精于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称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75、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76、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77、无融合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经过卵细胞和精子的融合,以后发育成胚。但在有些植物,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这类现象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包括孤雌生殖、无配于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78、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的生殖现象。单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单倍体胚,但后代不育;二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二倍体胚,但后代可育。
79、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于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子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80、上位子房:花萼、花冠和雄蕊着生点都排在子房的下面,称之为子房上位或称下位花。
81、下位子房:花托凹下成各种形状,子房隐陷于托内,花萼、花冠和雄蕊都着生于子房之上,称之为子房下位或称上位花。
82、真果:仅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桃、棉的果实。
83、假果:除了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冠及整个花序等其他结构共同参与果实形成,这种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假果,如南瓜、苹果等的果实。
84、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包在种皮之外的结构称为假种皮。如荔枝、龙眼果实内肥厚可食的部分。
85、外胚乳:有一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珠心组织发育形成具胚乳作用的组织,称为外胚乳。
86、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可以继续生长,不断形成新的花,由下而上或由边缘向中心陆续开放, 这种花序称为无限花序。
87、有限花序:开花期花轴不伸长,开花顺序是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这种花序称为有限花序。
8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89、品种:指来自于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
90、双名法: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生物的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每一种生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生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
91、孢子植物:生活史中不形成种子,主要利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包括了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92、颈卵器植物:具有颈卵器结构的植物类群。包括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93、子实体:高等真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有能育的菌丝和营养丝组成。子囊菌的子实体称子囊果,担子菌的子实体称担子果,其形状、大小与结构因种类而异。如蘑菇、香菇的子实体呈伞形,由菌盖和菌柄组成。
94、亚种:一个种内形态有较明显差异,并有一定地理分布区域的个体群。
二、简答题
1、表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答题要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
种皮 保护功能
胚芽 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禾本科植物有胚芽鞘。
种子 胚轴 连接胚根胚芽和子叶。(上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部分, 胚下胚轴— 子叶着生点至胚根之间的部分)
胚根 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禾本科植物有胚根鞘。
子叶 有单,双和多数,功能是贮藏(大豆),光合作用(棉),消化吸收转运胚乳物质(水稻,蓖麻)
胚乳 有或无。功能是贮藏营养物质(糖类—淀粉,糖,半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
2、简述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
答题要点:成熟的种子,只要条件适宜,便会萌发形成为幼苗。但风干了的种子,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要萌发,胚就要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这就需要有适宜的萌发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分内部条件及外界条件两方面:⑴内部条件 种子本身必须具备健全的发芽力。⑵外界条件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充足的水分;水是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水不仅可使干燥的种皮松软,有利于胚芽、胚根的突破,更重要的水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充足的水分可使原生质恢复活性,正常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其次种子内的各种贮藏物,只有通过酶的水解或氧化,才能由不溶解状态转变为可为胚吸收、利用的溶解状态,而这更需要水的参加。② 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其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能量来源于呼吸作用。种子在呼吸过程中,利用吸入氧气,将贮藏的营养物质逐步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为CO2和水,并释放出能量。能量便供给各项生理活动。所以,种子萌发时,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显著增加,因而需要大量氧气的供应。如果氧气不足,正常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影响,胚就不能生长,种子就不能萌发。③ 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时,细胞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这些转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活动则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低时,反应慢或停止,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因酶本身也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使其遭受破坏而失去催化性能。因此,种子萌发时对温度的要求表现出最低、最高及最适点(温度三基点)。多数植物种子萌发的最低点:0-5℃,最高点:35-40℃,最适点:25-30℃。可见,温度不仅是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而且还是决定种子萌发速度的重要条件。
3、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题要点;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不同。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出土幼苗类型;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留土幼苗类型。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中播种很有意义。对于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宜浅播;而对于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
4、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哪些?种子休眠的原因何在?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
答题要点: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有植物本身的遗传性;种子的成熟程度、贮藏期的长短、贮藏条件的好坏等等。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未完成后熟;以及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等。生产上可用机械方法擦破种皮或用浓硫酸处理软化种皮;低温处理;人工施用赤霉素等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
5、绘小麦颖果纵切的轮廓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答案要点(图略):果皮和种皮、胚乳、子叶、胚芽鞘、胚芽、胚轴、胚根、胚根鞘。
6、举4个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答题要点:如植物的叶片,其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是统一的,表现在:叶片多为绿色的扁平体,其内分布有叶脉,这与叶片光合作用功能是密切相关的,扁平体状,利于叶片充分接受阳光,叶脉支持功能可使叶片充分伸展在空间。叶片结构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有角质层,利于表皮的保护作用。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叶脉中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利于叶脉执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7、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实践意义?
答题要点: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生产上可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8、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划分,分生组织各有几种?各有何生理功能?
答题要点:分生组织的特点是具有持续分裂能力。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 ① 顶端分化组织:位于根、茎主轴及侧枝顶,其活动使之伸长,在茎上形侧枝和叶,以后产生生殖器官。其特点是细胞小而等径,薄壁,核大,位于中央,液泡小而分散,原生质浓厚,细胞内通常缺少后含物。②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活动使根茎加粗和起保护作用。③居间分生组织:夹在成熟组织之间,是顶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位域的保留。如禾本科植物节间基部,葱韭叶基部,花生雌蕊柄基部。按来源的性质分:①原分生组织: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位于根茎端较前的部分。②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位于顶端稍下的部分。边分裂边分化,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度的类型。③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历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成熟的状态(即反分化)重新转变而成的组织。一般而言侧生分生组织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9、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答题要点: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租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一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10、机械组织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答题要点: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称为机械组织,主要有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两大类。一般机械组织有细胞壁加厚的共同特征。厚角组织是指细胞壁具有不均匀,初生壁性质增厚的组织,是活细胞;而厚壁组织是指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的组织,是死细胞。常常可通过看细胞壁的特点和细胞的死活来区别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
11、简述水稻、小麦拔节、抽穗时期茎杆长得特别快的原因以及葱、韭上部割除后叶子能继续伸长的原因。
答题要点:主要原因是在这些植物茎的每个节间基部都保持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细胞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使每个节间伸长,其结果使茎叶伸长。
12、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根增粗?
答题要点: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即次生维管组织),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使根增粗。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13、根系有哪些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何实践意义?
答题要点:植物根的总和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根继续生长,明显而发达。由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棉花。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生长一个短时期后,即停止生长而枯萎,并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些不定根也能继续发育,形成分枝,整个根系形如须状,故称须根系。如:小麦、水稻、玉米。
14、根尖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幼苗?
答题要点:每条根的顶端根毛生长处及其以下一段,叫根尖。根尖从顶端起,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等四区。① 根冠:外层细胞排列疏松,外壁有粘液(果胶)易于根尖在土壤中推进、促进离子交换与物质溶解。根冠细胞中有淀粉体,多集中于细胞下侧,被认为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根冠外层细胞与土壤颗粒磨擦而脱落,可由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从内侧给予补充。② 分生区:(又叫生长点)具有分生组织一般特征。分生区先端为原分生组织,常分三层。分别形成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根冠原和原表皮等初生分生组织,进一步发育成初生组织。③ 伸长区:分生区向上,细胞分裂活动渐弱,细胞伸长生长,原生韧皮部和原生木质部相继分化出来,形成伸长区,并不断得到分生区初生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的补充。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壤的推动力。④ 根毛区(也叫成熟区):伸长区之上,根的表面密生根毛,内部细胞分裂停止,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根毛不断老化死亡,根毛区下部又产生新的根毛,从而不断得到伸长区的补充,并使根毛区向土层深处移动。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地方。根毛的生长和更新对吸收水、肥非常重要。故小苗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以利成活。
15、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常以根毛区的横切面为例来阐述,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吸收组织。
皮层:为薄壁组织。
维管柱(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
1)中柱鞘为薄壁组织。
2)初生木质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3)初生韧皮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4)薄壁细胞(形成层):薄壁组织。
16、比较禾本科植物根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答案要点:(1) 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单子叶植物的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不具凯氏带增厚,此为通道细胞。
17、较大的苗木移栽时,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
答案要点:苗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缓解因根系受损伤而水分供应不足的矛盾,可采取剪去一部分枝叶的措施。
18、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
答案要点:植物移栽,即使是带土移栽,都会使根尖、根毛受损。根尖、根毛受损,根系吸收水分、无机盐能力下降,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受影响,故水稻大田移栽后,常有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发黄的现象。
19、豆科植物为什么能够肥田?
答案要点:豆科植物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将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游离氮转变成可利用的氮素。根瘤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通常总是缺氮的),,所以一些豆科植物如紫云英、三叶草等常作绿肥,也常见将豆科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轮栽。
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
答题要点:茎维管束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也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分裂活动,较多的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维管束间隔小,维管形成层主要部分是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增添于维管束内,使维管束的体积增大,束间形成层分裂的薄壁组织增添于髓射线。维管束增大,茎得以增粗。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之间的间隔较大,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增添于维管束内,而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则组成新的维管束,添加于原来维管束之间,使维管束环扩大。双子叶植物茎在适应内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外周出现了木栓形成层,并由它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
21、绘简图说明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
表皮:为保护组织。
皮层:为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同化组织等。
维管柱(中柱):由维管束、髓、髓射线等部分构成。
1)维管束: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2)髓:为薄壁组织。
3)髓射线:为薄壁组织。
22、比较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
答题要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横切面)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茎没有皮层和中柱界限,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其茎由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三个基本系统构成。双子叶植物茎表皮一般由一种类型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分布,并常有表皮毛等附属物的分化。而禾本科植物茎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有规律排列而成。长细胞是构成表皮的主要成分,其细胞壁厚而角质化,纵向壁呈波状。排成纵列。而短细胞亦排成纵列,位于两列长细胞间,一种短细胞具栓化细胞壁的为栓细胞,另一种是含大量二氧化硅的硅细胞。表皮上气孔由一对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的旁侧各有一个副卫细胞。双子叶植物茎的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多层细胞构成,有多种组织,其中以薄壁组织为主。皮层内是维管柱,它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在幼茎中央的为髓。而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基本组织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紧连表皮内侧常有几层厚壁细胞形成的机械组织。中央由薄壁细胞解体的形成髓腔的(如小麦、水稻等)茎中空,不形成髓腔者(如玉米、高梁等)则为实心茎。
23、植物有哪些分枝方式?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上对植物分枝规律的利用。
答题要点:不同植物形成分枝的方式通常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农业生产上利用植物顶端优势强烈的单轴分枝规律进行合理密植麻类作物,可增加其纤维的长度。利用合轴分枝规律进行棉花等作物或花卉植物的打顶,促使侧枝发育而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花果数量。
24、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答题要点:树皮环剥后,由于环剥过深,损伤形成层,通过形成层活动使韧皮部再生已不可能;环剥过宽。切口处难以通过产生愈伤组织而愈合。韧皮部不能再生,有机物运输系统完全中断,根系得不到从叶运来的有机营养而逐渐衰亡。随着根系衰亡,地上部分所需水分和矿物质供应终止,整株植物完全死亡。此例说明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树干中空,“空心”树遭损坏的是心材,心材是巳死亡的次生木质部,无输导作用。“空心”部分并未涉及其输导作用的次生木质部(边材),并不影响木质部的输导功能,所以“空心”树仍能存活和生长。但“空心”树易为暴风雨等外力所摧折。
25、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怎样区分秧苗与稗草?
答案要点:禾本科植物的叶没有叶柄和托叶而有叶鞘、叶耳和叶舌。因此它的叶组成主要包括了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禾本科植物的叶鞘包裹着茎秆,有加强茎的支持作用和保护叶腋内幼芽的功能。叶片多为带形、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脉。在叶片与叶鞘的交接处的内方有叶耳;叶鞘顶端的两侧常具叶耳。叶舌和叶耳的形状常用作区别禾草的重要特征。稗草通常无叶耳叶舌。
26、简述落叶的原因。
答题要点:落叶是植物减少蒸腾、渡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植物在不良季节到来之前,叶子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首先是日照变短,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加,促使细胞中有用物质逐渐分解运回茎内。叶绿体中叶绿素分解比叶黄素快,叶片逐渐变黄。有些植物在落叶前细胞中有花青素产生,绿叶变为红叶。与此同时,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溶解,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不久这层细胞间的中层分解,继而整个细胞分解,叶片逐渐枯萎,以后由于风吹雨打等机械力量,使叶柄自离层处折断,叶子脱落。在离层折断处的细胞栓质化,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叶脱落后,在茎上留有的疤痕,叫做叶痕。
27、简述旱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题要点:旱生植物叶对干旱高度适应。适应的途径有二:一是叶小,以减少蒸腾面;二是尽量使蒸腾作用受阻,如叶表多茸毛,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有些种类表皮常由多层细胞组成,气孔下陷或限于局部区域,栅栏组织层数往往较多,而海绵组织和胞间隙却不发达。
28、简述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题要点:水生植物叶则对水环境高度适应,水环境多水少气光较弱。因环境中充满水,故陆生植物叶具有的减少蒸腾作用的结构,在水生植物叶中已基本不复存在,如表皮细胞薄,不角质化或角质化程度轻,维管组织极度衰退;因水中光线较弱,叶为等面叶;因水中缺气,故叶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叶细裂成丝状,以增加与水的接触和气体的交换面,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
29、举例说明营养繁殖在农艺实践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营养繁殖是植物用其自身的一部分,如鳞茎、块茎、块根和匍匐茎等,自然地增加个体数的一种繁殖方式。低等植物的藻殖段、菌丝段等和高等植物的孢芽、珠芽、根蘖均可用来营养繁殖,农林生产中广为应用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离体组织培养等也属于营养繁殖。
30、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植物有哪些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答题要点:传粉指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主要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或异位、以及花粉落到本自花柱头上不能萌发、或不能完全发育达到受精结果等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31、什么叫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题要点:双受精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共有的特征,也是它们系统进化上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于融合在一起,成为1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新一代植株,往往会发生变异,出现新的遗传性状。而且,由受精的极核发展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井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的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双受精在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的型式,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32、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珠的结构。
答题要点:被子植物成熟胚珠的结构包括了珠柄、珠被、珠孔、珠心、合点等部位。珠心是胚珠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产生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胚囊。
3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中对传粉规律的利用和控制。
答题要点:农业生产中可利用异花传粉规律进行种间或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优势的品种。利用人工去雄或化学去雄方法控制自花授粉。
34、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其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1)合子发育为胚,继而发育成种子,植物体中分化出维管组织。(2)孢子体发达,高度分化,并占绝对优势;相反配子体则极为简化,不能离开孢子体而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孢子体上。(3)受精过程中产生花粉管。
35、试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举出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每类群至少5种)。
答题要点:(1)低等植物生活在水中。高等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2)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高等植物分化出了根、茎、叶。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3)低等植物雌性生殖器管为单细胞,而高等植物生殖器管为多细胞。(4)低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不经过胚的阶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而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发育成新个体。
低等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有:藻类植物——颤藻、发菜、衣藻、水绵、海带、紫菜,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金发藓、立碗藓等;蕨类植物——石松、卷柏、福建观音坐莲、桫椤、蕨和田字苹等;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华南五针松(广东松) 、马尾松、南方红豆杉、买麻藤等;被子植物——荷花玉兰、白兰花、黄莲、阴香、桑、百合、鱼尾葵等。
36、以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简要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答题要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荣和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其主要特征为: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2)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果实的形成使种子不仅受到特殊保护,免遭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而且有利于种子的散布。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所组成,并伴随有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无阻。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达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小孢子即单核花粉粒发育成的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或者三个细胞。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胚囊通常只有7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包括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颈卵器消失。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加简化。5)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被子植物生殖时,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发育成胚(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胚乳(3n)。所以不仅胚融合了双亲的遗传物质,而且胚乳也具有双亲的特性,这与裸子植物的胚乳直接由雌配子体(n)发育而来不同。6)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有木本的乔木、灌木和藤本,它们又有常绿的和落叶的;而更多的是草本植物,又分多年生、二年生及一年生植物,还有一些短生植物。被子植物大部分可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也有寄生和半寄生的、食虫的、腐生的以及与某些低等植物共生的营养类型。而裸子植物均为木本植物。
从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可见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性陆生环境。
三、论述题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
答题要点:根的初生结构就是成熟区的结构,它由初生分化组织分化而来,因而得名。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三个部分。根的初生结构与其吸收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统一的。
(1)、表皮:表皮包围在成熟区的外方,常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的长轴与根的纵轴平行。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不角化或仅有薄的角质膜,适于水和溶质通过,部分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还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对幼根来说,表皮的吸收作用显然比保护作用更重要,所以根的表皮是一种吸收组织。
(2)、皮层:皮层位于表皮与中柱之间,由多层体积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皮层薄壁细胞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有些植物细胞内可贮藏淀粉等营养物质成为贮藏组织。水生和湿生植物在皮层中可形成气腔和通气道等通气组织。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成为内皮层,在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内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与中柱间通过胞间隙和细胞等质外体运输途径,进入中柱的溶质只能通过内皮层细胞的原生质体,从而使根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维管柱(中柱):维管柱是指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组成,少数植物的根内还有髓。
①中柱鞘:位于中柱最外层,通常由1-2层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组成,少数植物有多层细胞,中柱鞘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可产生侧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②初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主要由导管和管胞组成,横切面上呈辐射状,有几个辐射角就称为几原型的木质部。一般来说,多数植物根中木质部的辐射角是相对稳定的,如棉花根为四原型的木质部。但少数植物因根的粗细不同也可发生变化,如花生的主根为四原型,侧根为二原型。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外侧的导管先分化成熟,主要由环纹、螺纹导管组成,称为原生木质部,内方较晚分化成熟的导管主要是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称为后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这种由外向内逐渐成熟的方式称为外始式。根出生木质部的这种发育方式,缩短了水分横向输导的距离,提高了输导效率。
③ 初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形成若干束分布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也有原生韧皮部和后生韧皮部之分。原生韧皮部在外,一般由筛管组成,常缺少伴胞;后生韧皮部位于内方,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只有少数植物有韧皮纤维存在。
④ 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分布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次生生长开始时,其中一层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薄壁细胞,将来发育成维管形成层的主要部分。少数植物中央有髓,也由薄壁细胞组成。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
答题要点:茎尖成熟区横切面的结构就是茎的初生结构,它由初生分生组织衍化而来。茎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维管柱)三部分。茎的初生结构与其支持和输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统一的。
(1) 表皮——保护功能
表皮由一层原表皮发育而来的初生保护组织细胞构成,细胞呈砖形,长径与茎的长轴平行,外壁较厚,并角化形成角质膜,表皮常有气孔和表皮毛。
(2) 皮层——支持、同化、贮藏、通气、分泌等多种功能
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但在表皮的内方,常有几层厚角组织的细胞,担负幼茎的支持作用,厚角组织中常含叶绿体,使幼茎呈绿色。
一些植物茎的皮层中,存在分泌结构(棉花、松等)和通气组织(水生植物)。
茎的皮层一般无内皮层分化,有些植物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富含淀粉粒,称为淀粉鞘。
(2) 中柱(维管柱)——支持、输导、贮藏、形成形成层等功能
中柱是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由维管束、髓射线和髓三部分组成。
维管束来源于原形成层,呈束状,排成一圆环。由初生韧皮部、束内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多数植物的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但也有少数植物如葫芦科植物在初生木质部的内外方都有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分为外方的原生韧皮部和内方的后生韧皮部。筛管主要担负输导有机物质的功能。初生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初生木质部位于维管束内侧,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由内部的原生木质部和外方后生木质部二部分组成。其发育方式为内始式。导管主要担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初生木质部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束中形成层位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一层分生组织组成,它是茎进行次生生长的基础。
髓和髓射线均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髓位于幼茎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常含淀粉粒,有时也含有晶体等物质。髓射线位于维管束之间,其细胞常径向伸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作用。髓射线的部分细胞将来还可恢复分裂能力,构成束间形成层,参与次生结构的形成。
3、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统一性。
答题要点: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各种类型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是统一,它适应环境才能在各种生态条件下生存。
(1)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主要是朝着降低蒸腾和增加贮藏水分两个方面发展。旱生植物叶片小,角质膜厚,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有明显的栅栏组织,有的有复表皮(夹竹桃),有的气孔下陷(松叶),甚至形成气孔窝(夹竹桃),有的有储水组织(花生、猪毛菜等)。
(2)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环境获得水分和溶解于水的物质,但不易得到充分的光照和良好的通气,其叶片的结构特点为: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3)阳生叶与阴生叶 光照强度是影响叶片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应于在强光下进行,而不能忍受隐蔽,这类植物称为阳地(生)植物。有些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应于在较弱的光照下进行,这类植物称为阴地(生)植物。阳叶和阴叶的结构特点:阳叶指阳地植物的叶,它的结构倾向于旱生结构的特点。阴叶指阴地植物的叶,这类植物适应于在较弱的光照下生活,强光下不易生长。阳生叶:叶片厚,小,角质膜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小。阴生叶:叶片薄,大,角质膜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栅栏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间隙大。
4、表解由胚珠发育成种子时各部分的关系。
答题要点:珠被 胚珠 珠心(内的胚囊母细胞) 减数分裂 四分体 3个消失,1个发育
3个反足细胞 1个中央细胞(2个极核)
单核胚囊 3次有丝分裂 成熟胚囊 2个助细胞(雌配子体) 1个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胚 精子
卵细胞 受精极核 胚乳 种子
极核 珠被 种皮
5、绘简图说明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以蓼型胚囊为例)的结构,并列简表说明成熟胚囊的发育过程。
成熟蓼型胚囊的基本结构包括了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1个中央细胞)、3个反足细胞。(图略) 外 初生壁细胞 形成珠心的一部分
孢原细胞 平周
分裂
内 造孢细胞 胚囊母细胞 减数分裂 四分体 3个消失,1个发育
3个反足细胞 1个中央细胞(2个极核)
单核胚囊 3次有丝分裂 成熟胚囊 2个助细胞
(雌配子体) 1个卵细胞
6、试述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的结构及形成过程(不详述减数分裂过程)。
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包含一个营养细胞、一个生殖细胞(二胞型花粉粒);或一个营养细胞、二个精子(三胞型花粉粒)。
形成过程如下:
表皮 表皮层 花
未分化 外 初生壁细胞 外层 药室内壁 纤维层 粉
花药 内层 中层→ 消失 囊
孢原细胞平周 绒毡层→消失 壁
分裂
内 初生造孢细胞 次生造孢细胞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营养细胞
小孢子 成熟花粉 二胞型花粉
(雄配子体) 生殖细胞 精子 三胞型花粉
精子
7、表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划分出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
答题要点(表略):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合子)开始直到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称为二倍体阶段(或孢子体阶段、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这个阶段时间较长,并占优势,能独立生活;第二个阶段是从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和单核胚囊(大孢子)开始,直到各自发育为含精子的成熟花粉粒或花粉管,以及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为止,此时,这些有关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单倍的,称为单倍体阶段(或配子体阶段、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此阶段时间较短,结构简化,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来获取营养。在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
8、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以这三者的变化关系说明植物界的演化规律。
答题要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高等植物,都具有高等植物的陆生;有根、茎、叶的分化;多细胞生殖器官;有性生殖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发育成新个体等特征。
苔藓植物是一类结构比较简单的高等植物,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式的代表。其主要特征是:①比较高级的种类其植物体有茎、叶的分化,可是还都没有真正的根。②它们没有维管束那样的真正输导组织。有性生殖器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雄性生殖器官叫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叫颈卵器。④配子体占优势,孢子植物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蕨类植物一般陆生。其主要特征是:①有根、茎、叶的分化。②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束。③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的生活。种子植物最大的特征是产生了种子。与种子出现有密切关系的是花粉管的产生,它将精子送到卵旁,这样在受精这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上,就不再受环境--水的限制。它们的孢子体发达,高度分化,并占绝对优势;相反配子体则极为简化,不能离开孢子体而独立生活。
由此可见,这三大类群植物的演化规律是:植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合子发育形成胚。从水生到陆生,并逐渐相应出现了适应陆生生活的形态结构(根的出现、维管组织的分化、机械组织的分化和加强、精子失去鞭毛、种子的形成、孢子体逐渐发达,配子体逐渐退化等)。种子植物是最适应陆生生活的植物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