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为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制约。
/2.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3.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4.可以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
第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7.虚拟实践:
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
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自由空间,极大地提升了人的活动的自主性、创造性。
/8.社会形态更替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0.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1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12.在生产关系中,作为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3.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影响的是经济条件。
/14.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没有看到自然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不懂得自然环境同社会生活是两种不同质的事物(考研云分享)。
只把人和社会看作在自然界面前消极适应的被动者。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是指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反之亦然。
/16.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7.劳动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包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新的价值。
/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9.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之所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20.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雇佣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21.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之所以被称为不变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
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不发生增殖。
/22.资本积累:
是社会财富占有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23.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有: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
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
应对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深化的要求。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要求(微信号:kaoyanx)。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26.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重要有: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2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有:
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28.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主要有:
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
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坚持各国党的完全平等。
/29.十月革命:
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理论付诸实践。
/30.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是因为:
各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
各国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不同及革命传统不同。
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31.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
每一个人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来源:考研军火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