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主要有:
团结——批评——团结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2.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贡献: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的重点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7.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8.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9.“放管服”改革:
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
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
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10.劳动等生产要素要参与分配,是因为:
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11.推进城镇化: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12.推进城镇化,总体要求是促进: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13.脱贫攻坚的重点是: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14.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是保障粮食安全。
/1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8.文化自信是:
更基础的自信
更广泛的自信
更深厚的自信
/19.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因为: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0.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打造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容是:共建、共治、共享。
/21.最大的民生是就业。
/22.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包括: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
/2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要设定并严守:
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
/24.香港基本法:
科学地解决了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与个别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的问题。
科学地解决了中央拥有全面管治权与授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问题。
实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化、法律化、制度化。
把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确定下来。
/25.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是: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26.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具体体现在党:
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
带头守法
/28.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目标的核心是:能打胜仗。
/29.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3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举在于它:
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
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结合。
/3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摆在首位的是要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32.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原来发展战略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这是因为:
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考研云分享)。
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
/33.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提出GDP翻番类的目标,这是因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来源:考研军火库